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農村村書記素質思考

時間:2022-09-30 05:14:00

導語:建設新農村村書記素質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新農村村書記素質思考

摘要:人們常用“給錢給物不如給一個好好書記”來形容農村黨支部書記的重要性。的確,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一把手”和“班長”,村黨支部書記(以下簡稱“村書記”)是黨在農村政策的具體執行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是黨員群眾的主心骨,是農村工作的領頭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農村基層黨組織有沒有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農民富不富裕,農村穩不穩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沒有一個優秀的黨支部書記。尤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對村書記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臨新的挑戰。那么如何當好村書記,上半年,通過對我市部分鄉鎮的近十幾位鎮、村干部的的座談了解,特別是與村書記面對面的交流探討,傾聽他們的心聲,以為有五個方面的素質尤為重要。

首先要有發展經濟的能力。總書記鮮明地指出,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同樣,發展也是村書記的第一職責,是農村黨支部開展工作的基礎。如果不發展,沒有相當的村級經濟作后盾,沒有農民群眾的富裕和增收,村黨支部也難有威信,村書記說話也不會硬氣,很多社會公益事業你想做也只能是空中樓閣,構建和諧社會也無從談起。在這方面,上級黨委和政府與基層干部和普通群眾,想法一致,目標相同。調研中,一些村干部和群眾就直言,“你做村干部的,自己窮的叮當響,還談什么帶領群眾致富,沒有說服力嗎?”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提高村書記發展經濟的本領,尤其是對那些既沒有區位優勢、也無資源條件、經濟薄弱、群眾基礎又不好的農村,村書記發展經濟的本事和個人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解決這一問題,從短期來講,在堅持“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群眾信得過”的原則下,優先把那些招商引資能力強的,有外出務工經商和辦企業經歷的,農業種養業搞的好的率先致富的,腦袋活絡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且具有為民服務思想的農村優秀分子特別是黨員,納入到村干部任用的視野,經過組織和合法程序,任命為農村黨支部書記,或者是經過其他村干部崗位的鍛煉后再培養為村書記。為這些人提供了舞臺,實際上為群眾致富帶來了希望,也使村級經濟的發展有了可能,這也是東部地區和村級經濟搞的比較好的農村的一條普遍經驗。從長遠來看,加強對村干部尤其是村書記的教育培訓,通過培訓,尤其是針對性、實用性和案例式的培訓,堅定他們為民服務的思想,提高他們“雙帶(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富)”能力,培養他們搶抓機遇的意識,錘煉他們敢于堅持實事求是的品格,增強他們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搏擊風浪的本領,在率先致富的基礎上,肩負起領富和共富的責任,是提高村書記隊伍素質和本領的固本之舉。而在一些地方實行的組織動員和支持公務員和各方面專業人才輪流到農村工作,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發展,也為提高村書記隊伍整體素質,改善隊伍結構,開闊了思路,受到到了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歡迎。

其次要有公道清廉的作風。俗話說“公生明,廉生威”。農村的每項工作都可能涉及到許多人的利益,有時還牽涉到村書記家人、親戚和朋友。處理好這些問題,僅憑講大道理未必管用,群眾更多的是看你處事的作風是否公道,看你為人是否誠信?在調研中,一位村書記介紹了他的“公道觀”。他說,在處理戶與戶之間的矛盾時,一定要站在中間的立場,不偏不倚;在處理戶與政府之間的矛盾時,要盡可能照顧到農民的利益,因為這時農民是弱勢群眾。平時對群眾承諾的事一定要辦到,不能信口開河,說了不算,更不能隨便許諾。如果你對群眾承諾的事辦不到,一件或許可以說個理由,二件勉強群眾也會原諒,但時間一長,群眾就會認為你這個村書記不講誠信,從此以后也就不會有威信。而對于個別總喜歡占小便宜、不講道理、甚至霸道的人,村書記要有包公鐵面無私的勇氣,敢于碰硬,敢撥釘子,不怕得罪人。

在公道的前提下,保持清廉的作風,對于提高村書記的威信也很重要。這幾年,村官腐敗的案件屢有報道,已成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反腐敗斗爭的一個新領域。作為黨在農村基層組織的負責人,村書記的形象在群眾心中就是黨的形象。因此,村書記要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從政準則,做到嘴不饞,手不長,嚴以律己,干凈干事。不但要管好班子,還要管住自己、管嚴家人,自覺接受黨員和群眾的監督。在當前,尤其要落實好民主管理的各項制度,要讓黨員和群眾知道事是怎么辦的,錢是如何花的,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村。在這方面,江蘇省華西村原黨委書記吳仁寶堪稱楷模。吳仁寶有一個座右銘:“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占鰲頭,一人也只占一個床位”。在他幾十年村書記經歷中,吳仁寶堅持做到“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獎金”。而正是有一個以他這樣為好書記的村黨組織的堅強領導,才鑄就了中國農村發展的一面旗幟,成為江蘇全省乃至全國學習的一個典型。

三是要有做好群眾工作的本事。村書記作為最基層的“官”,直接面對群眾,天天打交道的是農民,涉及到的大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因此,樹立強烈的群眾觀念,增強做群眾工作的本事,是新形勢下提高村書記能力素質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需要。提高群眾工作的本領,第一要提高村書記的政策理論水平。特別是隨著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發育和民主建設的推進,農民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政治參與熱情增強,對村書記的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憑過去那套老經驗、老習慣、老辦法,甚至是“高壓”、愚民政策、嚇唬人的老作風已經不行了。要增強法律意識,學會依法行政,要學習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識,尤其是涉及到農民切身利益和農村工作的一些法律法規,如土地法、土地征用和房屋拆遷、鄰里糾紛、土地承包、計劃生育等的法律法規。二是要掌握群眾工作的方法。在基層有這樣一句順口溜,“老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管用”,折射出了在發展經濟、處理各種復雜的利益沖突和矛盾糾紛面前,一些村級領導班子束手無策的現狀。為什么同樣的一件事,同一個工作對象,有的村干部一到現場就能解決,有的就是解決不了。這其中,固然有權力因素和人格魅力的關系,但科學的工作方法對解決矛盾和糾紛也是至關重要的,是解決棘手矛盾的“橋”和“船”。在這方面,首先要堅持走群眾路線,經常深入到群眾中,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然后對此進行科學的分析比較,從中得出正確的意見,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決策。其次,村書記要提高“說”的能力。做農村工作的同志都有一個體會,有的村民能言善辯,是老百姓俗稱的“好嘴把子”,你當村書記的口才講不過他,又怎么能說服得了他呢?三是要為民多辦實事。行勝于言。辦一件實事就暖一片人心,多凝聚一份力量。群眾就是從一件一件實事中認識我們黨的,我們黨的事業也是通過為人民群眾解決一個又一個困難、辦一件又一件實事,不斷凝聚人心、發展壯大的。尤其在農村稅費改革后的新形勢下,村書記已從催糧收款等事務中解脫出來,應該說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農民群眾服務了,特別是在一些地方實行村干部規范化管理后,村干部的工資發放有了保證,社會保障基本得到解決,這個時候村書記就更應當集中精力,去為民解憂排難,多做一些社會公益事業,多關注一下困難群眾。

四是要有保持穩定的辦法。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十三億多人口,九億多在農村,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這是基本國情,這一國情決定了“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保持農村的穩定,農村基層黨組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責無旁貸的大事。當前,總體看,農村是穩定的,但也存在不穩定的因素,主要反映在因為宅基地問題、土地承包、鄰里糾紛等而引起的群眾之間的矛盾和糾紛,群眾對干部的不滿和反感,群體性的上訪和矛盾,等等。消除不穩定因素,化解上述矛盾和糾紛,村書記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要認識到保持一村穩定是保持一方穩定的基礎,是發展經濟的前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是對村書記執政能力的考驗。只有充分認識到保持穩定的重要性,工作才會有壓力,解決問題才會有定力。其次要靠前指揮。要高度重視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工作,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既有見微知著的本事,也有登高望遠的水平善于發現問題,把各類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三是要善于說服宣傳教育群眾,依法、依理、依情依靠群眾把工作做好。四是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不能事到臨頭無主見,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善于思考,對實踐中管用的一些土辦法、“土政策”,從理性上予以總結提煉,形成一套排解矛盾的科學方法,建立一個保持穩定的有效機制。

五是要有聚集優化領導資源的魄力。牢牢堅持黨的領導這一根本保證,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是中國共產黨在農村執政的基本經驗和重要政治優勢。總的看,廣大農村基層組織是堅強、有戰斗力的,廣大村書記政治堅定、工作勤奮、嚴以律己、密切聯系農民群眾,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骨干力量。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特別是一些村書記號召力、戰斗力不強,對農村基層領導資源難以聚集優化,對市場經濟下農村利益格局發生大幅度調整的心理準備不足,致使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受到削弱,有的甚至被邊緣化的傾向。因此,作為黨在農村基層組織的領頭人,村書記不僅要有管黨治黨的能力,還要有聚集優化基層領導資源的能力。要通過參選村委會主任等合法路徑,領導村民自治;通過把黨組織建立到產業鏈和行業協會上,指導村民和服務群眾發展經濟;通過領導共青團、民兵、婦聯等群眾組織,發揮各自的作用,促進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凝聚更多的力量服務農村發展和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