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時揮圖書館功能論文

時間:2022-05-24 03:26:00

導語:適應時揮圖書館功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適應時揮圖書館功能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以人為本;服務社會;注重效益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圖書館的依賴性明顯降低、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應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社會、注重效益的基本價值取向、“以人為本”的管理就是把人放在一切管理活動的中心位置、時內管理要以館負為本、以一種積極飽滿的熱情去服務讀者、時外管理要以讀者為本、加強內部管理,防止圖書長期被人占用現象、在圖書館過道和室內墻壁上懸掛一些壁畫、書法、繪畫及名人名言、服務社會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服務社會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諳社會的要求、服務社會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以社會效益為主、以經濟效益為輔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時圖書館的依賴性在逐漸的降低。大學圖書館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社會、注重效益的基本價值取向,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發揮自己特有的功能。

論文關鍵詞:大學圖書館圖書館管理價值取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圖書館的依賴性明顯降低。校園網的開通為師生獲取信息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渠道,他們足不出戶就可獲得所需資料,大學圖書館的讀者人數在逐漸減少。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的信息資源,如何適應網絡時代讀者的新需求,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為社會大眾服務,是圖書館工作者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新形勢下高校圖書館應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社會、注重效益的基本價值取向,才能更好的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1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管理就是把人放在一切管理活動的中心位置,一切都從尊重、關心、愛護人的角度出發來經營各項管理活動這是現代管理學中的重要理論,它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價值,以此來調動人的積極性。圖書館的“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就是要堅持以館員為本,以讀者為本,在管理工作中根據不同服務對象,采用不同的服務方式,從而實現人的價值,體現人文關懷,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1.1時內管理要以館負為本

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下,要把館員放在第一位,因為管理書籍和服務讀者都要靠館員。印度著名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曾指出:“一個圖書館成敗的關鍵在于圖書館工作者?!彪S著圖書館功能由單純的收藏轉向信息開發與服務,館員在圖書館服務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首先,對館員的管理要以情感管理為主,圖書館工作人員待遇低,不僅導致個人的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而且造成了社會對這一行業的歧視,使得館員心理失衡。所以,圖書館要保證館員的基本物質需求,盡可能增加工作報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管理者要經常與館員談心,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對他們的合理要求及時關注,盡量予以解決,使每一位館員都有一種主人翁的責任感,以一種積極飽滿的熱情去服務讀者。其次,實行激勵機制。美國著名學者詹姆士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中發現,一個人經過外界因素激勵,他的工作效率是平時的160%。因此,在管理中要對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和貢獻的館員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三,社會的飛速發展,知識更新、技術更新的速度加快,對館員產生巨大的壓迫感和危機感。因此,作為信息服務中心的高校圖書館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重視人才的培養,對館員不間斷地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崗位學習和培訓,提高館員的專業素質。

1.2時外管理要以讀者為本

要樹立“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觀念,把方便讀者、滿足讀者需要作為圖書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1)在內部環境方面。高校圖書館不僅要為學校師生的學習、科研提供服務,還要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要求每一位館員都必須熟悉本部門的圖書館業務知識,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為讀者做好導讀咨詢,幫助他們解難釋疑,提高查找資料的速度。要加強內部管理,防止圖書長期被人占用現象。目前,有許多讀者抱怨在計算機上檢索到的圖書,書架上卻找不到。出現的原因可能是有的讀者故意將書隱藏起來,影響了圖書的流通,侵犯了其他讀者的權益。因此,必須加強內部管理,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

(2)在外部環境方面。人們置身于不同的環境,立刻會有不同的直接感受。這種“直接感受”會調動人進人一種不同的狀態,即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圖書館是吸取知識的高雅場所,在環境布置上要給讀者以精神上、藝術上的感染力和美的享受與熏陶。在室內放一些盆景等綠色植物,在圖書館過道和室內墻壁上懸掛一些壁畫、書法、繪畫及名人名言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布置不僅可以美化圖書館的自然環境,還可以凈化讀者心靈,讓讀者置身于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中,激勵他們去博覽,去探索,汲取知識的營養。

2服務社會

2.1服務社會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

知識經濟時代,信息資源管理本身就是一種經濟行為,高校圖書館必須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和經濟觀念,更多地向社會開放,把信息作為產品、商品參與市場經濟建設,以各種方式參與信息服務業。2002年2月21日,由教育部頒布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以下簡稱“新規程”)第4章“讀者服務”第21條規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面向社會提供文獻信息和技術咨詢服務,可根據材料和勞動的消耗或服務成果的實際效益收取適當費用。“新規程”以法規形式要求高校圖書館不僅要為高校師生的教學、科研服務,也要為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把公益事業和有償服務相結合。這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也是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2.2服務社會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諳社會的要求

“和”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精華,就是多種成分、因素,各個局部和諧的共生在一起,是多元的統一。《國語·周語》載有“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論語·子路》載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說文解字》中將“和”解釋為“相應、協調”。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那么高校圖書館就應當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向社會公眾開放,服務社會,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智力支持?!叭巳硕加凶x書的權利,社會有義務保證每個人都享有看書的機會”。因此,高校圖書館要保證社會大眾閱讀和獲取知識的機會平等,讓每一個人都有獲取知識、思想、文化和信息的權利。要滿足不同層次群眾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

2.3服務社會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

黨的十六大指出“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高校圖書館作為終身學習的資源中心,體現著文化資源的共享性,應當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圖書館主要以學校師生為服務對象,不對社會公眾開放,認為為社會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職責。而在學習型社會,由于學習與工作的相互指導和學習的終身性,這就必然要求建立一個面向大眾,學習方式靈活,有著良好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的文化教育機構。高校圖書館要在競爭中求發展,必須做到在為學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同時,充分發揮其社會服務職能,積極主動的為社會服務,發揮館藏、專業技術和人才的優勢,面向各階層、各行業的公眾提供服務,參與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圖書館長時間的開放為學習型社會形成提供了靈活的學習時間和場所,學習者可以揚長避短或補己所需,自主確定學習目標、規劃學習進程、制定學習方案、運用學習資源和策略,調動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習主體的全面、和諧發展。

3注重效益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圖書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圖書館是應該以社會效益為核心,還是應該以經濟效益為核心?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管理應當以社會效益為主,以經濟效益為輔。

3.1以社會效益為主

圖書館是國家開辦的公益性文化教育事業單位。它以全面收集、保存文化信息以及滿足全社會的長遠利益為根本目的,其價值實際上是以對社會的貢獻為基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49年發表的《公共圖書館宣言》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應該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權利的基礎上,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向所有人提供服務”。其核心就是倡導圖書館的普及化和平民化。圖書館作為文化的一個分支存在于社會,它的根本宗旨就是為整個社會的民眾提供文獻信息,以促進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即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大學圖書館作為文化教育機構,應當以自身特有的服務方式為全民閱讀提供便利,以服務全民,提高社會效益為最終價值取向。

3.2以經濟效益為輔

圖書館是社會生產力的組成部分,它也是一種社會經濟因素,它的活動也是一種經濟活動,完全存在經濟效益。在目前我國經濟還不夠發達,全民的教育程度、文化水平都較低的情況下,國家難以把大量資金投人到圖書館建設上來。同時,由于書刊資料、電子資源的價格上漲速度較快,造成圖書館所購書刊、數據庫等的成本也大幅度上漲。因此,關注圖書館的成本與效益,才會有意識的節約經費、注重投人的合理分配與使用,拓寬信息服務渠道,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講究效益就是以較少的“投人”獲得較多的“產出”。在投人一定的情況下,如果圖書館服務的數量多、質量高、師生需求的滿意度高,則效益就好。所以,高校圖書館在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外,還應制定合理的信息資源配制策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各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