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07 04:19:00

導語:管理模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理模式研究論文

一、建立新的財務管理體系,構建集中統一的組織形式

在兩級法人體制下,農村信用社采取“分級核算”,財務管理比較分散,存在很多缺陷,在縣級法人體制下,建立“集中統一”財務管理組織體系已成為改革發展的必然。

(一)加快縣聯社財會部門建設,強化管理服務職能

實行縣聯社一級核算后,由于財務管理和財務核算等職能全部集中到聯社財務部門,增加了聯社財務部門的責任和壓力,對聯社財務部門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快強化聯社財務部門建設步伐。一是要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選用一批組織能力強、懂管理、業務技術過硬的優秀人才充實聯社財務部門;二是有意識地選送財會人員進行政治、業務、法律、計算機培訓,學習商業銀行同業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驗,取其精華,更新觀念;三是財會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樹立“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堅持原則”的職業道德,以確保縣聯社對各項財務工作的具體管理服務職能落到實處。

(二)推行財務主管派駐制,強化監督制約

長期以來,由于會計管理制度不規范、機制不健全、監督不到位等問題的存在,基層信用社在業務進度上“玩數字”,在費用開支上“想點子”,在信貸管理上“繞圈子”的現象屢見不鮮,對此,基層信用社財務主管也常常處于“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的尷尬境地。因此,統一法人后,改革傳統的會計管理體制成為必然。

現代金融企業財務管理體制上的一大特點,就是對其分支機構實行財務主管派駐制。即上級部門對所轄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監督和控制,會計主管親臨第一線,對財務會計行為做原始確認,從源頭抓起,實施有效監督,從而確保其規范性和真實性。實行委派制后,財務主管實行“垂直管理”和“雙線負責制”。各個信用社的財務主管分別由縣聯社垂直管理,實行業務上的專門領導。一是財務主管在派駐社日常的財務管理,實行雙線負責制。一方面要負責本社內部所有的財務管理事務,協助本社主任開展工作,參與本社的財務決策;另一方面,也要對聯社負責,貫徹縣聯社或上級部門的有關政策,監督本社的所有業務活動在可以控制和可行的范圍之內。二是接受縣聯社財會部門的直接管理。財務主管由縣聯社任命和考核,實行任命制,代表縣聯社對信用社進行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和財務管理工作,參與所在信用社經營管理決策,督促所在信用社員工認真執行財經紀律和相關制度、辦法,對違反國家政策、財經紀律和規章制度的行為拒絕辦理,不能制止的及時向聯社反映;檢查所在信用社所有財務收支、財產保管和資金使用情況,對違規問題向信用社領導提出質詢,并書面報告聯社;凡職責履行不好,對問題隱瞞不報的,一經發現,要嚴肅處理。

(三)科學編制財務預算,強化預算執行力

一是年初縣聯社財務部門利用建立的財務信息系統,特別是對存、貸款、成本、利息收支等各項指標進行科學的整理和分析,預測經營前景,初步確定年度總體的經營目標;二是縣聯社經營班子召開業務經營分析會,對總體經營目標進行分析,找出目標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和措施;三是結合各基層分支機構的具體情況,測算和分解資產質量、管理水平、盈利狀況和資產流動性等幾方面的約束指標,確定信用社的目標利潤,尋求實現目標利潤的最佳《預算方案》,并配套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責任制度和考核辦法;四是將《預算方案》報請社員大會或理事會審核通過后下發各分支機構和縣聯社各業務部門執行。五是總結目標,對財務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和分析。每到財務預算考核期,對各項經營目標的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進行比較,計算出差異,分析原因,提出對策,評價和考核所屬單位的績效,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并將所有情況納入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以預算為前提的財務管理模式,使一切經濟活動都圍繞財務目標的實現而開展,從而帶動和推動信用社的各項工作,提高信用社的經濟效益。

(四)強化全員核算意識,增收節支“雙管齊下”

一是加強宣傳,強化全員核算意識。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使每位員工深刻認識到信用社面臨的困難,關鍵在于拓寬增收渠道和降低成本。以此提高職工對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參與意識。二是努力降低存款成本。作為農信社主要資金來源,存款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農信社的經營效益,降低存款成本無疑成為農信社的“另類收入”。三是培植多種效益增長點。搞好貸款營銷,最大限度地用活資金,減少無息資金占用,培植優良的客戶群體和優勢項目,增加利息收入。四是嚴格控制費用支出。提倡“過緊日子”思想,以“勤儉辦社、厲行節約”為宗旨,有效地控制各項費用開支,杜絕一切不合理支出。二、建立新的信貸管理體系,集中解決信貸方面存在的難點

信貸工作是農信社各項工作的重點,信貸資產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村信用社的存亡,當前隨著農信社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管理模式由縣鄉兩級法人改變為縣級聯社一級法人,工作重點由指導、協調、服務轉變為直接管理、授權經營。如何加強對授權經營下的農信社信貸管理,管理的難點是什么,如何對策,成為農信社發展面臨的新問題。

信貸管理授權經營的難點:一是基層信用社貸款營銷積極性調動難。取消基層信用社法人資格后,職工的收入不再由所在地信用社效益與盈虧決定,而是由聯社分配任務完成情況決定收入的高低,目標任務的分配主要依據貸款規模。二是信貸客戶部門履職難。取消兩級法人實行統一法人實質是取消了管理上的中間環節,由縣聯社一步到位實行扁平化管理,聯社職能部門履職由依靠中間環節改變為自己直接面對所有網點,在對法人社主任的授權上基本滿足基層信用社貸款的需要。三是操作風險、道德風險防范難。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是造成信貸風險的主要方面。農信社在經歷了人民銀行、銀監局、農業銀行的代為管理,進人渠道不一,而且均在聯社管理部門,基層信用社職工大多是按部就班的操作人員,風險防范意識較差,缺乏綜合性管理人員,每個網點的負責人都能得到一定額度的授權,這部分人員素質參差不一,操作風險不同程度存在,不能避免個別人有意識地為了自身利益損害集體利益,因此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防范難也是統一信貸授權面臨的新問題。

解決難點的對策:一是嚴格執行信貸管理制度,形成以“橫向制衡、縱向制約”的運作機制,以科學決策、規范操作、風險防控、責任追究為核心,貸款發放必須在評級的基礎上授信,在授信基礎上貸款。二是因地制宜合理授權。統一法人體制下,權利不能過于集中,也不能過于分散,授予的職權只是上級職權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堅持決策管理權集中,業務經營權下放,按照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要結合不同地域、不同崗位、不同人員實際,適度授權,既保證基層社正常的工作秩序。三是加大違規處罰力度。職能部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內控制度辦法,信貸部門對簽批的貸款要進行貸后檢查,駐片稽核人員要對新增貸款的用途、貸前調查的真實性逐筆落實,加大檢查頻率,發現違規違紀行為,堅決重處,決不姑息遷就,要充分發揮稽核大對職能作用,嚴格序時稽核、專項稽核,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監督管理,形成縱到底、橫到邊的監控網絡,確保信貸資產質量的提高,確保無案件發生。

【摘要】隨著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試點工作的逐步推進,選擇以縣為單位統一法人改革模式成為主流,法人(縣聯社)管理法人(信用社)將被取代。因此,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的管理模式已是擺在農村信用社面前的新課題。本文擬從財務和信貸兩個方面來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談點粗淺看法。

【關鍵詞】農信社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