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平臺應用探討
時間:2022-09-29 09:55:23
導語: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平臺應用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專業性較強,信息化是創新安全監管方式、提升安全監管效能的技術保障,是安全生產現代化管理的必然趨勢。西咸新區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灃西新城作為西咸新區五大組團之一,始終把創新發展放在首位,充分發揮新城互聯網、大數據產業優勢,積極創新安全監管方式,2017年著手建設智慧灃西安監云平臺,并于2018年1月12日正式上線運行。
一、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對信息化安全生產監管進行有益探索
智慧灃西安監云平臺由政府端、公眾端和企業端組成,遵循創新監管方式、強化行政效能、實現無紙化辦公原則,突出隱患排查標準化、績效考核精細化特色,以物聯網+智能預警、大數據智能分析、安監一張圖、救援信息智能等為功能主體,連接著灃西新城管委會各部門、學校、醫院等企事業單位以及危化、建筑、工貿等生產經營單位,可實現智能監測、日常監管、危險預警、隱患排查跟進、風險評估、應急救援管理、公共信息、企業信息管理、工作考核等一系列功能,實現了信息化技術與安全生產監管的深度融合。目前智慧灃西安監云平臺共注冊企業333家,成功接入14家企業57處攝像頭,4家企業5類22處傳感器。電腦、手機均可登錄操作,數據實時傳輸,給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加裝了“千里眼”、“順風耳”。同時,通過季考核、通報等行政手段,極大的調動了各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的積極性。當生產經營單位發生事故時,可提供事故單位基本信息,及時推送報警信息,啟動相應的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實現事故救援的有效聯動,降低對人員、財產造成的損失。
二、當前信息化平臺在安全監管中面臨的問題
(一)平臺眾多,尚未實現互聯互通
當前全國有重大危險源監管、事故信息直報、“互聯網+執法”系統等全國統一的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在實際工作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在近年加強信息化在安全生產監管中的應用過程中,省、市、縣也根據實際建立了各種各樣的安全生產信息化監管平臺,由于各類平臺設計思路互不相同,大多系統不能兼容,尚未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業務聯動,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而且很多平臺建成以后,隨時間推移使用率比較低,沒有形成全國或全省安全生產監管信息“一張網”。
(二)企業能動性不高,工作量增大
安全生產信息化監管平臺雖然能夠使企業通過智能監測,實時監測企業作業現場、危險工藝和關鍵部位等,提高對安全風險和生產安全事故的預測預警能力,但是很多企業只愿意連接攝像頭,對于傳感器有顧慮,擔心泄漏企業商業秘密,不太愿意投資和使用。同時,各級各類安全生產信息化監管平臺都需要企業進行基礎信息錄入,有幾個平臺,企業就需要幾個賬號進行日常管理,往往需要重復上傳信息,如安全隱患排查、安全教育培訓、應急演練等信息既需要紙質填報,還需要線上多次重復填報,反而增加了企業員工的工作量,導致企業主觀能動性不強。
(三)硬件設施要求高,維護費用高
安全生產信息化監管平臺搭建比較容易,但是后期維護費用較高。很多平臺所需的攝像頭、傳感器、數據收集器等很多硬件是企業提供,型號不一,性能高低不同,當前5G還沒有普及,大部分仍采用4G技術,導致傳輸信號質量不太高,遇到雨天等惡劣天氣傳輸信號很差,顯示不清晰、傳輸間斷。加之后期經費投入不足,維護不及時,都導致安全生產信息化監管平臺不能持續、高效發揮作用。
三、加強信息化在安全生產監管中應用的意見建議
當前國家大力推廣5G、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對于進一步深入推進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構建安全生產“一張網”,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為了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在安全生產監管中的應用,全面提升安全監管水平,增強監管時效,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統籌推進,構建“一張網”
從全國、全省的角度出發,加強頂層設計,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整合各級安全生產監管平臺,構建全國、全省“應急管理+安全生產”一張網,以有效解決各級重復投入、企業重復錄入等問題,實現一個賬號,有效管理,也有利于信息安全管理。
(二)各司其職,分級分類監管
在全國、全省“應急管理+安全生產”一張網下,按照管理權限,實現國家應急管理部全面和重點監測與預警,省級、市級、縣級結合實際搭建符合屬地特點的子模塊,并延伸至鎮街安監站,實現安全監管全覆蓋、無死角、全方位,為政府宏觀監管和企業微觀管理提供必要的決策信息,提高安全生產決策科學化水平,形成齊抓共管,各司其職的安全生產工作局面。
(三)加強投入,筑牢安全防線
政府加強在“一張網”數據庫、系統升級、設備更新等方面的投入,企業加強信息數據采集方面的投入,并加大信息化在安全生產工作重要性、必要性以及預測預警、防范事故等方面的宣傳力度,提高企業的認知度和認可度,以使企業自覺、主動地按照安全生產信息化監管平臺要求,做好日常隱患排查、安全培訓、應急演練等基礎工作,不斷消除事故隱患,筑牢安全防線。
作者:師亞 封亞茹 梁棟
- 上一篇:古代文學課程傳統教學方法
- 下一篇:農村電網精益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