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政府采購應把握的原則

時間:2022-05-31 02:14:00

導語:淺談政府采購應把握的原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政府采購應把握的原則

政府采購是財政部門加強支出管理的一項重大改革,旨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促進廉政建設。政府采購制度從1995年在國內試行開始直到今天,因其以用好納稅人的每一分錢為目的,并嚴格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而倍受社會各界關注,被稱為“陽光下的交易”。政府采購是一項重在大改革,它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因此,各級政府采購在實際操作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筆者就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制度提出幾點看法。

一、政府采購市場要講誠信原則

美國發生過這樣一個案例。政府采購部門的一名官員由于個人恩怨而拒絕接受供應商的供貨,并明目張膽地說,“我不喜歡你,我是上帝”。供應商一氣之下將政府采購部門推向被告席。法院判決供應商勝訴,責令政府采購人繼續履行合同,這一案例說明,政府采購要嚴格遵守信用原則,不講信用是行不通的。

為了確保政府采購市場的健康發展、提高全社會的信用程度,不僅政府采購人,就是供應商也要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所謂誠實信用原則。是指市場主體在從事市場活動時,應當講究信用,嚴守諾言,不把自己利益的獲得建立在損害國家、他人和社會利益的基礎之上,應當在不損害國家、他人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誠實信用原則兼具道德性規范和法律強制性規范的雙重特點,雖然不是一項具體的制度,但作為一項抽象的原則,對于一切市場主體的一切市場行為發揮著制約作用。

供應商既然拿人家政府采購人的真金白銀,就要按照政府采購合同約定的時間和標準提供相應的商品、服務和工程;政府采購人既然接受了人家供應商送上家門商品、服務和工程,也要及時足額支付報酬或者價款。在誠實信用原則面前,無論是供應商還是采購人企圖靠違約、賴債占便宜的小算盤是行不通的。因為這個原則不會坐視老實人吃虧而不管。而且,無論是政府采購人的招牌,還是供應商的招牌都是有價值的。不守信用、出爾反爾、砸了自己牌子的人,要想日后在政府采購市場上重新抬起頭來是不容易的。

二、考慮成本效益原則

當前,政府采購工作存在一個誤區,即認為什么都納入采購范圍,無論數量多少、金額大小,統統要管,好象不這樣就不能體現政府采購的存在,事實上這反而有違財務工作的一個基本規律——成本效益原則。例如,某小學要買12塊黑板,本來自己可以直接到商場去買,但按當地政府采購的規定,要求必須進行采購,費神費力不說,一番辛苦之后雖然節約了30多元錢,卻讓學校足足等了半個多月,甚至影響到教學工作。同時,政府采購中心往往還要供貨商按合同金額的一定比例交納手續費,供貨商對此也有看法,所以,現在的狀況是政府采購的有些工作是“吃力不討好”,自己辛苦了,可客戶、供貨商等卻有怨言。

各級政府采購中心要改變這種事無巨細的狀況,就必須充分考慮成本效益原則,特別是樹立“大成本”的觀念,不能單單看一筆采購項目節約了幾塊錢的好處,而更應基于理性的角度從采購項目的內容、數量、金額等幾方面明確、科學地界定哪些應該納入、哪些可以不納入、哪些不應該納入。要注意合理確定集中的程度和范圍,以發揮部門和單位優勢,滿足用戶及時性要求。只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指導思想,在范圍上到位,才能全面加強財政支出管理,保證采購質量,也才能讓群眾滿意。

三、采購方式多樣化原則

招標采購是政府采購的主要采購方式,但很容易給政府機構造成一種誤區,認為政府采購就是招標采購。招標采購最大的缺點是效率低、程序復雜。對于大型政府采購項目,比較適合采用招標方式。但對于十幾萬的小項目也招標,經過復雜的招標程序,將導致效率低下。政府采購方式并不局限于招標采購,還可嘗試其他方式,如競爭性談判采購和詢價采購。因此,對10萬元以下的小額項目和不適宜采用招標的項目都采用競爭性談判采購。談判與招標相比,沒有招標復雜的程序和長時間的要求,但同樣能達到招標的競爭性,操作中最起碼要邀請三家以上的合格供應商參與談判;例如,深圳市在公務車采購方面基本上不采用招標采購而更多地采用談判采購,直接與汽車生產廠商談判并簽訂長期供貨合同,汽車生產廠商也非常感興趣,用戶單位購車也非常方便。現在深圳市購買的公務車不僅車價比招標市場價便宜,而且采購時間也短。

四、公示原則

筆者認為,當前政府采購中應注意建立公示制度,積極探索信息披露的新模式。特別是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更應按WTO《政府采購協議》的要求去做,要在公開發行的、相對較固定的媒體上采購(招標)公告,讓盡可能多的供應商獲悉,使其能參與應標或報價,例如在香港,凡是超過130萬港幣的政府采購項目必須公開招標,而且是向全世界招標。

對中標結果更應做到如此。要將采購完成項目的名稱、數量、金額、供貨單位、評標專家名單等有關信息定期在媒體上如實向公眾公開。這些都是政務公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為了取信于民,提高采購工作的透明度,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如果沒有這項制度保證,單憑采購中心工人員的自律意識很難保證沒有暗箱操作的可能,那么就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表面上是在進行政府采購,暗地里卻已進行私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