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策淺析
時間:2022-01-14 04:50:06
導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策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思路
一般來說,獨立學院的學生鉆研能力比較欠缺,所以不能簡單照搬母校(一般是研究型大學或教學研究大學)的精英教育質量觀和質量標準,要樹立大眾化教育的人才觀、學生觀和質量觀。這就決定了獨立學院要打破學科深化型的“深桶式”課程體系,筆者借用自己所在院校的經驗,認為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可以定位于“兩用三適應”,即培養適應社會、適應競爭、適應發展實用性、應用型人才,把培養目標設定為應用技術型高級專門人才。
獨立學院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上要保證應用技術型高級專門人才,就不能照搬照抄重點大學的“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方向。筆者認為結合工商管理專業本身的特點,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弱化學科思維,突出應用技術導向,分方向培養,使學生掌握和應用該專業某一具體細分方向的知識與技術,著力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學校教育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
(一)構建以技術教育為主體的新課程體系
按照應用技術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要求,構建以技術教育為主體的新課程體系,即設置通識教育課、技術基礎課、專業領域課三級課程平臺。通識教育課講授科學文化基礎知識,訓練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著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傳統的學科基礎課改為“技術基礎課”,弱化學科思維,突出應用技術導向;專業課改成“專業領域課”,分為核心課、方向課、選修課3個模塊,以突出課程設置的實務性和職業性導向。
(二)設置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的培養方向
1.專業培養方向之一:生產運營管理。中國是制造大國,是全球的“加工中心”,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活動的主體產業,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工業制造產品在我國出口貿易產品結構中取代大量初級產品,比重已占到80%以上,創造了3/4的外匯收入,制造業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目前,生產的概念已從工廠制造業進入醫院、餐旅、商場、銀行、咨詢等服務業。當今生產管理的范圍不僅包括制造業,也包括服務業,而后者所占的比重將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大。生產運營管理方向培養掌握現代生產管理專業知識,熟悉生產流程,有較強的生產計劃與調度、生產管理業務綜合能力,可從事生產計劃、生產統計、生產調度、生產設備管理、安全管理、質量管理及相關生產管理業務的高素質技能型管理人才。
2.專業培養方向之二:質量管理。當前,國際市場上消費者需求日趨個性化和多樣化,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產品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之間競爭的勝敗。隨著科學技術和管理科學的飛速發展,質量管理理念日趨多樣化,管理方法也日趨復雜化,使眾多管理者感到困惑,無所適從。質量管理是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技術。
由于我國高校基本上沒有設置真正意義上的質量管理專業,這導致兼具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再學習能力的質量管理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要。質量管理方向培養掌握現代質量技術監督管理知識、質量意識、標準化意識和技術管理能力,可從事產品質量工程系統分析、規劃、設計、控制以及解決實際產品質量工程技術和管理問題的高素質技能型管理人才。
作者:周丹單位:長江大學文理學院
- 上一篇:略談高校工商管理學生企業家教育
- 下一篇:略析職校工商管理學生能力培養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