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維護問題
時間:2022-06-19 10:08:00
導語:農村公路維護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養護管理滯后的問題亦愈來愈嚴重。目前,農村大部分公路失養現象非常普遍,政府又急于新建路,養護措施基本無法到位,重建輕養的觀念很嚴重。在這種養護體制下,新建的公路在一兩年內轉眼又將變成坑洼路。長期下去,巨額的公路前期建設投資將付之東流,造成極大的人力財力浪費。因此,在農村公路大規模建成后,公路養護管理需刻不容緩地提到各級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的議事日程。
1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現狀
由于大規模的農村公路都是近幾年才開始修建,公路建設和管理起步晚,管理養護主體不明確、責任不落實,養護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養護機制缺乏活力,數據采集不全面,缺乏規模養護經驗。
1)存在重建輕養傾向。我國只有國道、省道、縣道、部分鄉道公路才列入日常養護,多數村路并沒有列入日常養護,村道只能靠村民自行養護,實際上是處在失養的境地,更談不上路政管理。此外,投入少、線路設計等級低“、以建代修”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使得農村公路陷入重復破壞的惡性循環境地。由于農村公路常年沒有專人養護,往往在公路瀕臨斷交時采取突擊性養護或在不利季節采取季節性養護,盲目地養護造成了資金的不合理利用,致使鄉(鎮)、村街養管的很多公路、橋梁年久失修,技術狀況低下,相當部分還成為危橋和危險路段。
2)資金缺乏。養護資金短缺一直是制約縣、鄉、村三級公路養護的瓶頸問題。由于農村公路的大規模建設,養護經費仍沿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末期的定額,嚴重脫離了實際情況。目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仍然主要來源于各地收取的農拖養路費,鄉鎮政府和村委會雖然都擔負著管理養護責任,由于資金的缺乏和不足,不少縣鄉公路養護只能采取季節性養護模式突擊養護,村級公路更是難以顧及,造成村級公路長期失修、失養。經費短缺使許多農村公路不能按正常的周期進行維修,導致公路路面超期服役,“帶病服務”。
3)規劃與建設主體問題。農村公路的養護經費由交通局籌措,養護工作由路段所屬鄉、鎮負責,縣公路管理站負責業務指導和養護工程的計量及養護經費的支付。而鄉、村公路養護經費多無穩定、長期來源,管理混亂,常常是建一條丟一條,誰也不敢承擔管養責任,鄉、村公路養護成了燙手山芋。養護責任主體的不明確導致養護推諉和扯皮現象時有發生,致使農村公路路況愈來愈差。
4)管理養護體制不完善。農村公路項目小、多而分布面廣,市、縣一級公路管理機構技術人員數量極為有限,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基本上都沒有專業的公路技術人員,在養護監管中還不能完全到位。由于缺乏專業的養護技術隊伍及高效率的養護機械設施,養護工人對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見病害不能處治,不少鄉村公路養護人員是雇傭當地農民,年齡大、文化水平低,缺乏應有的養護知識,并且養護工具仍是以掃帚、鐵鍬為主,養護機械化配置水平不高,影響了規模公路的養護水平和效率。
5)農村公路路政管理較為薄弱,沒有形成完整體系,很難發揮其保護農村公路路產路權的作用。不少沿線村鎮的居民,從個人利益出發,在公路兩側非法建筑、開廠、設店,使多處公路形成了街道化路段,造成公路排水不暢,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壽命。此外,還有不少村民在公路兩側亂倒垃圾,亂堆物料,在公路用地內挖沙取土,這些也直接影響了公路的正常性能。
2農村公路養護措施
如何加強我國農村公路的管理養護工作,使農村公路的建設和管理養護進入良性循環,實現建管養一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思想上重視養護。“三分筑路、七分養護”是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的重要理念。公路建好了不及時養護,會造成公路病害的擴延化,從而進入需更大投資的養護周期。強化農村公路的路面日常養護和預防性養護可避免日后昂貴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是一種效益非常好的措施。
2)保證養護資金的落實。落實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是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長效機制的關鍵所在。隨著農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財力的增長,要統籌公路建設和養護資金,結合當地實際,逐步落實汽車養路費集中用于農村公路的養護工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一事一議”政策,采取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引導沿線村民投工投勞養護鄉村道路。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包括受益企事業單位在內的社會捐贈資金用于鄉村道路養護,支持農村公路養護事業。
3)規范養護市場的運作模式。農村公路應實行管養分離,推進養護市場化。具體的說,一是分離,確定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將基層養護工區與縣農村公路管理站徹底剝離,改組后的農村公路管理站不再直接從事公路養護生產,而是具體負責公路管理養護的組織、管理、協調、考核、招投標等工作;二是改制,對原公路工程隊進行重組改制,實行市場化運作,在人員、設備、技術、資質等基礎上組建專業化養護公司,實行聘用制,按企業用工制度實行管理。通過建立協調、監管、考核機制,制定養護定額、養護質量等標準,使養護市場管理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
4)強化路政管理。為了維護農村公路養護的成果,路政管理是關鍵。農村公路的路政管理,縣道由縣公路站的路政管理機構負責;鄉、村道由鄉鎮公路站路政協管員負責監管;路政案件需進入司法程序的,由縣公路站路政機構負責實施。做好路政管理,首先要建立公路的路產、路權檔案,成立路政管理隊伍,提高路政人員的技術和業務素質水平,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連續性和經常性,對破壞公路路產路權的現象要嚴格禁止,以保障農村公路的安全暢通。
5)建立農村公路養護責任制度。農村公路屬于公益事業,在當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中,多是由地方政府進行管理的(縣級人民政府是鄉村道路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鄉村道路的養護及配套資金的籌措等工作)。根據農村公路養護責任制,盡可能的精簡、高效,通過聘用、承包、委托的方式,合理調配相關部門以及單位在農村公路養護崗位上的工作人員,將農村公路的養護責任具體落到實處,而不是由地方政府全權包辦。
6)嚴格要求養護質量,保證公路暢通。公路養護的核心是提高路況質量。提高公路養護標準,需要完善公路路基、路面、橋涵防護工程的配套,開展機械化養護,提高工作效率,轉變養護方式,實現農村公路養護由粗放式向集約式的轉變,從而不斷提高農村公路的綜合服務水平,保障農村公路完好、安全暢通,真正實現農村公路“村村通、路路通、晴雨通”的目標。
3結語
農村公路作為公路網的末端環節,亦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農村公路普遍等級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若缺乏及時有效的養護,路況必然急速下降,公路壽命減少,造成公路前期建設資金的巨大浪費。因此,做好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對于鞏固和發展農村公路建設成果,實現農村公路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廣大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長期有效的交通保障。
- 上一篇:強化交通系統廉政文化構建
- 下一篇:區政辦全年環保工作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