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狀況發展電子政務論文

時間:2022-05-03 05:10:00

導語: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狀況發展電子政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狀況發展電子政務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技術應用水平與電子政務的真實需求;技術應用成本與電子政務項目的實施;技術應用的有效性與電子政務評估機制;技術應用引發的道德問題與電子政務的運行;結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過低使得電子政務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技術應用中所提供服務的合理程度、。不少政府把電子政務當作“形象工程”來建設、資金、技術、經驗等無法及時到位,使得電子政務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過低、交易成本一般在電子政務項目外包過程中產生、共部門始終處于信息不對稱的不利地位、投資成本是指國家對電子政務建設的各種投入、大項目的風險、使用新技術的風險、缺乏識別并處理風險的能力、電子政務應用時是否有效和達到相應的效果,是用電子政務評估機制來檢測的、電子政務應用的有效性評估是很難把握的、道德觀念的紊亂、道德行為的失范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電子政務的技術平臺是信息技術,其應用狀況直接影響著電子政務的發展。從四個方面探索分析信息技術應用狀況對電子政務的影響,希望能為電子政務的健康發展提供有益的理論思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應用狀況;電子政務

1技術應用水平與電子政務的真實需求

1、1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加快電子政務基礎設施的建設,但與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中國網絡基礎設施還須加強建設。聯合國2005年《全球電子政務準備度報告》中指出,在全球191個國家中,中國信息基礎設施指數排在第74位,屬于世界中等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過低使得電子政務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限制了電子政務進一步的發展。中國在今后電子政務的發展中還應注重網絡基礎設施這個“硬件”的建設,使“硬件”建設與人們不斷增長的信息需求相適應。

1、2技術應用中所提供服務的合理程度

人類有一種美好的愿望,總是想把最先進的技術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但是往往事與愿違,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先進的技術未必都符合電子政務的真實需求。當前電子政務技術發展迅速,人們常常會把理論上已經成熟的技術應用到實際系統中而未能考慮其合理性,最終導致項目的建設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造成人力和物力上極大的浪費。不少政府把電子政務當作“形象工程”來建設,認為只要網站建起來,電子政務就實現了。能達到什么結果就不管了,僅僅把電子政務當“擺設”。數據來自CapGemini、Er—nest和Youngsurvey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公眾對政府所提供的各種服務的關注程度并不一樣,最受歡迎的是那些操作簡單的服務——如求職、個人所得稅以及增值稅查詢服務,最不常使用的是一些與醫療,建筑,環境相關的服務。另外對電子政務需求最大的商業部門(53%),其次才是公眾(40%)。

從上面兩點的闡述我們可以得知:一方面,在電子政務建設的初期,由于資金、技術、經驗等無法及時到位,使得電子政務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過低。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先進的信息,對所提供的服務是否滿足電子政務的真實需求難以把握,即便有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經驗,但是由于具體國情的不同也很難真正把握其真實需求。總的來說。技術應用水平在建設初期是相對較低的,從而無法滿足電子政務的真實需求。這個問題在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存在。隨著技術應用水平的提高,其所提供的設施和服務跟電子政務真實需求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小,但這種差距的縮小是相對的。因此,技術應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電子政務真實需求的滿足程度。

2技術應用成本與電子政務項目的實施

2、1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一般在電子政務項目外包過程中產生,主要指政府為實現電子政務項目或功能所給予供應商的資金、人力等成本。由于政府部門不具備自主開發系統和規劃網絡建設的能力,通常情況下只能求助于私部門,即先由政府部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工作任務的需要提出具體要求,私部門按照政府部門的要求進行網絡系統的集成與規劃,完成建網任務。實現電子政務。這也是國外通常采用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與私部門之間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尤為關鍵。讓私部門提供復雜的電子政務項目有很多好評,但外包也帶來了問題,主要是公共部門缺乏必要的IT技能,因此在與供應商交往時成本較大。因此公共部門始終處于信息不對稱的不利地位;另外,現實情況往往是私部門承建的項目達不到政府部門的期望值,而政府部門因為繁瑣的財政審批制度和對技術處理的陌生,使得私部門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和大批技術人員進行各種維護,大大增加了公司的額外投入。這樣對承擔項目的私部門的積極性和熱情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導致雙方的合作產生種種矛盾,網絡建成后維護變得很困難。交易成本的不斷增加使得政府投資的風險加大。

2、2投資成本

投資成本是指國家對電子政務建設的各種投入。有投資就有風險。大多數國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目標是通過網絡將服務和信息傳遞給公民,提高公共部門的智能化水平。但這些電子夢想很可能會變成惡夢,原因是政府在管理大型電子政務項目時的無能很可能會破壞項目的執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大項目的風險。規模龐大、成本高昂、規劃壯觀的項目比小型項目更容易通過預算審議,因為它往往比較重要,能解決重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電子政務的規模與風險成正比,電子政務的規模越大、耗資越多、時間越長、工程越復雜的電子政務項目,失敗的風險就越大。

(2)使用新技術的風險。新技術能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公共部門一直采用不斷更新的技術,實踐證明,在不成熟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政務系統很容易失敗,在絕大數情況下,弊大于利;但在一些情況下,利大于弊。而很多項目都是在應用之后才能發現是否合適,那么在什么情況使用新技術呢?這是一個問題。

(3)缺乏識別并處理風險的能力。識別并處理風險是成功的電子政務項目的關鍵。一些國家有成熟的方案和實踐經驗,另一些國家仍然不足。獨立的咨詢公司等類似的獨立機構、通過應用被證明有效的程序或者更好的標準軟件、采用最實用的經驗、在投產前先作失敗、評估和處理風險的措施,以上這些都可以幫助識別并處理風險。但是有趣的現象是,很多失敗被歸罪于很好的方案和有效的經驗上,因為僅僅有這些還不夠,在經驗和控制體系方面還需要與本國文化很好地融合、進行本土化。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識別和處理風險的能力在一定的時期內仍會是一個難題。

通過上面對電子政務應用成本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技術應用的高風險性阻礙了信息化建設步伐,同時對電子政務的推動和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3技術應用的有效性與電子政務評估機制

電子政務應用時是否有效和達到相應的效果,是用電子政務評估機制來檢測的。電子政務的績效評估一方面是項目全程管理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獲取公民支持的依據。因此,電子政務績效是衡量電子政務成敗與否的重要依據。

電子政務應用的有效性評估是很難把握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術本身的問題,因為技術往往不能達到人們期望的水平,這給評估機制的建設帶來了重重困難。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既包括對“電子”的評估,也包括對“政務”的評估,即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的完備程度和政府職能的實現程度是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主要衡量內容。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有聯合國、Accenture公司、TNS(TaylorNelsonSo—fres)公司、NewJersey—Newark大學、Sungkyunkwan大學提供的電子政務評價體系,每種體系都各有特點,每種評估方法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沒有任何一個是完美的。因此,就目前來講,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方法是不完善的。另外,即便擁有很完善的評價體系,我們仍然不能得到完整和準確的答案。這一方面是由于技術自身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外多種電子政務評價方法大部分由咨詢公司或研究機構提供。由于不同機構測評電子政務的目的不同、標準差異、范圍區別等,評價體系會各有側重。而應用任何外來的指標體系都要考慮水土不服的問題。這些方面的問題都會對電子政務的發展產生影響。

4技術應用引發的道德問題與電子政務的運行

信息活動在給人類帶來效率與文明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新的問題和利益利害沖突,對人類社會帶來了諸多的負面影響。從倫理學的角度,我們把這些問題歸結為信息道德問題,它顯示了信息活動所呈現的道德危機與倫理困境。從國內外的實踐看,現代信息活動中的道德問題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4、1道德觀念的紊亂

道德觀念的紊亂主要表現在道德相對主義,無政府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盛行和泛濫。網絡信息環境為這些觀念的生長和繁衍提供了最適宜的土壤。

道德相對主義源于后現代主義思潮,認為一切都是沒有客觀根據和不確定的,他們懷疑權威,排斥規范和道德標準的統一性。與道德相對主義相伴的,必然是無政府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流行。互聯網當初的設計思想,是一種開放式的無中心架構,這樣,當網絡的一部分遭到襲擊時,其他部分依然能夠正常運轉。因此,網絡中沒有明確的領導者,沒有最終的管理者。網絡沒有權威,意味著每一個人都是權威;網絡沒有終極的管理者,意味著個人權利至上。

4、2道德行為的失范

道德觀念的紊亂會導致道德行為的失范,從國內外的實踐看·涉及的實際道德問題主要包括:(1)有意制造和傳播計算機病毒。(2)侵犯知識產權。(3)信息與網絡安全問題。(4)侵犯隱私權。道德行為失范的問題還有很多,包括信息污染,即有人有意地制造和有害的、虛假的、過時的和無用的不良信息而導致的危及人類健康生存和信息活動低效率的狀況。現代信息活動中突出的信息污染問題有虛假信息、種族歧視信息和無用信息。

通過上面的闡述可知:在網絡社會里,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不必考慮遵守規則和承擔義務,容易造成對電子政務權威和價值的忽視。另外,道德問題會引發公眾對網絡的不信任和懷疑,使人們產生恐懼和憂慮,必然也會影響對電子政務的認識,電子政務的運行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因此,技術應用引發的道德問題在精神層面上影響了電子政務的發展。

5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應用狀況直接影響著電子政務的健康發展。雖然技術是非常重要的,但電子政務的成功或失敗極少的是因為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其應用狀況的問題,因此,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并充分考慮其應用狀況將會是我們最終需要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成福·唐鈞,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模式研究與中國戰略[J],探索,2004。(2)

[2]揚興凱電子政務[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3]沙勇忠,信息倫理學[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4]陶明報,科技倫理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