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機制革新的建議
時間:2022-08-31 10:22:09
導語:行政管理機制革新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省和全國一樣先后進行了五輪機構改革,其編制體制、職能設置進行了許多重大調整,政府行政管理體制取得了較大進步。也正因為如此,才大大推進了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對此應予以充分肯定。如果把我們的政治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看得一團糟,那么就無法解釋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進步和輝煌成就。同時,我們還必須看到,當前我省在行政管理體制、管理方式和行政效能方面的確還存在不少問題,勢必直接影響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切實加以解決。
一、現行行政管理體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經過認真研究分析,我們認為,當前政府行政管理體制運行中依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機構設置不盡合理、職能重疊、部門職能交叉、權限不清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職能轉變還沒有完全到位;二是決策制度不夠健全,機制不夠完善,決策中還存在一些不科學、不民主的現象;三是行政審批事項過多,審批程序不規范,審批責任不落實的問題依然存在;四是政務公開的內容不夠全面,方式不夠多樣,程序不夠規范;五是監督制約機制不夠健全,特別是績效評估和責任追究機制不完善,行政執法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六是行政運行和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公務消費不規范,行政運行成本高等問題,由于這些突出問題的存在,往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政府的效能建設,阻礙了依法行政的進程。因此,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加快推進管理創新,切實加強政府建設。
二、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幾點建議
目前國務院各部委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基本到位,各省市區機構改革即將開始,結合當前我省實際和前幾輪機構改革的經驗,提出以下幾條意見供有關部門參考。
(一)結合省情特點,抓緊研究制定“三定”方案,加快推進我省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目前,啟動省級政府機構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我省應按照中央部署和《關于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意見》要求,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抓緊研究制定和上報我省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及早著手省級部門“三定”工作,并力爭早日付諸實施。在“方案”制定過程中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認真研究分析我省現行行政管理體制及機構設置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充分結合陜西實際,著眼于近期、中期、遠期目標規劃,理清思路,找準定位,從宏觀戰略高度確定總體改革思路。二是新的機構改革方案既要與國家機構改革相銜接,即在機構設置上堅持上下對應的原則,探索建立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這樣有利于工作銜接,同時又要充分考慮我省是能源、資源、科技、教育大省的特點,結合省情實際搞好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如國務院設立了國家能源局隸屬于國家發改委管理,為副部級單位。那么我們省也應結合自己的省情特點,設立相應的工作部門,機構改革的目的應是更有利于發展。三是要力爭避免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問題,要按照權責統一的原則,對所設部門的職能作出科學合理的界定和調整,并堅持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確實需要多個部門管理的事項,要明確牽頭部門,分清主次責任,避免職責交叉、政出多門。
(二)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轉變政府職能是本輪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也是研究制定機構改革方案的重點。在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能不能真正對各部門現有職能進行認真的梳理和分析,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果斷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加以明確切實管好;能不能做到把職能部門的責任以及責任風險、責任追究通過一定的方式加以明確和規定;能不能確實調整組合一些部門、精減和規范一些相關議事協調機構,把該合并的堅決合并,把該撤銷的堅決撤銷,這是本輪機構改革工作必須突出的重點,需加以認真對待。因此我建議:一是請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或由省政府辦公廳牽頭,由人事廳、省編辦等相關部門參加組成臨時工作組,對現有省級行政部門的職能逐一進行梳理,徹底摸清情況,按照相關規定要求,提出精減計劃;二是從實際工作看,現行行政審批事項確實過多過雜,程序復雜,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對此社會有反映、老百姓有意見,政府相關部門互相之間也容易產生矛盾和問題,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在現有基礎上研究減少一部分行政審批事項,比如把有些屬于審批事項改為核準制,把有些屬于審批事項、核準事項直接改為備案制,有些事項可以直接經過工商部門登記注冊,從而減少環節,提高工作效率。
(三)深入總結改革開放工作經驗,改進完善相關工作制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在于對具體工作的把握。實踐使我認識到,改革并不僅僅意味著對工作程序、工作環節的簡單減少,相反有些工作制度還需要經過實踐進一步改進、完善和加強。如礦產資源、能源資源的開發,不僅涉及到生態安全問題,而且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問題,最近山西襄汾發生的潰壩特大事故就是一個沉痛的教訓。它告誡我們,對礦產資源開發審批一定要慎重,要改革完善現行審批制度。我們省是資源大省,有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鹽業以及金、銀、銅、鐵、鋅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這是陜西的優勢,我們當然要開發利用,造福人民,但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審批條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就這一問題,最近我到陜南、陜北等地進行了調研,同時也查閱了大量西方發達國家在礦產資源開采方面的一些經驗做法。我認為礦產資源的開發要向發達國家學習采用回添技術,即關于礦產資源開發審批條件中應增加一條“必須采用回添技術”之條款。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把潛在危險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同時要明確監督責任,從尾礦設計方案、施工隊伍資質的審查、具體施工質量的監督責任明確到具體部門。目前關于尾礦的監督責任是不明確的,本輪機構改革應把這一制度完善起來。
(四)增加監督職能,完善監督制度。近期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我們的社會、政府監管系統對整個食品安全監管乏力,運轉不靈。因此,要在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的同時,增加監督職能,不斷完善監督制度。要建立健全行政許可項目的動態評估、審批監管、責任追究等制度。加強行政權力監督,規范行政許可行為。強化政府層級監督,發揮監察、審計等專職部門的監督作用。推行行政問責制和政府績效管理制度。嚴肅法紀政紀,堅決改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建立完善重大問題決策社會公示、專家咨詢、法律論證、集體決策等程序制度,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推行政務公開,健全政府信息制度,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加強立法工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要積極研究探索在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凡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原則上都要公布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合理界定和調整行政執法權限,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健全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強對行政事業性收費的規范管理,加強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工作。健全行政復議體制,完善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制度。做好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執法意識和守法意識。
(六)穩步推進相關的綜合配套改革。在推進機構改革的同時,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完善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從體制上解決部分地方政府搞形象工程、單純追求GDP的問題。改革和完善司法、執法財政保障機制,建立責任權對等的財政保障機制,確保公平、公正地履行政府職能。加快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加強職業資格清理規范工作,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上一篇:區委安全生產教育工作方案2篇
- 下一篇:行政法學教學革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