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在兒科護理中的作用
時間:2022-12-26 02:53:11
導語:安全管理在兒科護理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兒科患兒的年齡較小,自身表達能力較差,所以護理風險因素較多,這就對兒科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在各個醫院中,兒科已經成為護患糾紛的高發科室之一,這也已經引起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密切關注。為了深入地分析安全管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200例兒科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獲得了較為理想的研究結果現作如下匯報。
一、資料和方法
1.臨床資料
2013年7月-2014年7月,選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患兒進行分組研究,依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列入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為100例。對照組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為3月-13歲,平均年齡為(6.3+0.2)歲;觀察組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齡為3個月-11歲,平均年齡為(4.5+0.5)歲。兩組患兒的基本資料如性別、平均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可實施組間對比研究。
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主要是包括基礎護理、飲食指導、病情分析及觀察以及常規健康宣教等,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應用安全管理,主要是在深入地分析護理風險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及時地制定相應的防護措施。
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安全管理評分、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和滿意度。使用兒科護理安全管理評分量表評估兩組護理安全性,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情況越好;使用滿意度量表評估兩組滿意度,量表中共包括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服務態度、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等,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為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基本滿意為得分處于60分與89分之間,不滿意為得分小于或等于59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病例數×100%。4.統計學分析本研究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安全管理評分、護患糾紛的發生率和滿意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如表1所示。
三、討論
1.兒科護理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1)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方式,所以導致其工作制度中存在著一定的漏洞,常見的包括責任分工不明確、賞罰不均等,這會嚴重影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導致其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自由懶散等不良現象;此外,以往工作中疏于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與考核,也會導致護理人員不能加強自身學習,不利于其護理質量的提高,這均會導致一定的護理風險。(2)護理人員服務意識及責任感不強。部分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不足,導致其服務態度較差。并且兒科的護理工作往往比較繁重,所以護理人員心理壓力也較大,就會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導致其責任感不強,也會引發各種護理不良事件。(3)醫院環境設施不健全。患兒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差,再加上其好奇心較強,因此容易出現墜床、跌倒、磕傷等不良事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醫院未能及時地做好防護工作,如不能及時地為患兒的病床加用護欄、未能及時地在衛生間鋪設防滑墊等,就會導致患兒出現墜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從而引發護患糾紛。(4)健康教育不到位。兒科中患兒的行為預見性較差,語言不成熟,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所以患兒往往難以準確地表達主觀感受,導致其治療依從性也普遍較差,這均會增加護理難度。與此同時,在治療中,家屬往往會過度擔心治療的效果,同時缺乏相關的基礎知識,所以會重復問詢臨床治療與護理的目的和效果,在一些治療與護理緩解也難以積極地配合相關操作,有時甚至會干擾正常的護理工作,往往會延誤相關治療與護理操作,所以容易成為護理風險因素。
2.兒科安全管理方法分析
(1)完善管理制度。要全面地落實責任到人制度,并及時地建立護理監督小組,對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全面檢查,以便及時地將安全隱患予以排除,這也能夠對護理人員起到重要的監督作用;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安全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以增強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使其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能夠始終做到處處謹慎;定時對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考核,并要借助于公平、公正的獎懲方式給予相應的處理,以起到激勵作用,針對存在護理差錯的人員,要及時地予以糾正和指導,避免出現類似的護理差錯。(2)完善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培養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引導其深入地學習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要視患兒為親人,使其可以設身處地地為患兒著想,努力為患兒提供優質的臨床護理服務;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技能,要注意加強實踐學習,為其提供充足的臨床實踐機會,以不斷地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以減少甚至避免各種護理差錯。(3)改善診療環境。在兒科護理中,要全面地加強安全防護工作,病房要加用防護欄,衛生間要鋪設防護墊,同時開水、藥品等要放置患兒接觸不到的地方;針對各種防護措施,要注意定期進行維護,以及時地各種潛在的危險因素進行檢查和排除;加強巡護次數,尤其是要做好夜間的巡護工作,以便于及時地發現和處理各種護理風險事件,增強臨床護理的安全性。(4)加強兒科護理知識宣教。要借助于宣傳欄、黑板報、宣傳冊等形式為患兒及其家屬普及兒科護理的基礎知識,重點為其介紹兒科護理中常見的風險因素及其相應的防護對策,以增進家屬對兒科護理知識的理解,增強其自身的安全防護意識,以取得家屬在安全管理中的高復配合。本研究中,觀察組100例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安全管理,經研究,觀察組安全管理評分為(95.2±5.4)分,護患糾紛的發生率為8%,滿意度為95%,對照組安全管理評分為(73.2±4.8)分,護患糾紛的發生率為24%,滿意度為8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這表明,在兒科病房管理中應用安全管理的效果顯著,能夠顯著地增強護理安全性,降低護患糾紛的,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因此,可推廣使用。
作者:陳小燕 昌歡迎 劉歡華 李芳 單位:湖南省兒童醫院急診綜合外科
- 上一篇:當前煤礦安全管理論文5篇
- 下一篇:公立醫院人才隊伍建設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