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哲學的階段性特色論文

時間:2022-08-23 09:47:00

導語:企業管理哲學的階段性特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管理哲學的階段性特色論文

[摘要]在開放競爭的時代,中國企業要經受住來自內外強大的競爭壓力,重要的一條是思想觀念上的到位。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到一個企業的成功經營必須構筑好自己的經營管理哲學的重要性,認識到構筑這種企業經營管理哲學的迫切性,更應認識到構筑企業管理學的階段性,建立起適合目前經營特點的管理哲學體系。

[關鍵詞]管理哲學特征分析階段性構建

一、企業管理的高度——構建合適的企業管理哲學

大凡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套管理哲學,因為哲學基本上就像一只羅盤,能指引企業經營的正確方向,幫助企業迎接挑戰,可以獲得職工、消費者、社會的大力支持,從而幫助企業追求成功。“愛的循環”的提倡者吉田忠雄是YKK拉鏈公司的總裁,YKK拉鏈公司制造的拉鏈占世界總產量的35%,他將利潤分成三份:三分之一是以質量較好的產品以及低廉的價格交給消費者;三分之一交給銷售我們產品的經銷商和商;三分之一用在自己的工廠。“不為別人得益著想就不會有自己的繁榮。”如果我們撒播善的種子,那么,善還會循環歸還給我們的,善在我們之間不停的循環運轉,使大家都得到善的實惠。

企業管理哲學不僅僅關系到企業一般的經營理念,而且涉及到企業對內和對外的一種生存的哲學思考,它關心的不僅僅是管理層面的因素,還有企業倫理等方面的內容,它是企業的辨證思維方式,是企業處理企業與社會、員工、顧客和相關利益群體各種矛盾的方法。不僅在國內可以適用,而且在國外也能大行其道。這也正是我們在跨國經營時代所應強調建設具有很強適應性的企業管理哲學的根本所在。

二、中國企業管理哲學建設的必要性

1.中國企業跨國經營迅猛發展的需求

經過“改革開放”20年的發展,中國不少企業已經初具規模,已經具備了開展海外投資的條件。中國已被聯合國評為新興的海外投資國,其中一批優秀企業,如海爾集團、上海廣電、萬向集團、杉杉集團、東方集團等,都已不同程度地走向跨國經營。在討論企業跨國經營的有關問題時,筆者以為,中國跨國企業的企業文化與理念體系構建是比較重要的一方面,它對企業在邁向跨國公司的重大轉型過程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我們更應該強調構筑自己的企業管理哲學和管理文化,以免被別的國家文化所同化而失去自己的獨立性。

2.西方企業在中國本土經營的成功啟示

據統計,世界上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國登陸,中國企業面臨著全球跨國公司的技術、資金、人才管理、經驗和哲學的嚴峻挑戰。加入WTO后,形勢更加復雜。中國企業的競爭對手都是具有超強實力的巨型企業,它們有著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強大的抵御各種風險的能力。世界跨國公司咄咄逼人的進攻勢頭,使中國處于起步和初級發展階段的跨國經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還有一個更為突出的挑戰是中國的企業在西方多國公司面前是亦步亦趨還是自我崛起,這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制度問題,也是一個企業發展高度問題,任何一個問題不能妥善解決好,都會影響中國企業的長久生存。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借鑒西方公司的做法。西方公司不僅愿意采取國際統一的標準化管理,而且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入鄉隨俗創立相應的管理模式。比如:把人員流動作為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一個不變因素;擴大招聘范圍,不只局限于招收名牌大學畢業生,著眼于立足本地和長遠發展的需要;改變過去的一貫做法,減少外國經理的數量,多給中國員工晉升的機會,避免中外沖突;與中國的大學合作,建立自己的培訓機構等。這些做法對于中國的企業怎樣在本土各地經營以及走出國門開展異地經營都是很好的借鑒。西方公司在中國經營的本土化成功,直接打壓著中國企業的生存空間。如果我們仍一味模仿西方公司的經營方式,不去做挖掘深層的本土和異域的生存土壤的努力,形成一種更能符合中國本土和國外文化的企業文化和哲學,中國公司的生存、發展道路將會變得比入世前更為艱難。

3.體現賦予本民族文化傳統特征的內在要求

一個企業的生存發展首先應該是能夠充分挖掘與利用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能夠建立起符合全體國人的企業哲學。中國傳統的企業文化,講求以倫理為本位,強調社會需求和集體利益,講求道德誠信,崇尚美德,而誕生于西方文明下的西式商業精神,在被中國企業照搬進來時,卻忽略掉了一些重要而基本的前提,這使得理念變形的情況比比皆是。況且,即使這種學習不走形,以西式商業精神為視角的亦步亦趨,也很難造就出強大的可與跨國公司相抗衡的中國企業。盲目照搬導致的直接后果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事實上我們有太多的企業并沒有很好的利用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來構筑企業哲學和文化,因此,在市場競爭中找不到自己的特色、地位和方向,其成效顯得非常有限。一個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征都缺失的企業,它是不可能在國內立足的,更談不上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

三、企業管理哲學的階段性構建分析

在討論怎樣構筑企業管理哲學時,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企業的發展有其階段性,因此,在不同階段企業應該具有不同的文化和哲學價值追求,給它們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賦予不同的意義,否則,我們在構筑企業管理哲學時發揮不了管理哲學的正確引導作用。

在公司創業初期,重要的是生存與擴張,是產品和市場,所以出現了索尼的開拓、獨創精神和松下的饑餓精神,也出現了華為的壓強精神。但當一個公司的規模擴展到相當程度,即它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已成為或即將成為一種“社會力量”的時候,企業文化和哲學的探討就被賦予更高更新的含義。對內而言,隨著企業的擴大和員工的增加,企業領導者迫切需要一個發揮增強企業內聚力、形成企業思維以統一員工思想、確認工作評價標準、確認接班人標準等作用的企業自身價值體系——即企業的文化體系,對外而言,此時,隨著企業在業務過程中觸及的社會利益日益廣泛,人們已從文化的角度評價其合理性和利益的得失,企業文化中的使命與宗旨、服務精神、社會意義等因素凸現出來,文化又成為對外營銷問題,部分企業甚至以自身的企業哲學作為營銷主要述求點之一,使之成為企業形象的重要標志。愛的循環精神就為企業的成功獲得了國內外的強大哲學支持。公務員之家:

到了企業跨國經營的時期,對企業的管理哲學就變得更為迫切和重要。此時的企業經營管理哲學不僅只是關注國內的可接受問題而且也應關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國外認同問題。構建一種更具普遍性的體現本土化全球化的實質性的企業管理哲學可以說是事關企業跨國發展時期生死成敗的核心問題。世界許多成功的企業發展到跨國公司階段時都已形成自己能被盡可能多的民族認可的獨具特色的“管理哲學”,并發展出一整套“企業理念體系”。如IBM公司“尊重個人、服務、追求卓越”企業哲學;美國麥當勞的“質量、服務、清潔、價值”的理念。那么,中國眾多企業面臨跨國經營時,應該建立一種什么樣的經營哲學呢?以什么樣的形象展現在國際大舞臺呢?筆者以為結合中國正處于向外發展初期,中國企業的經營哲學應該體現出一種饑餓精神、自主獨立的精神和敢于搏強的精神。這主要從下面三個方面考慮一個企業經營哲學的構建:產品研究與創新性上,追求自主,我們不僅要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與專利,而且更要主張自我開發與創新;生產上,要自創品牌,延長自己的生產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不能過于滿足貼牌生產;營銷上,可以借助國外的營銷渠道和手段,但不能完全依附,否則,企業的獨立性永遠難以實現,在國際上仍無法展示自己的身影。總之,反映這種經營態勢的企業管理哲學,應該是一種力求自主、拼搏圖強的哲學觀,而不是一種盲目屈從國外大公司的經營范式。隨著經濟的一體化,我們的企業在經營時應該審時度勢,及時轉變自己的經營指導思路,不懼怕諸強,拼搏擠壓,構筑起能反映目前自身經營特點的企業哲學理念,指導本企業打造為世界真正強大的成功大企業。

參考文獻:

[1]羅長海.企業文化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黃偉文.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文化準備[J].決策借鑒,2001.

[3]仇勇,張浩.中國新時代:中國企業跨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