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自動化設定探索

時間:2022-09-24 04:43:00

導語:配電自動化設定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配電自動化設定探索

隨著電力技術的進步、電力市場的發展、客戶需求的提高和供電企業創國際一流步伐的加快,許多供電企業都在謀劃開發建設配電自動化系統的思路,不少企業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正是在這種形勢下,筆者在廣泛收集兄弟企業有關資料,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就目前配電自動化系統設計工作中,功能設置及規劃設計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進建議,提出自己的幾點淺見。

1配電自動化系統功能設計工作現狀

配電自動化系統開發建設,在我國供電企業中已有近10年的歷史。由最初的就地控制(重合器、重合分段器、重合閘+自動配電開關)的FA,發展為有通信及主站集中監控和故障處理(配電SCADA+FA)的DA、基于GIS的離線配電管理DMS、實時DA與基于GIS的配電管理相集成的DA/DMS等多種基本功能模式。配電自動化系統的完善和發展,在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優質供電、管理進步、客戶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特別在推動雙達標、創一流進程中,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必須指出,功能設計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但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卻仍在探索中前進,出現了不少值得汲取的教訓。這突出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1.1功能設計的單一問題。應用配電自動化系統,提高供電可靠率,似乎成了功能設計的傳統思路。但據電力可靠性中心簡報數據表明(見表一),現階段影響供電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不是配電網的故障停電,75%以上的問題出于按照固有傳統周期例檢方式導致的人為預安排停電。只有在提高管理水平,當故障停電時間等于或大于預安排停電時,才會體現出這一功能的作用。

1.2系統集成中的孤島現象。目前,企業中的信息系統門類眾多、管理整合差。不僅專業之間缺乏溝通,就連本專業內系統間也有信息不能共享的現象,這種孤島林立的狀態,使配電自動化系統難以發揮作用。

1.3設備選擇中的盲目求新。缺乏通盤考慮,忽視自身基礎,盲目在局部設備上求新求好,結果新設備上馬、老設備犯卡,無法取得整體優化的效果。

1.4系統結構設計中的顧此失彼。在功能設計中缺乏統籌兼顧,出現控制端與主站功能不匹配、通信通道容量不足、一次網架設備不適應,把先進的配電自動化系統裝在陳舊的配電網架上,其效果難以實現。

1.5管理體制與管理機制中的傳統弊端。配電自動化系統主要覆蓋生產、營銷兩大專業,如果還強調垂直職能專業管理,沒有條塊結合分工協作的保證措施,再好的系統也舉步維艱。同時,在系統功能設計中,還必須克服傳統管理機制中的重系統、輕客戶;重技術、輕管理;重形式、輕實效的思維定式,否則,功能缺陷、管理漏洞,必將使系統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1.6當前與長遠的銜接問題。配電自動化系統涉及面廣、投資額大,既要考慮企業未來發展需要,又要著眼于現有系統的充分利用。從技術、管理上采取措施,為信息擴容、功能完善做好準備。

1.7把配電自動化系統開發建設視同于一般實物工程。部分人特別是企業領導把配電自動化系統開發建設,視同于一般輸變電工程、蓋棟大樓一樣,一要急功近利馬上見效;二要產品定型不可改動,這種認識誤區給系統功能設計帶來了難度,因為系統的效能有待一定規模中體現,企業的管理方法、管理流程、評價標準都在逐步完善,電力體制改革的進程都在逐步深化,想開發一套永恒不變的管理系統去適應不斷完善的企業需要,這是絕對不現實的。

2配電自動化系統功能設計的基本原則。綜合兄弟企業的基本經驗,在配電自動化系統功能規劃設計中,應著重把握以下要點:

2.1在配電自動化系統功能的規劃設計中,從總體上要牢記統籌兼顧、規劃先行、遠近結合、分步實施、充分利用、改造建設、系統集成、功能整合的基本原則。

2.2在配電自動化系統功能設計中,要把握十個要點:

(1)資源共享與充分利用。著重對原有相關系統、設備的信息整合和發掘利用。

(2)系統建設的可擴充原則。為建立便于未來擴容、增設功能,采取上層開放式平臺、終端積木式結構措施。

(3)系統構成的可靠性原則。軟、硬件都力求成熟、穩定、可靠、協議標準、接口規范。

(4)安全性原則。網際間有安全保護、防誤操作和防病毒措施,確保實時管理安全運行。

(5)可維護性原則。具有方便靈活的多種維護測試手段和遠程維護操作的功能。

(6)簡化原則。在保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一、二次設備均力求簡化,以節省投資,提高可靠性。

(7)信息就地處理原則。盡量減少通道和上層數據庫的負擔,如子站范圍內的故障處理、配變低壓無功投切等。

(8)因地因網制宜原則。按照有關規程規范要求,結合本地區客戶需求特點及本網絡設備運行狀況,進行符合自身實際的配電自動化系統功能的規劃設計。

(9)數據源頭唯一原則。按照部門職責,確定數據源頭單位,且信息共享、數據共用,消除數出多門、管理混亂的現象。

(10)技術與管理結合原則。為充分發揮系統功能,應在技術手段確保實時數據可靠運行的同時,建立并實施確保系統功能落實的崗位職責及聯系制度、人員培訓及質量考核辦法,維護系統運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工作秩序。

3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分步實施的思路

3.1按功能模式的分步實施的思路。因配電自動化系統實時部分,受工量、資金、市政環境、一次電網和設備改造及分期建設的限制,目前多數供電企業首先開展大覆蓋范圍的離線GIS,開展具有規模效應的離線配電管理,由此入手,在分年度建設實時的DA,使其建成一片與GIS連成一片,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3.2按地域分片實施的思路。將城市分片建設DA/DMS一體化系統,首選在城網改造完成且一次電網相對穩定區域開展。也有的按市中心區、新發展區、邊緣區的步驟分步實施,因地制宜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3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的綜合管理。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是跨系統、跨專業、涉及長遠發展、有待科學規劃的企業現代化管理的系統工程。需要從技術與管理結合上去采取強化措施。總結各地的經驗,要狠抓四項措施:一是抓關鍵——領導高度重視,形成條塊協作、專群結合、各方配合的配電自動化開發建設的責任體系;二是抓基礎——加強電網建設,包括一次系統電源點布局、配電環網建設等,都達到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的要求;三是抓核心——搞好規劃設計,包括配電自動化開關選型、控制裝置選擇、通信方式及網絡規劃、計算機主站系統等規劃,都確保系統功能的實現;四是抓保證——加強運行管理,從理清調度關系、建立規章制度、建立培訓機制等多方面完善管理措施,確保配電自動化系統運行順暢、務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