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業濫觴
時間:2022-03-23 07:29:00
導語:中國物流業濫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物流業濫觴今天跟大家講三個點,第一是二十一世紀產業連接,第二個是中國物流業濫觴,第三個是走向世界的選擇。我們現在來看第一個問題。
在第一個問題當中,我們有兩個小問題,第一個是國際產業連動,第二個內容是國別產業機構的變遷。我們說,在過去十五年間,世界的經濟在國際經濟方面可以想象說把全世界,不是為了國內生產,而是為了貿易而生產的經濟,你把它從一個地圖里面挑出來,這塊經濟就構成了國際貿易經濟。那么國際貿易經濟在產業方面出現了一些連動方面的特點和趨勢。第二個是國別產業結構出現了變遷。所以我們看第一個大問題中的第一點,國際產業的連動情況。
在產業連動方面我想用兩張圖表,兩個地圖讓大家來看一下我個人的思想和我所想要傳達的觀點。這塊地圖大家可能看了很多次,不過也許很多人不太熟悉,這塊地圖把亞洲、中國擺在世界的中心,而使我們采取了西方地圖學家的觀念。我們在中國在東邊,歐洲在西邊,美洲在更西邊。
我們現在看,在北緯大概50度線左右,和赤道這一區間里邊,或者說我們在這同一緯度區間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全世界有三個貿易區或者叫自由貿易區將要形成,第一個是歐洲自由貿易區,第二個是美洲自由貿易區,納斯達克北美自由貿易區,第三個是東盟10+1,就是中國加東盟的自由貿易區,或者是10+3,中國加日本、加韓國的自由貿易區。
那么這里面大體是什么樣的規模和貿易格局呢?我們看這張地圖,這張地圖是美加墨組成的自由貿易區,那么99年按照的是公共活動,用5%和10%的產品,我們就假定全部交換,無法說15%的產品所形成的價格權重是中國其余95%經濟波動價格的一個代表,同樣也不能說美國10%的產品是他有5%產品的誤差在里面,所以用匯率來衡量國際自由貿易區的交易量誤差很大。在1999年的時候北美自由貿易區國內生產總值大概是10萬億美元,人口有3.67億人。我們看在歐洲自由貿易區上,我把它不叫歐盟,叫西歐自由貿易區,它的人口大概是3.32億,它的國民生產總值在當年按購買力評價來算,大概是9萬億美元,那么我把東盟加中國,10+1自由貿易區,我把日本排除在外,排除它以后,亞洲經濟合作速度加快。所以,這一塊大概國民生產總值是6萬5000億美元左右,人口是18.7億左右。我們說在過去10-15年當中,世界經濟的貿易連動大體上形成了三個自由貿易區已,經或者是正在形成三個自由貿易區。
這三個自由貿易區的經濟規模不斷的擴大,按照世界貿易的增長速度來看,貿易每年的遞增速度大概是5%左右,那么如果是貿易增長6%的話,主要是這三個地方,因為全世界的生產總額是30萬億,那么這三個自由貿易區大體上達到了20萬億以上。那么這是第一點,國際貿易連動,貿易的增加,貿易連動的加速,就為物流業的發展和升級換代提出了更本質的要求。
第二點國別,二十一世紀產業變遷在國際之間出現了連動情況構成了三個自由貿易區,在三個自由貿易區國別內部產業結構有什么變遷呢?我們說了,產業結構的變遷有兩個特點,第一個制造業出現了向服務業邁進的趨勢,服務業出現了向制造業邁進的趨勢,怎么來理解這兩個點呢?我們可以說用我們國家的服裝業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一件名牌襯衣POLO,我們國家生產這三種男用品牌,實現40%的市場份額,我們出口一件襯衣大概是7-8個美元,50塊錢人民幣左右。那么拿到美國的市場去賣大概是70-120美元。為什么?你生產了這件襯衣100%的物質形態,可是在價值實現上的市場份額你不到9%呢?為什么你占據了世界市場40%的份額,而在價值份額實現上你才不到10%。原則在于有車間無市場的命運是悲哀的,為什么呢?就在于世界貿易國別內部的變遷出現了制造業向服務業邁進的趨勢,在襯衣業里面,我們說車間生產出來的襯衣物流作用是什么呢?是物流調動,向前再延伸我們叫它供應鏈系統,供應鏈系統向前再走一步的時候我們叫做整合信息技術,我們看,從原本意義上大車間經濟、大工業經濟這個產業的鏈條上,向外延伸一步,再延伸一步,再延伸一步,一步一步的向服務業邁進,那么現在車間成為出來的襯衣以后,到物流、整合系統、供應鏈的延伸,占據了整個產業90%以上的產值,如果你單單停在傳統的制造業里面,你會發現你自身實現不到10%的價值。
東莞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我東莞二環路上只要塞車一會兒,全世界的電器都要漲價。我說你怎么這么厲害?后來發現全世界的外設設備、顯示設備、還有電腦顯示器都是在上海生產,那么可以說他是掌握了技術,東莞現在把自己完成變成了一個大車間經濟時代的制造業,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藍領智慧,這不是我們中國人所要奔向的現代化的藍圖、現代化的理念。所以我們說第一點,世界經濟過去十五年當中,在國別經濟的變化,是從制造業向服務業邁進。第二個是服務業在向制造業邁進。這句話更難理解,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說我們國家的泛服務業里面,我們不說飯店、餐館、飛機、旅游,我不說這些傳統服務業,我們說泛服務業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銀行,我們國家的銀行大家到那兒交易收取一點服務費,我們國家的證券商在大宗交易的時候取得一點服務費,期貨交易的時候取萬分之二手續費,那么我們只收取這些費用。可是,在過去十五年當中,隨著股指期貨產品,隨著期貨產品的延伸,期權產品,期權產品是綜合和非金融產品,有各種各樣的延伸,那么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非金融產品,那么你們都知道的非金融產品就是貨幣。現今世界上通用的貨幣,在國際貿易這一塊是美元,那么美國在99年由于他的貨幣擴張政策新增了2340億美元。根據市場銀行斷定,美國當年自己新幣換舊幣,自己內部擴張對新增貨幣的需求,再家上外部擴張需需要的新增貨幣只需要700億美元就夠了,那么另外1800億美元怎么辦?那么他的1800億美元是當年臺灣地區國民制造總額的一半,是美國三大品牌企業的利潤總合還要多,那么一個金融產品你可以想象,那么各種各樣的期貨合約,他能收取多種的服務費用,那么這是傳統的意義上的分業,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或者說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野表現得不清楚,一清二白的界限模糊起來了。
我們看我們國家的金融政策不許中國的金融行業出現貨幣系統,那么不參與這里面丟掉整個泛金融產業里面90%的參與金額,那么這不是參與不參與的問題,額是快和慢的問題,是效益的問題。那么所以我講第二點,二十一世紀的產業變遷在國別內部出現了新一輪的變遷,用原來九十年代成熟起來的發展經濟的觀點,來看待今天的產業問題已經過時和落后。
第二點,我們講中國物流業的濫觴。在這樣一個產業結構大變的情況下,中國的物流業向何處走呢?我用幾個和物流相關的行業我做一點例子,為了爭取時間,我可能會少講幾個例子,第一個我講一下農業系統。
我們現在都認為三農是我們國家的重要問題,也是一個具有國策性質的問題,戰略問題,我們認為農業產量提高了,豐收了,但是農民并沒有得到實惠,收入沒有提高。為什么農業會是這樣呢?我們看在農業物流這一點我們具有什么問題?農業的物流是和農業期貨市場相關的,全世界農業期貨里面大約是70-80種產品,我們國家交給的只有不幾中產品,一個是大豆,第二個是小麥,第三個是豆波,那么這些豆波可不是中國的大都,是做豆腐用的,我們另外進口1500萬大豆是從美國和南美進口的,進來的時候我們要用輪船,這是我們物流調動的一個重要的產業運載工具之一,主要運用的是外國的船,拿到我們國家來榨完波以后,再拿到期貨市場交易。換句話說,我們農村生產了1500萬打斗,可是我們的農民只是在自己的車間里生產,擺在我們的中國人餐桌上以后,產業鏈就沒有再延伸了。難怪中國的農民不富,如果按照我們現代物流整合系統來操作這種情況,農民的生產價值就會增加10萬,就不是1500萬美元,可能就是15億美元,那么就是今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5倍,那么你想農民富不富?所以,物流業的同行你們記住,物流業的發展對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或者是在農業問題里面,單是這一個我們覺得不起眼的這一點里面,那對中國的貢獻再怎么看起來都不會過高的一種貢獻。
說到農業舉幾個例子,看看我們的農業是什么情況。我們農民的玉米是1.33億噸,世界產量第二,棉花接近500萬噸,世界產量第一,小麥第一,肉類第一、水果第一,這幾個產品我們都占據了超過世界市場的13%以上,最高我們占到世界市場的28%以上的世界市場份額。大家都知道,一個產品在市場上占據13%以上的份額,這個產品就具有了壟斷定價的能力,或者說這個市場就會變成國際交易中心,可是我們在這些農業產品里面我們沒有一個是我們自己定價的,有車間沒市場,我剛才說過了,命運是悲哀的,為什么呢?你沒有定價中心,你的損失90%,現代產業意義上利益都丟掉了。這是農業。
我們再看制造業,制造業我不展開,同樣用一個表來說,電力我們是世界第二位,煤炭、石油、鋼鐵、水泥,這兒有好多,銅,這些基礎原材料工業和建立在原材料工業上的我們說的經典意義上的制造業,我們都是世界銷售業上的大國,我們沒有一件產品是國際上定價的。那么比如說我們每年消費1億7000萬的石油,石油的定價是新加坡定價的。所以,沒有國際定價中心,不是世界貿易中心,你就是一個車間經濟,你是一個車間經濟,人家就告訴你該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當藍領的時候當藍領的階層,拿藍領的薪水,別變成一個白領社會,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
我們再看服務業,王府井百貨我們正在做他的調查,全國有30個和王府井百貨大樓同等規模的商場,北京有9壓相當規模的百貨商店,他自己內部鏈條的管理基本上都沒有,可是我到了杭州去以后,杭州最大的一個貿易商場家樂福馬上就要進入這幾個地區,家樂福很快加上北京、上海全國各地以后,家樂福很快在零售業里面,和消費者見面產業鏈里面形成自己的管理鏈條,所以我說服務業的物流也是中國要像手機一樣奪回自己的市場,要像冰箱、彩電、微波爐等一樣,中國企業奪回自己市場的一個重要的攻堅領域,所以服務業應該趕上去。
軍事工業,物流采購我看這里面沒有我們的軍隊在這兒,物流采購和軍事工業是密切相關的。比如說,如果在物流采購的基礎上,上升在供應鏈信息基礎上和整合信息技術上的話,為什么美國的軍事力量這么強大呢?關鍵在于他從物流調動向供應鏈系統、向整合信息技術進發,所以剛才我看到咱們戴會長說了,物流采購他感到很高興,采購業這個行業非常重要,但是,我覺得物流和采購行業聯合會應該把供應鏈系統和整合信息技術加入到我們的聯合會里面變成里面的重要內容。
所以,第二點看到了中國四個行業來說,中國的物流行業剛剛開始,我們說現在我們變成了世界的工廠,在美國網站上看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去年是6萬億,相當于美國的60%,相當于日本的1.75倍,而不是美國的十分之二,不是日本的四分之一,這是我的觀點,這是世界銀行很多專家和我是一樣的觀點。我說中國是世界的工廠,美國只生產自己消費品和耐用消費品除住宅之外的四分之一都不到。所以,中國理應成為根據你的經濟分量、根據你在制造業里面的市場份額,你應該成為世界物流行業和物流行業延伸一些的深層行業的一個重要基地,中國應該成為世界的物流中心,我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應該看見中國成為世界各種主要軍民用工的行業的交易中心和金融中心,這樣中國才能走到國際的前列上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第三個大問題,走向世界的選擇。在過去,或者在現在,從八十年代到現在,這二十多年當中,我們國家在自己發展自己經濟的一個戰略指導思想上,走向了自己成熟的發展時期。中國要發展,第一個一定要消除我們的二元結構,為什么?因為在農業里面土地短缺、資本短缺,勞動過剩,如果你把勞動服務生產為零為負,那么勞動在農業里面富余資本和農業資本的勞動兩個相結合以后,就會新生出來一個部門,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鄉鎮企業,如果說非國有企業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75%左右。那么新生的產業總有一天一個完全工業化社會就來臨了,這就是中國,這個觀念不行了。我們國家現在的所有政策基本上還是在這個指導之下,鼓勵民工進程,鼓勵鄉鎮企業,鼓勵小城鎮,然后解決三農問題,主要是要消滅農民,愛富裕農民就是要消滅農民,讓大家有依靠。
但是發展經濟學就跟我剛才說的,過去十五年來世界經濟結構變動新的趨勢和特征來看,這個觀點落后,為什么呢?當你把農民變成全部東莞地區工人的時候,中國的產值仍然不能在世界上占據一個比較大的份額。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選擇是什么樣子呢?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選擇是以物流行業結合傳統的三個產業為主導,向物流調動,向供應鏈系統、向整合信息技術進步,或者說向數字化、信息化、時速化進行邁進。
我這里舉兩個例子,你可以看到數字化工業給中國帶來什么意義,我們看汽車工業,今天街上跑的汽車幾乎都是洋品牌的汽車,我只看到國產的紅旗和吉利,還有其它幾個小品牌,大量都是國產別克、國產大眾,國產什么東西,其實我們今天的汽車一年前的價格,比國際上貴一倍,但是還是賠錢,那么兩個原因,一個是你不占據主要市場,第二個你不占定價中心的地位,人家把核心技術拿去,人家把市場拿走了,所以你的生產成本非常高。如果我們說在汽車行業里面,我們要突破一點,我們也能變成產品的定價中心,汽車的產值不是今天這樣??墒呛芸上?,我們國家扶植了二十多年的汽車業,今天沒有做出自己成功的品牌來,這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羞辱。
那么你們說曹老師你是不是說得太過分了,不,我上個月到杭州去的時候,把我接到義烏,到義烏去看的時候,一平方米的土地拍了22萬,那么一畝地是多少錢。我個人怎么理解?我個人認為義烏雖然是個小地方,他生產裝飾品、禮品和一些小商品,扣子、電池、打火機一類的小商品。但是,他不僅是生產這些產品的車間,他同樣是什么呢?他同樣是這些世界產品的貿易中心,你到義烏去看,到處是外國人,賓館里、飯店里住的到處是外國人。為什么?因為你生產變成世界交易中心的時候,你獲得了定價權利,你的高要素增長的時候,拉動了低要素增長,記住在中國二十幾年前的經濟改革當中,是從安徽的小港村農民開始的,改革不是我們城里人的創造,是農民教我們怎么做的,發展二十一世紀的信息化經濟,不是我們的汽車行業,不是我們的所謂的知識性行業,而是我們的農民,某種意義上在創造著中華民族的未來,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兩彈一星當初是創造了中國的未來。
那么我到這兒就講完了,我的主要思想就是說中國物流業剛剛開始,前景無限,所以不要拘泥于目前政策性的一些理解的范圍,而認為物流業就是采購和物流調動,不,我們要走向世界,我們要作為世界物流業的領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