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應對肺炎研究

時間:2022-07-01 04:42:35

導語:城市軌道交通應對肺炎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軌道交通應對肺炎研究

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由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在湖北省武漢市突然爆發,并迅速向全國其他省區市蔓延。由于疫情在時間上爆發于春運期間,在地點上爆發于九省通衢的武漢市,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疫情在全國范圍的傳播速度。疫情的傳播主要是因為人員流動過程中的密切接觸,個人防護措施不到位所致。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動脈,承載著大量的乘客往來穿梭于各條線路、各個車站,客流在相對密閉的車站、列車環境中非常容易造成大面積、群體性的交叉傳播感染。疫情發生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有關部委迅速出臺疫情防控相關文件,指導全國各個行業有效應對疫情防控。城市軌道交通各運營單位相繼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有效防范遏制了疫情通過軌道交通所傳播。筆者對疫情期間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分析總結。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概念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其屬于我國2007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4類突發事件之一。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產生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可將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等4個級別。見表1所列。一級響應是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啟動,由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國率先啟動一級響應的是廣東省、湖南省和浙江省,三省均在1月23日啟動。1月24日陸續有湖北省、天津市等14個省區市啟動一級響應。

二、城市軌道交通疫情防控措施

隨著肺炎疫情在湖北省以外的地區得到良好的控制,各地陸續復工復產、復市復學,市民通勤出行需求迅速回升。統籌做好城市軌道交通疫情防控和提供合理的運營服務是擺在運營單位面前的緊急課題。總體而言,城市軌道交通疫情防控的核心目標為“防止輸入、防止傳播和防止感染”,關鍵控制點為“嚴控進站,嚴控車站、列車人員密度”。因此,必須根據不同線路、車站、時段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手段,降低乘客和工作人員感染的風險。1.嚴控進站管理,嚴防病源輸入。嚴格把好乘客進站管理,將輸入風險在進站過程中化解。通過進站前的體溫檢測、強制佩戴口罩、強制掃碼實名制乘車等措施,做好源頭控制和可追溯管理。同時,疫情防控是全社會的責任,必須堅持“群防群治”,對于進站檢查中發現的疑似人員應安排至車站隔離觀察點并及時聯系衛生醫療機構排查處理。2.加強站、車通風消毒,嚴防病毒擴散。車站和列車都是相對比較封閉的區域,空氣自然流通速率低,通過對車站、列車科學合理的通風和消毒能大大降低病毒擴散傳播的風險。對于地下車站在運營時段開啟全新風模式,載客列車開啟最大通風,加快空氣流通,保障空氣質量。對車站乘客常接觸設備設置、聚集區域及列車做好消毒工作。3.做好車站客流組織。根據車站客流大小合理安排引導疏解人員,早、晚高峰時段人為控制進站速度,嚴控安檢、購票等區域的排隊密度。必要時,采取分批次放行,在站外采取客流控制以降低站內人員密度,排隊于站外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合理調整車站客流線路,降低客流交叉的比例。通過廣播、告示、乘客信息系統等途徑做好客流組織引導。4.精準分析客流,保障運能供給。疫情期間的列車開行要綜合考慮疫情防控要求和適度減少運力浪費,節約運營成本。其前提是精準掌握各條線路的客流特征,雖然客運量大幅下降,但復工復產之后,早晚高峰客流較突出。此外,客流的增長變化存在一個過程,不會造成大的突變,因此,有必要持續分析前一日各站分時段進出站客流量、高精度的高峰高斷面客流、平峰和低峰客流情況。通過客流分析,合理安排各個時段的列車開行計劃,高峰時段嚴控列車滿載率,2020年3月2日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關于分區分級科學做好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肺炎疫情分區分級防控指南》,指導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將車站和列車的滿載率控制在標準內,平峰和低峰時在保障一定的服務水平基礎上,可適當擴大行車間隔,降低運營成本。5.加強宣傳引導。通過車站和列車PIS、廣播、宣傳畫冊、企業“兩微一端”等途徑,宣傳城市軌道交通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和知識,采取正面引導乘客積極配合測溫、實名制乘車、客流控制等措施。6.加強對工作人員的防護保障。在各項防控保障措施中,對工作人員的防護保障是基礎。一線工作人員每天接觸大量的乘客,被感染風險較高。同時,工作人員所處環境相對狹小密閉,輪班制各班組接觸較多,如果一旦發生員工感染,極易發生群體感染事件,對服務乘客和保障正常運轉生產都會造成極大的威脅。所以,必須為一線工作人員配備充足的防疫物資,加強對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關懷,全面做好人員動向管理。

三、疫情防控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提出新要求

肺炎疫情發生后,人們很自然會聯想到17年前在我國肆虐的非典疫情。然而,現在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運營里程、客運量、科技進步發展水平等都不可同日而語。通過此次疫情,對城市軌道交通在處理此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提出了新要求。1.完善運營應急預案。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時,我國大陸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僅有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長春和大連等6個城市,全國運營里程僅210公里,年客運量僅10.1億人次。今年則有40個城市軌道交通開通運營,覆蓋全國主要大中城市,運營里程達6730公里,年客運量達210.7億人次,相比于2003年,運營規模體量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的快速發展,各地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快速建設和解決運營生產中的棘手問題。雖然也都建立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但大多沒有結合本城市、本單位實際情況,在細節上往往考慮欠妥,實際執行效果不佳。這次疫情發生后,各地有必要在立足本城市、本單位防控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完善自身的應急預案,做到條理清晰、執行方便、效果突出。2.建立交通系統統一協調體系和機制。近年來,我國交通系統迎來了跨越式發展,道路、鐵路(尤其是高鐵)、航空客運量不斷上升。區域之間的人員流動明顯加快。然而,從今年疫情防控工作來看,交通系統統一協調體系和機制在全國大多數地區還不是很完善。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除了通勤客流外,節假日期間與其他交通方式的換乘客流占比非常大,因此,各種交通方式必須統一調度管理、信息互通有無,利用大數據手段,找出管理的重點和難點,精準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的出行量。由此看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各地政府部門接下來亟待解決的問題。3.充分發揮新技術的優勢。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這些新技術也在不斷應用于城市軌道交通,如快速測定體溫的AI體溫檢測技術、視頻分析技術、手機定位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等。相比于常規票務清分系統,利用新技術能夠更加及時、精確地獲取各車站和區間的客流情況,及時通過各類終端告知乘客,根據設備系統能力發出不同級別的預警,指導行車、客運工作。

四、結語

對肺炎疫情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行業采取的防控措施進行總結,能夠更好地指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總結疫情防控經驗,修訂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應應急處理程序,找準發展改進方向,提高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處置應對能力。

作者:張銘 單位:貴陽市城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