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會對青年教職工需求的創新舉措

時間:2022-07-29 11:10:29

導語:高校工會對青年教職工需求的創新舉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工會對青年教職工需求的創新舉措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青年教職工特點和需求差異,探討高校工會在服務青年教職工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新時期高校工會針對青年教職工發展需求差異而創造性開展活動的舉措。

【關鍵詞】高校工會;青年教職工;需求差異;創新舉措

青年教職工是學校發展的生力軍,了解青年教職工發展需求,開展針對性服務成為工會工作的重要一環。要結合新時代要求和自身發展實際,針對青年教職工發展需求,發揮好“維護、建設、參與、教育”四項職能,用好學習型活動和文體活動兩個抓手,利用現有資源,探索出一套助力青年教職工成長發展的創新舉措,為高校工會改革發展提供思路。

一、高校青年教職工的特點和發展需求差異

(一)青年教職工的特點。高校青年教職工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成長,敢于面對壓力,具有創新思維,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在互聯網發展和科學技術革新的背景下,青年教職工能夠緊跟時代潮流,主動學習知識技能,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此外,他們接受系統性的正規教育,基礎扎實,學歷層次高,知識儲備雄厚,有多方面技能。對于日益變化的社會生活,自主意識更強,追求多樣,個性鮮明,適應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較強。同時,新時代高校青年教職工在思想上的獨立性和差異性逐漸增強,對于本職工作投入精力較多,對政治活動和社會活動的關注度不夠;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對黨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不足,容易受到全球化浪潮的沖擊。此外,部分青年教職工注重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較少將個人發展與學校的整體規劃相結合,缺乏集體責任感,團體合作意識不足。(二)青年教職工發展需求差異。以往研究大多從青年教職工發展需求的共性問題入手,例如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卻沒有從青年教職工發展需求的差異性角度分析。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和不同崗位類別的青年教職工的發展需求存在差異。1.青年教職工發展需求的年齡差異。高校教師的發展是一個從形成期到奮斗期,最后到完成期的過程,教職工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目標和需求。剛入職的青年教職工對職業角色的認識有限,對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技能掌握不夠,希望在職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在調研中發現,剛入職的青年教職工缺乏工作經驗,對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的工作要求缺乏整體把握。希望通過學習培訓形成職業發展規劃,提升業務能力。而隨著職業階段的不斷發展,職業發展規劃日益清晰,青年教職工的發展需求逐漸專注于本職工作的深化和發展,實現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關系也成為青年教職工的關注重點。有些未婚的青年教職工面臨同輩群體的結婚生子壓力;有些青年教職工成家立業,面臨婚姻生活壓力和撫養子女的壓力。2.青年教職工發展需求的性別差異。促進女教職工發展是高校工會的一項重要任務。相對于男教職工,青年女職工在職業發展中面臨著更多困難和挑戰,在工作中面臨職位晉升、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問題,在生活中面臨家庭事務、子女教育等問題,更需要群體關懷、心理支持和資源共享。同時,不同性別的青年教職工對工會開展的學習活動和文體活動的需求也有顯著差異。在調研中發現,大多數女教師對瑜伽、健身操和羽毛球等活動感興趣。男性青年教師則對羽毛球、棋牌類活動感興趣。在工會工作中,可以通過舉辦不同性別共同喜歡的活動促進交流,也可以舉辦具有性別特征的活動,提升該性別的教職工群體參與活動的積極性。3.不同崗位類別的青年教職工的需求差異。不同崗位類別的教職工對學習活動的形式和文體活動的需求有所差異。教師對提升教學科研水平、明確職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的需求較高,對培訓講座、論壇沙龍和讀書角等研究探討形式的學習型活動更感興趣;而從事管理類的青年教工則對職業晉升,提升業務能力水平以及促進人際交往等方面需求較高,對素質拓展、健步走等互動交流的活動更感興趣。

二、高校工會在服務青年教職工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工會職能定位不清晰,職能發揮不到位。中華全國總工會明確指出并詳細闡述了高校工會的四項重要職能:維護職能、參與職能、建設職能、教育職能。新時期工會的基本職責內涵發展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目前,工會在發揮維護青年教職工民主權利、動員青年教職工參與學校建設、加強青年教職工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職能有待提升。(二)工會對青年教職工需求的關注不夠,在助力青年教職工發展的方式上有待提升。由于不同青年教職工的現實狀況和個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青年教職工的發展需求展現出多樣化特征。目前高校工會在助力青年教職工的發展方式上缺乏創新性,對青年教職工的吸引力較小,沒有針對青年教職工的不同需求開展多樣化服務。(三)青年教職工對工會職能缺乏清晰認識。青年教職工面臨著較大的教學、科研和其他工作事務的壓力,其主要精力放在本職工作方面,對工會工作了解較少,對工會職能認知模糊。同時,在“互聯網+”背景下,青年教職工參與的社會活動形式多樣,對于學校范圍內的工會集體性活動興趣不足。

三、高校工會服務青年教職工的創新舉措

(一)根據需求開展多樣化活動,激發工會活力。根據不同的活動需求開展不同類型的主題活動,開展青年教職工成長規劃、提升教學科研業務能力的論壇沙龍和培訓講座。關注青年女教工工作狀態,利用三八婦女節組織活動,豐富精神生活。對于已婚的女性教職工,可以提供必要的情感生活和育兒知識講座。對于未婚的青年教職工,可以開展互動類活動和聯誼活動,給廣大教職工提供良好的交友平臺。深入基層,了解需求,以青年教職工需求為出發點,提供多樣化服務。工會可以針對不同性別和專業教職工的興趣差異開展相應活動。對于男性教師較多的理工科類專業可多開展益智類棋牌類活動,針對女性教師較多的文科類專業可以開展瑜伽、舞蹈等社交性更強的活動。通過性別愛好差異不大的活動,促進不同性別青年教職工交流發展。加強技能培訓,發揮榜樣力量,為青年教職工發展搭建廣闊平臺。促進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技能提升。(二)創新信息宣傳方式,打造“互聯網+”信息平臺??倳洀娬{,要把網上工作作為工會聯系職工、服務職工的重要平臺,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提高工會智慧辦公水平。針對青年教職工接受信息來源的多樣性特點,高校工會可通過多種互聯網多媒體平臺,擴大宣傳影響力,守好輿論陣地。在信息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工會可以打造“互聯網+”信息平臺,實現“智慧辦公”。加強新媒體宣傳和網絡宣傳力度,讓青年教職工廣泛了解工會活動,提高教職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打造工會品牌項目,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智慧化職工服務體系,并及時提供活動反饋,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活動氛圍,激發青年教職工參與工會活動的動力。(三)強化維護服務職能,促進基層組織建設。夯實基層工會工作力量,建立向青年教職工傾斜的資源配置機制。加大青年教職工的源頭參與,拓寬教職工意見表達渠道,調動青年教職工積極為學校建言獻策。為基層工會提供理論政策、法律信息等服務,切實幫助教職工解決困難和問題?;鶎庸ㄔO好“職工之家”,為職工活動打造陣地,有序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廣泛吸引不同年齡段的青年教職工參與。建立健全社團組織管理機制,以人才為依托組建社團。了解新入職教職工的興趣愛好,從源頭發掘有識之士,組建興趣社團,以點帶面,形成社群效應,帶動更大范圍青年教職工參與工會活動??傊咝9覝识ㄎ唬l揮維護服務主要職能,助力青年教職工成長發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針對青年教職工的差異化需求,創造性地開展多樣化活動,組織教職工參加多樣化的學習型活動以及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寓教于樂;此外,要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采用青年教職工容易接受的工作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服務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董元,祁新雷,韓江衛.“互聯網+”與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探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7(01):110+118.

[2]于麗明,趙宇明,王昕.發揮高校工會職能促進青年教職工成長發展[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01):63-65.

[3]李靜.“互聯網+”時代高校工會服務職工方式創新芻議[J].山東工會論壇,2017,23(01):59-62.

[4]王大清,蘇文明,廖小玲,張雪征,宋玉蘭.高校工會在服務青年教師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基于對高校青年教師發展需求的調查[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6,27(01):88-90.

作者:曹薇 單位:北京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