企業工會宣傳工作思路與方法

時間:2022-11-22 09:11:32

導語:企業工會宣傳工作思路與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工會宣傳工作思路與方法

摘要:宣傳工作是工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工會工作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重要實現途徑。當前快速發展的新媒體環境對工會宣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新媒體環境下,做好工會宣傳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在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的基礎上,掌握新媒體傳播規律,搭建平臺與人員隊伍。具體方法是,培養一支善用新媒體的專兼職工會工作隊伍;建立工會宣傳工作平臺矩陣;創新工會宣傳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關鍵詞:新媒體;工會;宣傳;方法

現代人的工作生活離不開信息網絡,戶外、室內各處公共場所,隨處可見專注手機的人群。職工在通勤途中、午休時分,通過手機端進行閱讀,也已成為許多單位的常見一景。新媒體由于交流便捷、共享即時等特點,成為許多人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鑒于此,新媒體被視為宣傳工作不可或缺的新陣地,運用新媒體做好企業工會宣傳工作是時勢所需、群眾所需,也是責任所需。

1新媒體的概念、特征及發展趨勢

新媒體(New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技術研究所所長、NTSC電視制式的發明者P.戈爾德馬克(P.Goldmark)提出的。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聞史學會網絡傳播史分會副會長彭蘭對新媒體的定義是:“新媒體”主要指基于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及其他現代信息技術或通信技術的,具有互動性、融合性的媒介形態和平臺。在現階段,新媒體主要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及其兩者融合形成的移動互聯網,以及其他具有互動性的數字媒體形式。同時,“新媒體”也常常指主要基于上述媒介從事新聞與其他信息服務的機構。從以上定義可以看出,新媒體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一種新型傳播形態和載體,具有互動性、融合性、大眾性、多元性、快捷性等顯著特點。我國的新媒體在21世紀前10年發展勢頭迅猛,以“兩微”(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受到普遍關注。截至2017年底,我國的微信用戶突破9.4億,微信公眾號數量突破2000萬,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客戶端用戶也在逐年增多。

2新媒體環境對工會宣傳工作的影響

新媒體對工會宣傳工作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的特質是渠道便捷、互動良好、形式豐富等。這些特質對工會宣傳工作帶來機遇:一是宣傳覆蓋面更廣,對于人員分散、出差人數多的單位來說,有利于及時將工會工作信息傳達至每位職工。二是利用新媒體的“互動基因”,在征求合理化建議、交流員工心聲時,能快速收集職工信息、及時進行點對點溝通交流。三是新媒體傳播的不僅是文字、圖片,還附有視頻、互動游戲等多觸覺通道,能吸引到更多員工關注了解工會工作中關于形勢任務教育、班組建設、安全教育等內容。同時也要正視新媒體“快捷、互動”特質帶來的挑戰。尤其是在企業改革階段,是輿論熱點、職工困惑疑慮較多的時期,輿論交鋒、多元思想是這一時期的客觀存在。此時,工會宣傳工作從業者更需要關注新媒體在輿論上的難控性和不可預測,做好積極應對與預案。

3新媒體環境下做好工會宣傳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的基礎上,掌握新媒體傳播規律、樹立新宣傳理念,做好“發”和“收”;搭建平臺、提升隊伍,做到“理念新”和“形式新”。3.1掌握新媒體規律,樹立新宣傳理念。高度重視互聯網發展和新媒體建設,多次強調“新媒體思想輿論工作的正道,在于化解負效應,激發正能量,成為治國理政、凝聚共識的助手”。在理念層面,最主要的是要將傳統的宣貫變為高質量的情感交互,做好信息的“發”和“收”。“發”:改變宣傳工作中傳統的單向灌輸的方式,以職工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工會最新精神、最新政策、階段教育重點傳達至盡可能多的職工供了便捷表達心聲的平臺。此外,擴展信息的外延,為職工提供除工作信息外的生活資訊、情感交流等方面的服務。“收”:利用新媒體的即時互動平臺,征集職工的意見和建議,準確把握輿情,為工會工作提供決策依據。3.2搭建平臺,提升隊伍。通過搭建或者綜合利用,形成工會宣傳平臺矩陣,比如“兩微一端”(微信公眾號、微博、客戶端)。同時,培養一支既懂工會業務又具有新媒體素質的工會干部隊伍,樹立親和的工會形象。吸引一批熱心工會工作、熟練使用微信、微博的兼職人員加入工會宣傳隊伍,進一步提高工會工作的影響力。通過專兼職人員的合力,不斷豐富工會工作的信息資源,以豐富的信息資源提升平臺的吸引力。在平臺搭建與隊伍培育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4新媒體環境下做好工會宣傳工作的具體方法

4.1著力提升工會干部的新媒體素養。新媒體素養是指利用新媒體接觸、獲取、解讀和接受信息,并且利用新媒體工具傳播信息的知識能力和文化素養。新媒體環境下,專職工會干部一是要不斷拓展知識的廣度,做好個人的知識管理,提升應對突發輿情的能力;二是要提升辨別網絡信息真偽的能力,在魚龍混雜的新媒體傳播信息中,不至于迷失方向;三是要及時跟進掌握最新工具,例如編輯圖片和視頻、手機現場直播,根據需要注冊以本單位工會為發聲主體的網絡社交賬號,吸引職工關注,學會網言網語,與網民說話不打官腔。工會宣傳人員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及時向廣大職工提供真實、及時、有效信息,贏得廣大職工的信賴。專職工會干部還要提升對兼職宣傳人員隊伍的管理水平。建立管理者與兼職宣傳員的溝通渠道,打造集互動溝通、在線指導、信息采集為一體的平臺;對兼職隊伍給予業務相關培訓,如短視頻拍攝、手機攝影等;要建立對兼職隊伍的激勵機制,做到導向正確、激勵有效、有利于隊伍的不斷壯大。4.2創新工會宣傳工作平臺。開辟“兩微一端”,建立新媒體矩陣。注意微信、微博等不同平臺的特性,注意內容和語言方式的差異化表達。欄目化運維,尤其是微信公眾號平臺,可以通過對新媒體信息內容的欄目化、對象化,打造明星欄目,傾聽職工心聲,搭建溝通橋梁,提高職工的工會工作的關注度。除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也要注意微信群的管理。通過分工會,建立基層的分工會微信群等,形成上下聯動的傳播矩陣,既可以通過微信群反應心聲和線索,也可以通過微信群快速傳播重要且突發的信息(尤其是微信公眾號,企業賬號一般一天只能推送一次,在推送后臨時突發重要新聞,無法再通過微信公眾號)。此外,還可充分利用活動載體,堅持線上線下結合,擴大工會舉辦活動的影響力。比如,工會舉辦歌唱比賽,可以線下舉辦比賽,線上發起投票;也可以線上舉辦比賽(比如使用“唱吧”“全民K歌”等手機應用程序),線下對優勝者予以頒獎。4.3創新宣傳教育的載體與內涵。一是使用短視頻等載體,做好工會宣傳先進職工等工作。突出新媒體時代下自媒體意識,積極挖掘基層的先進職工典型,鼓勵基層單位和個人拍攝短視頻,捕捉基層閃光點,在實踐中也發現,尤其要鼓勵職工在不違反工作規定的情況下,做好素材積累,因為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視頻資料有時往往勝過后期煞費苦心的千言萬語。二是結合新媒體,拓展工會宣傳工作內涵。比如線上培訓、線上調研,都是廣義上的宣傳。線上培訓:在人員出差較多,工作時間分散(比如三班倒)的單位,組織大規模學習往往存在困難,這時可以利用新媒體開展“微課程”培訓,達到學習宣貫的目的。比如在微信公眾號定期推出“微課”,觀看政治理論前沿的講座,或者觀看針對某一專業或者工種的操作培訓,在分工會微信群內建立討論區,開展“微討論”,營造“比學趕超”的網絡園地。線上調研:堅持以人為本、數據說話,通過網絡問卷調查、“大數據”研判分析,了解職工的喜好。例如,在福利采購、文體活動項目選擇時,事先可以通過線上調研,征集到大多數人的喜好。在福利發放活動結束后,則可以通過線上調研,征集職工反饋,改進下一次的工作。

參考文獻

[1]石德浩.工會宣傳創新及新媒體建設的探索與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5(14):78-79.

[2]武力.論新時期工會宣傳工作創新[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1).

[3]王琪泰.互聯網時代電視新聞傳播的創新探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6):79-80.

[4]宋暉.“互聯網+”時代的工會傳播創新[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7,31(2).

作者:項莉 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