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研究
時間:2022-05-31 03:26:49
導語:工商管理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工商管理專業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最好的實踐平臺。本文分析了目前工商管理專業建設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的背景,深入挖掘工商管理專業在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從培養目標、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建設三個方面提出建設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創新創業能力
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是一項能夠幫助大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平臺。如何將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好,培養大批具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將成為眾多高校亟待探索的實際問題。本文以工商管理專業為研究對象,就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工商管理專業建設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的迫切性
工商管理專業是高校管理學科中非常重要的專業之一,是研究工商管理相關理論及方法的一門學科。它主要培養掌握工商管理的前沿理論和操作技能,并能夠運用現代管理的相關方法進行決策和管理,在企事業單位中從事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近年來,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工商管理企業應用型人才對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設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一方面,由于工商管理專業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社會的發展急需要復合型的人才。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平臺,通過到實習單位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需要高校轉變培養模式。傳統的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實踐環節的培養,導致學生操作能力較弱。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提高學生在實習實訓過程中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為就業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內容單一。工商管理專業是與社會經濟實踐結合緊密的應用型學科,然而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專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大多采用“2+1+1”模式,學生經過2年的校內理論學習,在大三學年參加校內的認識實習和專業實習,大四學年到企業頂崗實習半年,通過實習最終完成畢業論文的設計。傳統的課程設置仍然是以學科為中心,比如“薪酬管理”、“物流技術與裝備”等從學科上體現出了較濃重的學科性質,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實踐環節的整合,課程的內容與企業實際工作的要求匹配度低,進而學生的實踐能力相對較弱。此外,過去工商管理專業注重職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但在新形勢下,更多側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之所以與實踐脫節,我們培養目標僅增加一些創新創業的課程,未能從根源挖掘,開發實踐類課程,缺少多層次創新實踐教學體系。2.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資源稀缺。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學校培養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必要條件。但在實踐教學中,工商管理專業實習實訓基地較為單一,受地域以及公司規模的影響,一些地方一次性可接納學生同時進行實訓的公司較少,實習的時間和實習的內容會根據企業的特點進行實訓,而且考慮到企業的安全、生產環境的特殊性,一般都是認識實習,走馬觀花式的參觀,達不到培養目標的要求。此外,由于學校與企業缺乏深層次的合作機制,學生很難了解企業真實的經營情況,企業的所提供的往往是大眾化的案例,學校對學生實習質量的監控有一定難度,僅從實習報告對學生進行評價,對實習實訓的過程難以把控,進而影響到實踐教學的效果。第三,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在大學生科技園、創新創業基地、工商管理專業實訓室建設上投入的不足,一些實習實訓的配套軟件更新不及時,直接影響到實習實訓的教學質量。3.“專家型”優秀雙創師資不足。現階段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基本屬于雙師型,很多教師都獲得人力資源培訓師、物流師、建造師等職業資格證書,但是,在創新創業教育能力有待提升,距“專家型”優秀雙創師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教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是大多數高校教師都能夠達到的目標。然而,現階段的培養目標,需要教師結合企業實際,接地氣的進行教學。一些地方高校很多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師,沒有過到企業任職的經歷或為企業進行過咨詢診斷,接觸企業家創業的教師也少之又少,本土教師的實踐能力欠缺。盡管有很多高校安排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但由于時間短、學校教學考核、企業涉密等問題,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實踐學習的效果不明顯。此外,一些高校聘請的校外兼職教師參與實踐教學,受個人精力、時間和經費等因素的影響,實施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現階段“專家型”優秀雙創師資不足,是大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存在的問題。
三、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對策建議
1.確立新的教育理念與培養目標。實施“理論先行”戰略,由專業教師積極開展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理論研究,另一方面實施“實踐為本”戰略,外派相關師資到國內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示范學校進行調研和考察。確立“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先導,以激發學生創業意識為抓手,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將學生培養成能創新、會創業、具備企業家精神的應用型管理人才”的培養理念。制定基于“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工商管理專業基本目標。打造“五維一體”的培養體系,推行“一個目標,二個體系,三個階段,四個手段,五個平臺”的新型培養體系。如圖1所示:以遼寧科技大學為例,積極打造研究平臺、孵化平臺、實驗平臺、培訓平臺、“工商+”協同創業平臺。“工商+”協同創業平臺,打通多學科、跨專業的協同創業通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推動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發起成立“創客俱樂部”,促進學生開展創業信息共享和創業經驗交流,成為創業學習的第二課堂,并鼓勵他們開展不定期的項目路演,吸引風投企業的關注,提高項目的孵化機會;鼓勵學生參加ERP協會、大學生創業協會等創新創業社團和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建立教師與學生創業團隊的對接機制;優化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社會實踐等,豐富“第二課堂”,增強學生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能力。允許學生用某些創業選修課程學分替代專業選修課學分,允許學生將獲得的大賽成績轉換為學分績點,允許學生選修資源共享課中的創新創業類課程并將之轉換為學分。通過一系列舉措,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和熱情,提高創新創業能力。一個目標培養“專業、創新、創業”復合型管理人才二個體系理論知識體系實踐知識體系三個階段大學二年級大學三年級、四年級大學一年級四個手段教學模式實戰化教學資源多樣化分類培養明細化知識結構前沿化鞍山市團市委創新孵化基地遼寧科技大學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孵化基地鞍山市就業局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五個平臺“工商+”協同創業平臺孵化平臺研究平臺培訓平臺實驗平臺遼寧科技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培訓中心”鞍山市就業創業培訓中心遼寧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基地創業實踐班專業普通班新技術專題專業基礎課程群創新創業課程群實踐基地實驗室實踐2.構建案例、教材、基地等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教學資源。鼓勵教師收集和自創典型創新創業成功案例集、借鑒國內外創新創業典型院校(如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建設成果,學習優秀培養模式,共享教學資源;通過校企聯合、社校聯合等多種渠道,挖掘和共享社會資源,實現“跨行業、跨領域、跨部門、跨地區”的創新創業教學資源研發、集成、運用與共享。通過與企業組建實習實訓課程管理團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據培養目標,自編創新創業案例,出版《創業管理》等專著,廣泛搜集創新創業素材,以此促進學生與用人單位參與的積極性。通過與企業和政府部門建立合作關系,依托“五個平臺”和創新創業數據庫,成立創新創業訓練基地。3.推進“專家型”創新創業導師庫建設。實施“走出去”策略提升師資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師資力量是實現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有力保障。工商管理專業可以外派優秀師資訪學、進修和調研。通過對同濟大學創業學院、復旦大學創業投資中心、上海財經大學創業學院、浙江工商大學創業學院、溫州大學創業學院(溫州模式)等多家創新創業特色大學進行深入考察學習,提高教師的創新創業技能。通過對教師的培訓,強化創新創業思想和為學生提供服務的意識,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同時,落實“走出去,引進來”政策,廣泛聘請國內外創新創業領域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加入導師隊伍,建立“專家型”創新創業導師庫。鼓勵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有計劃的利用假期與企業進行合作,拓展學校與企業、學校與研究所、學校與創新創業協會等多方面的合作,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從教學目標的培養到師資力量的不斷提高,每一個環節都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作為管理專業的特點,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才能真正實現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實習實訓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蓁.高職院校文化市場經營與管理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探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3):50-52.
[2]嚴婉瑜.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工商管理專業組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2):239-240.
[3]吳婉儀.基于協同創新理念的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01):48-50.
[4]付百學,吉淑娥,姜莉,蘇清源.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研究[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8,32(04):60-63.
作者:王冰 單位:遼寧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上一篇:初中化學教學思維能力培養
- 下一篇:初中化學中化學用語有效教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