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暫時性差的會計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26 02:25:00
導語:企業所得稅暫時性差的會計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所得稅暫時性差異
(一)所得稅暫時性差異概述企業資產負債表內資產或負債項目的賬面價值與稅法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根據其經濟實質劃分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與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同時分別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根據資產負債表經濟實質劃分如下:(1)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依據資產負債表賬面價值與稅法計稅基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主要由資產項目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與負債項目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兩方面內容。(2)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依據資產負債表賬面價值與稅法計稅基礎,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主要由資產項目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與負債項目的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兩方面內容。
(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資產項目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所得稅,并確認為遞延所得說資產。主要項目如下:(1)固定資產。會計準則規定,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固定資產初始價值一固定資產累計折舊一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由于會計準則規定與稅法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折舊年限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不可抵扣等不同特點,導致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出現差額。若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則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2)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由于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產生的,經濟實質是企業在未來會計期間可以少繳的所得稅額。對于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企業應該進行攤銷,而對于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企業在會計期末進行資產減值測試。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無形資產初始價值一無形資產累計攤銷一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稅法規定無形資產不存在使用壽命不確定的情況,資產減值損失不可抵扣。(3)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計人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但不計人計稅基礎,計稅基礎為初始價值。若變動后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則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并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4)其他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等資產項目,若公允價值的變動值稅法不確認,則仍然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在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則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并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負債項目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時則產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具體項目如下:(1)預計負債。《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規定,若稅法要求企業的預計負債在實際發生時才予以確認,所以在未來會計期間其全部可以抵銷。若稅法不要求在實際發生時予以確認,則按照相應會計方法處理。(2)預收賬款。預收賬款的會計處理與預計負債相同。(3)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職工薪酬,其計稅基礎為賬面價值減去稅法規定中的可抵扣金額部分,具體根據稅法要求實施。(4)其他負債。罰金和滯納金等其他負債由于在稅前不可抵扣,所以賬面價值等于計稅基礎,不產生暫時性差異。
(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資產項目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所得稅,并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主要項目如下:(1)固定資產。會計準則規定,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固定資產初始價值一固定資產累計折舊一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由于會計準則規定與稅法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折舊年限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不可抵扣等不同特點,導致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出現差額。若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則產生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2)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由于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產生的,經濟實質是企業在未來會計期間應補繳的所得稅額。對于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企業應該進行攤銷,而對于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企業在會計期末進行資產減值測試。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無形資產初始價值一無形資產累計攤銷一無形資產減值損失。稅法規定,無形資產不存在使用壽命不確定的情況,資產減值損失不可抵扣。(3)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但不計入計稅基礎,計稅基礎為初始價值。若變動后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則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并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4)其他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等資產項目,若公允價值的變動值稅法不確認,則仍然以歷史成本為計稅基礎。在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則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并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負債項目的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時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具體項目如下:(1)預計負債。《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規定,若稅法要求企業的預計負債在實際發生時才予以確認,所以在未來會計期間其全部可以抵銷。若稅法不要求在實際發生時予以確認,則按照相應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處理。(2)預收賬款。預收賬款的會計處理與預計負債相同。(3)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職工薪酬,其計稅基礎為賬面價值減去稅法規定中的可抵扣金額部分,具體根據稅法要求實施。(4)其他負債。罰金和滯納金等其他負債由于在稅前不可抵扣,所以賬面價值等于計稅基礎,不產生暫時性差異。
二、所得稅暫時性差異會計處理
(一)暫時性差異一般情況會計處理若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在借方,則相應地同等金額確認為“所得稅費用”貸方。若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在貸方,則相應地同等金額確認為“所得稅費用”借方。(1)資產賬面價值小于計稅基礎與負債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下的會計處理: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貸記“所得稅費用”;(2)資產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與負債賬面價值小于技術基礎下的會計處理:借記“所得稅費用”,貸記“遞延所得稅負債”。
[例]某公司在2006年購入一臺機器設備,成本為21萬元,預計使用壽命為6年,凈殘值為0,會計上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稅法上要求按照年限總和法計算計稅基礎。公務員之家
會計處理思路:先依據會計要求計算該設備不同年度的賬面價值,然后按照稅法要求計算該設備不同年度的計稅基礎,最后根據會計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者遞延所得稅負債。會計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核算如表1:
2007~2012年度會計處理分別如下:
借:所得稅費用6250
貸:遞延所得負債6250
借:所得稅費用375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3750
借:所得稅費用1250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1250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1250
貸:所得稅費用1250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3750
貸:所得稅費用3750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6250
貸:所得稅費用6250
(二)暫時性差異特殊情況會計處理對于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暫時性差異若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或者該暫時性差異初始確認金額與計稅基礎不同等情況,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與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會計上不予確認,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商譽及企業能夠控制聯營企業、合營企業等相關應納稅暫時性差額轉回時,一般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
所得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與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與負債賬面價值與稅法計稅基礎不一致引起的,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者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會計處理具有暫時性,所確認的項目在以后會計期間逐步抵銷,充分顯示出所得稅會計的暫時性特征。
- 上一篇:剖析企業所得稅稅收規劃論文
- 下一篇:云南文化的視覺文化傳播淺議論文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