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人本理念下行政管理創新

時間:2022-12-08 03:38:00

導語:淺析人本理念下行政管理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人本理念下行政管理創新

1當前藝術院校行政管理問題的外化表現

第一,院校的管理者以及行政人員對人本化行政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多年來,藝術院校的行政管理相比于教學與科研始終帶有邊緣化特點,行政管理人員在院校中無法得到與大學教師同等的地位,行政管理人員的主體性被漠視。因此院校在人本化行政管理方面的思想引導不足,限制了行政管理模式的創新。第二,行政管理部門結構雍容,存在人力資源浪費情況。行政人員數量過多,且結構不均衡,各部門之間缺少溝通與配合,行政工作責任無法落實到具體部門及個人。第三,藝術院校行政管理對新媒體網絡平臺的利用率不高,盡管應教育部門的要求建立了新媒體網絡平臺,但對平臺的維護不到位,行政工作的數字化水平不高,無法在較大程度上實現人力的解放。第四,行政管理的制度泛化,行政管理隨意性較大。藝術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內容繁雜且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在缺少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和業務詳細分類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行政管理隨意性的問題,導致一些行政管理人員的“人權”大于制度的規約,出現了權責模糊的問題,行政權力的泛化對行政制度的落實產生了副作用。

2人本理念下藝術院校行政管理創新

首先,應加強對藝術院校人本化行政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充分意識到人本化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人的主體能動性是行政管理科學發展的動力之源,才能夠在藝術院校上下形成人本化行政管理創新發展的思想共識。為此,高校的領導與行政工作的帶頭人,應率先樹立人本化行政服務理念,注重培育人本化行政管理的校園氛圍。不斷加強對基層行政人才的宣傳和教育,采取報告會、大討論等形式,增強行政人員對人本化工作創新的關注和熱情,使人本化行政管理得到應有的重視。其次,加強對行政管理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學院應“及時了解和把握行政管理人員以及整支隊伍在學院不同發展時期的訴求和期望”,采取圍繞人的需求進行的動態管理模式。藝術院校的傳統行政管理傾向于“靜態管理”,指的是行政管理存在動力不足、墨守成規的問題。人才資源的管理與“人事管理”無法明顯體現出差異性,導致行政管理模式的創新不足。因此,應進一步促進行政管理人才的優化配置,結合人才的專業特點與發展需求,對人力資源進行深層次的開發。針對不同崗位的需求合理安排特長型行政管理人才。要面向社會,廣泛吸納具有一定藝術類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經驗、責任心強、職業道德高尚以及業務水平較高的先進人才,整合行政管理人才資源,促進人才價值的最大化開發,避免人才資源的浪費。再次,依托新媒體網絡平臺暢通行政管理的利益訴求渠道。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藝術院校行政管理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針對以往行政管理利益訴求渠道閉塞,服務信息反饋不暢的問題,藝術院校應快速建立人本化行政管理的新媒體平臺。在校園網絡系統的基礎上,依托微博、微信以及QQ群等載體,建立官方自媒體平臺,加強行政管理人員與高校師生之間的溝通與對話。及時把握藝術院校行政管理各個環節的需求,重視對新媒體信息反饋平臺的意見和建議的分析。在新媒體網絡平臺中加強行政事務的公開,增強行政人員與服務對象之間的有效對話,從而提升行政管理的人性化色彩。最后,加強行政管理的制度建設,對行政權力進行制度規約。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依法行政不僅僅是對國家機關行政人員的要求,也是對一切從事行政工作人員的統一要求。藝術院校應加快制度建設,對行政人員的權利進行制度規約。要求全體行政管理工作者應始終在國家法律和學院制度約束的范圍內活動。細化行政管理的具體制度,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權限,完善行政管理辦法,堅決杜絕行政管理人員對權力的濫用和隨意制定規則。避免行政管理的隨意性和粗放性,促使藝術院校的行政管理在制度的引領下逐步走上精細化、人本化管理的道路。

總之,人本化行政管理是藝術院校深化改革的重要步驟。當前藝術院校的行政管理還存在著對人本化管理重要性認識不足,人才資源配置不科學,對新媒體網絡平臺利用率不高以及行政管理的制度泛化等問題。為此,藝術院校應進一步重塑理念,加強對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進一步依托新媒體平臺暢通利益訴求渠道,并通過制度的完善來對行政管理權力進行規約,從而使人本化的行政管理有效保障藝術院校的人才培育工作,為藝術人才的成長與成才提供強大的服務支持。

參考文獻

[1]李植.對高校行政人員實行人本管理的困境與超越[J].煤炭高等教育,2010(04):48.

[2].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光明日報,2012-11-18.

[3]李久華.基于心理契約理論的獨立學院行政管理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6(08):35.

作者:郭丹陽 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