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淺議企業文化與企業國際化
時間:2022-07-10 10:56:00
導語:獨家原創:淺議企業文化與企業國際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經濟全球化帶動了企業國際化的蓬勃發展,然而,企業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碰到文化差異與文化沖突,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研究備受關注。在經濟全球化和企業國際化的環境下,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表現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企業文化建設與發展成為企業競爭力的基石和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因素所在。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挑戰,企業的惟一應變對策就是變革,而文化變革又是一切變革的根本,因此,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應引起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重視。本文分析了企業文化在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當前一些企業存在的企業文化與國際化發展的大環境不相適應的問題,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企業文化管理策略,以幫助企業了國際化發展中減少文化沖突,實現其國際化發展戰略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工商管理企業文化國際化策略
序言
隨著國內經濟實力的增長和國際經濟合作趨勢的進一步加強,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開展國際化發展。但是,與西方國家跨國公司相比,與西方國家跨國公司相比,中國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的意識和實踐仍有較大差距。為此,中國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取得長期的經營績效和競爭優勢,必須從戰略上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將其融入到企業的經營戰略和經營方式中去,制定和實施正確的企業文化建設方案,并不斷完善其企業文化,適應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一、企業文化的涵義及其重要意義
(一)企業文化的涵義
企業文化作為一個管理學概念,雖然由來不久,但當前對于企業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企業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美國的一些管理學家通過比較日、美兩國企業的經驗后。1981年,美國學者威廉•大衛最早提出了企業文化概念,他在《z理論——美國企業怎樣迎接日本的挑戰》中,對企業文化進行了這樣的描述:“一個公司的文化由其傳統和風氣所構成。此外,文化還包含一個公司的價值觀,如進取性、守勢、靈活性—即確定活動、意見和行動模式的價值觀。”其后,美國學者沃特曼和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一書把企業文化概括為:“汲取傳統文化精華,結合當代先進的思想與策略,為企業員工構建一套明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創設一個優良的環境氣氛,以幫助整體地靜悄悄地進行經營管理活動。”經過不斷討論和完善,多數學者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內成員所共同擁有的一系列價值、信仰和行為模式,它們構成企業核心特征要素。
從上述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文化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改善企業信息溝通、人際關系和決策的制定,也可以幫助企業營造新的良好的氣氛,以適應竟爭日趨劇烈的企業環境,形成高度靈活的應變能力。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道德、倫理文化背景下生成的,并在形成自己的個性,它是影響自己的成員思考、體驗和行為的主要方式。
(二)企業文化的重要意義
1、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增強企業凝聚力。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粘合劑,可以把職工緊緊團結在一起,把企業的利益和廣大員工的利益統一起來,在此基礎上,企業就能夠形成強大凝聚力,推動企業文化發展。
2、優秀的企業文化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主要體現在價值導向和行為導向兩個方面,價值導向,就是引導企業員工形成與公司發展方向協調一致的價值觀;行為導向,就是引導企業員工為自身和企業的共同發展奮發有為。
3、優秀的企業文化具有良好的激勵和約束功能。企業文化能夠起到精神激勵的作用,能夠將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調動與激發起來,能夠將人們的潛在智慧誘發出來,使員工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同時要有制度來約束,約束功能能夠提高員工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和自我約束,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中國企業文化建設現狀
中國企業文化的研究嚴重滯后于中國企業文化發展的實踐。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國的企業中。一時間,在全國掀起了企業文化的熱潮,有些企業盲目的模仿外資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的一些形式,熱中于搞文化活動,片面地認為這樣就是塑造企業文化。直到90年代中期,中國的企業文化熱才逐步降溫。不難看出,在中國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因為沒有完整的企業文化的理論指導而走入的幾個誤區:
(一)注重形式而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內涵。
在中國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盲目追求企業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內涵。企業文化是將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價值觀灌輸給全體員工,通過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獨特的價值體系,是影響企業適應市場的策略和處理企業內部矛盾沖突的一系列準則和行為方式,這其中滲透著創業者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對人性的基本假設、價值觀和世界觀,也凝結了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集體形成的經營理念。
(二)脫離企業管理孤立地看待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就是要塑造企業精神,與企業管理沒有多大關系。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企業組織和事業性組織都屬于實體性組織,它們是要依據生產經營狀況和一定的業績來進行評價的,精神因素對企業內部的凝聚力、企業生產效率及企業發展固然有著重要的作用,但這種影響不是單獨發揮作用的,它是滲透于企業管理的體制、激勵機制、經營策略之中,并協同起作用的。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的價值觀是貫穿在企業經營活動和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整個過程中的,并與企業環境變化相適應的,因此不能脫離企業管理。
(三)忽略企業文化的創新和個性化。
在中國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創新和個性化。企業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該企業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業的個性化表現。其實,每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程不同,企業的構成、面對的競爭壓力也不同,所以其對環境做出反應的策略和處理內部沖突的的方式都會有自己的特色。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階段、發展目標、經營策略、企業內外環境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而確定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三、國際化發展給企業文化建設的帶來的挑戰
企業在國際化發展中,毫無疑問會面臨與母國有明顯差異的社會制度、經營觀念、管理風格、行為習慣等,這些差異會導致企業管理中的混亂和沖突,給企業文化建設帶來巨大的挑戰。
(一)國際化發展中,企業文化的多樣性與沖突性的矛盾
1、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和沖突性的矛盾。國際化發展企業的成員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了他們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信念,不同的價值觀和信念又使他們對事物的是非曲直有著不同的評價標準,從而使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和沖突性并存。這種特點在合營企業里表現得尤其明顯。比如,一家中美合資企業中,美國以個人主義為價值取向,強調尊重規則和秩序,鼓勵發展個性和鼓勵創新;而中國則以集體主義為價值取向,強調個人對企業的貢獻及管理中心的“人和”效應。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和沖突性是合營企業最高層次的管理難點,它不僅增加企業管理的難度,而且給共同的新的企業文化建設帶來了更多的困難。
2、制度體系的多樣性與沖突性的矛盾。國際化發展企業尤其是在合營企業的投資各方由于文化差異而在經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上有著很大的不同,以至產生制度體系的多樣性和沖突性。比如,跨國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非常推崇制度文化,嚴格以相關的法制條文、規章制度作為經營的依據。而中國文化強調靈活性,在執行規章制度時往往考慮人情、關系因素,較強調管理彈性。兩種文化對制度的不同理解往往造成許多在華跨國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適應中國的國情,從而產生了嚴重的文化沖突。
3、行為習慣的多樣性與沖突性的矛盾。“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職工各自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和信念,由此決定了他們具有不同的需要和期望,以及與此相一致的滿足其需要和實現其期望的迥然不同的行為規范和行為表現。”由于受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影響,國際化發展企業內部存在著大同小異的行為習慣,有些互補,有些則相互矛盾。對于企業的決策方案和管理制度,不同文化的職員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按照不同的行為習慣執行,從而導致不同的結果。另外,某些文化的職員有一定程度的民族優越感,不尊重甚至鄙視其他職員的行為習慣,從而導致糾紛和沖突。
(二)國際化發展中,企業文化的積極性與消極性的矛盾
1、企業文化的積極性。國際化發展企業的投資各方為了在企業中爭取到優勢地位和權利,紛紛用自己的文化或原有文化的選擇物去整合和同化對方的文化。在雙方相互競爭、相互同化的過程中,各種文化達到優勝劣汰,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因素被繼承發展下來。同時投資各方為了謀求事業擴大和長遠發展而有意識地促進各方文化的不斷融合,營造共同的經營觀和企業文化。這種超越民族文化求同存異、優勢互補的心態有利于構建新的企業文化。
2、企業文化的消極性。投資各方在建設企業文化時很難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母國和東道國管理人員都有一定程度的“民族中心主義”和自大感,雙方不能客觀地看待對方及自己的企業文化因素,使投資各方原有文化之間發生沖突,并與新構建的企業文化發生種種沖突和摩擦,產生阻礙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導致國際化發展企業文化建設的難度加大。
(三)國際化發展中,企業文化建設的漸進性和逆向性的矛盾
1、企業文化建設的漸進性。國際化發展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不是多種企業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復雜的沖突和融合的綜合體。這種融合應該是主觀的積極的人為融合,融合過程也就是共同的新的企業文化形成的過程。由于文化的歷史延續性和變遷的遲緩性,跨文化的文化融合要經歷一定的磨合期,從而具有漸進性。一個企業的機制要與另一家企業的機制真正融合相當困難,至少需要三至五年的消化過程,稍有不慎還將拖累全局。
2、企業文化建設的逆向性。企業文化一般分為物質文化層、制度文化層和精神文化層,這三個層次應該處于一種互相制約、互相表現和互相互相轉換的和諧狀態。精神文化被企業大多數人接受以后,就會被發展成為制度文化,進而形成物質文化。如果企業員工能從這種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中獲得創造性,又會成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礎。而國際化發展企業尤其是合營企業文化卻表現為逆向性。因為合營企業有國外資金和國內優惠政策的支持,在物質層面呈優越狀態,而且合營企業員工的年齡狀況、文化素質亦呈明顯優勢,因此,形成了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先發展,而精神文化后發展的現實。
四、國際化發展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策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實施國際化發展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結果。要成功地實施國際化發展,實現預期的商業目標,企業應實施以下跨企業文化建設策略。
(一)承認文化差異,發展文化認同。
按照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郝爾的觀點,文化可以分為三個范疇:正式規范、非正式規范和技術規范。正式規范是人的基本價值觀、判斷是非的標準,它能抵制來自外部企業改變它的強制力量,同時引起的摩擦不易改變。非正式規范是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等,因此引起的文化摩擦可以通過較長時間的文化交流克服。技術規范則可通過人們對技術知識的學習而獲得,很容易改變。不同規范的文化所造成的文化差異和文化摩擦的程度和類型是不同的,其被改變的可能性與程度也不一樣。只有首先識別文化差異,才能有的放矢,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并尊重對方文化,發展文化認同。
(二)加強文化培訓,達成文化理解。
要在其它文化里建立有效的組織,并不是一味適應本地文化和妥協,更不可能刻意去改變本地人的文化和行為。一個企業跨出國界經營,要實現商業目標必須融合三種文化,即自己國家的文化、目標市場國家的文化和企業文化。所以企業在國際化發展中,在東道國的文化環境里,要面臨兩者不同的適應策略:追隨文化策略(被改變)和創新文化策略(改變人)。世界上大多數跨國公司更多地選擇了追隨文化策略,也叫學習策略。對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而言,其實力和管理經驗遠不能與西方大公司相比擬,學習策略應該是友好而且有效的方式。可以通過對企業文化建設人員進行培訓來實施學習策略,跨文化教育與培訓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企業跨文化教育與培訓應包括三方面內容:首先,針對本國人員外派任職的培訓;其次,針對東道國人員的培訓;再次,針對多元化文化團隊的組織與訓練。跨文化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對文化的認識、對文化敏感性的訓練、語言學習、地方環境模擬等。文化敏感性訓練是為了加強員工對不同文化環境的反應和適應能力,通過簡短演講、角色扮演、情景對話和實例分析等形式,以便有效地打破每位員工心中的文化障礙和角色束縛,更好地找出不同文化間的相同之處,加強每位員工對不同文化環境的適應性,加強不同文化間的協調與融合。
(三)加強文化融合,增強文化溝通。
溝通是管理領導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溝通能力是成功領導者的關鍵能力之一。當團隊中有不同文化的成員時,這種溝通過程就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重要。良好的跨文化溝通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理解文化差異,化解文化沖突。相反,因不知如何是好而害怕溝通,因為害怕溝通而缺乏溝通,這樣有可能在多元文化的組織成員之間出現溝通中斷、過度保守、員工之間的非理性反應和懷恨心理等諸多不良后果,并形成惡性循環、矛盾加深、對立與沖突加劇,最后因為一系列的誤解而導致企業投資行為的失敗。因此,在國際化發展中,必須了解東道國的諸多言語與非言語溝通的差異,并建立起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有形或無形的跨文化溝通組織與渠道,針對既存的文化差異和文化障礙,建立起良好的相互理解與信任的協調機制和溝通機制,以便及時有效地化解文化障礙。
(四)建立共同經營觀,實施人本管理。
通過對文化差異的識別,通過敏感性的訓練及其它方面的培訓,通過良好、有效的溝通,公司職員提高了對文化的鑒別與適應能力。這時,跨國公司應在文化共性認識的基礎上,根據環境的要求和公司戰略的需求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經營觀,建立起以公司價值觀為核心的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新興的企業文化既要有足夠的包容性,又要有創新性。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充分了解東道國的文化,同時克服和拋棄“民族文化優越感”,克服自己的偏見,使自身的文化特征具有足夠的包容性和可塑性。這樣,方能減少文化摩擦,使得每個職員能夠主動地把自己的思想與行為同公司的經營業務與經營宗旨結合起來,在企業建立起一種和諧的氛圍。“完美的和諧存在于那些企業與其每一個利益相關者的主要目的一致或至少是相容的地方。”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和客體都是人,所以應樹立人本主義管理思想。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認同或抗阻。認同,便與管理者合作,企業就能成功,就能取得好的效益;抗阻,便難與管理者合作,企業就難以成功,難以取得較好的效益。美國學者弗蘭西斯說:“你能用錢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能用錢買到勞動,但你不能用錢買到熱情,你不能用錢買到主動,你不能用錢買到一個人對事業的追求。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企業文化而爭取到。”因此,只有建設“合金”文化,樹立人本主義管理思想才是國際化發展成功的關鍵所在。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企業國際化的序幕早已拉開,國際化的步伐越邁越大,對企業文化建設的研究在企業國際化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掌握企業文化建設藝術與技巧,實施一套行之有效的企業文化建設策略是企業能從容馳騁于國際舞臺、實現成功經營、實現預期目標的有利保證。
- 上一篇:踐科學發展觀辦公室工作思考
- 下一篇:公共部門管理學研究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