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統管理學建構分析

時間:2022-03-06 03:28:52

導語:安全系統管理學建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全系統管理學建構分析

【摘要】安全系統管理學主要將安全系統作為研究對象,不僅研究安全系統工程的運行過程以及系統分析、評價與決策活動的規律,而且還研究安全系統管理手段,從而為系統管理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基于此,文中重點分析了安全系統管理學的建構

【關鍵詞】安全系統;管理學;建構分析

安全科學屬于一門對安全本質和運動規律進行研究的科學,它基于先進的科技,研究生產實踐活動中消除和控制事故或危害的理論以及方法。另外,安全科學還屬于一門交叉學科,在工程領域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且在工程技術水平方面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然而,在基礎理論方面卻十分欠缺,大多數基礎理論尚未成形,甚至很多理論與實踐研究均未涉及到安全系統管理學。現階段,與安全管理相關的教材開始日益增加,安全管理學理論已經逐步構建,從而推動了安全系統工程學的發展。基于此,文中重點分析了安全系統管理學的建構。

一、安全系統管理學的學科內容

1.1研究對象。安全系統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安全系統,主要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手段來協調與配置系統內的人、物資、設施、資金、任務以及信息等方面的要素。1.2研究任務。概括來講,安全系統管理學的研究任務重點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研究與安全系統的系統管理相符合的本質規律以及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對安全工作造成的影響,從而為歸納系統管理手段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②對安全系統工程的執行過程加以研究,也就是系統研究、評定、決策與控制等階段的管理活動規律,從而為構建決策方法提供參考依據。③研究對系統的策劃、組織、統一與控制等活動方法的挖掘與應用,從而為構建與運用各種安全管理模式與機制奠定基礎。1.3研究內容。①安全系統的范疇與特點。立足于系統層面將安全系統的范圍揭示出來,對安全系統的系統性、開放性、確定性和非確定性、有序和無序性、突變性和畸變性、靜態與動態特點加以研究。②安全系統管理的規律。結合安全系統工程的執行過程,也就是系統分析、評價、預測、決策和控制等過程,并且對其規劃、組織、協調與控制的活動規律加以研究。③安全系統管理的執行過程基于安全系統的管理規律,對系統的風險分析、預測、評估以及決策等執行過程加以研究。④系統管理手段。對風險預防控制管理手段加以研究,重點研究各種安全管理模式與機制的構建、實施和維持過程等。

二、安全系統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安全系統管理學是一門安全科學,可以將其視為管理學的分支,它和安全系統均為系統安全的兩個主要構成部分。所以,安全系統管理學方法論的構建應該以安全科學、管理學與系統科學的各種方法論為依托。1、以系統科學為基礎的方法論。現如今,系統工程開始應用一種“從上到下”、“從總到細”的新方法論。它不追求個別單元是否具有良好的性能,而是強調能否對單元或者是子系統之間的配合和聯系加以靈活應用,以此優化整個系統的性能,進而能夠獲取到最好的方案。系統工程的方法論在各個科學研究環節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且與各種科研方法相融合,逐漸構建出了部分先進的方法與技術。2、霍爾的“三維結構體系”。由美國著名學者霍爾提出的“三維結構體系”為系統工程構建了一種立體思維方法[1]。它主張明確目標,認為無論何種實際問題均一定要充分了解其需求,最優化是其核心內容,其中三維主要指時間維、邏輯維與知識維。通過“三維結構體系”可見,系統工程方法論不僅將對象看作是一個整體,而且還將各個研究過程視為一個整體,比方說,時間維當中的規劃過程需要運用邏輯維,另外,站在整個時間階段的角度來看,還應該采用邏輯維的流程。按照研究內容,與安全系統工程的執行過程相結合,運用邏輯維、時間維與知識維以及管理學的主要原理,管理系統的策劃、組織、協調、控制等活動。3、WSR系統方法論。WSR系統方法論是合理有效地通過物理、事理與人理這三者來解決管理問題的一種先進的系統方法論。“物理”主要指部分或者是基于定量研究、邏輯推理以及科學實驗來研究成果的準確性。“事理”主要指用來處理具體問題的技術方法。“人理”主要指人們與心理學、行為以及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研究相結合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人的主觀能動性。

綜上所述,安全系統管理學是以安全管理學的研究為依托而提出的一門學科。另外,安全系統管理學還是系統安全發展提出的要求,隨著安全系統工程學建立健全,對安全系統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安全系統管理學作為安全管理學的主要構成部分,能夠豐富安全管理學的理論內容。另外,基于參考系統科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框架,探究安全系統管理學的內涵、研究對象、內容以及方法等還有助于構建安全系統管理學的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易燦南.比較安全學構建及其應用實踐研究[D].中南大學,2014.

[2]張舒,史秀志,吳超.安全系統管理學的建構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20(6):9.

[3]易燦南,吳超,廖可兵,等.比較安全管理學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3,23(10):3.

作者:黃紫妍 單位:淮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