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收入狀況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1 10:55:00

導語:農民收入狀況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收入狀況分析論文

一、石柱縣農民收入的基本情況

石柱縣地處黔東南,位于長江南岸、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東經107度59分至108度34分,北緯29度39分至30度32分之間,是三峽庫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東接湖北省利川市,南鄰彭水縣,西南靠豐都縣,西北連忠縣,北與萬州區接壤,是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之一。全縣共有32個鄉鎮,幅員面積3012.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萬公頃。石柱屬巫山大婁山中山區,七曜山、方斗山兩大山脈平行排列斜貫全境,橫亙南北,形成“兩山夾一槽”的特殊地貌。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呈起伏狀下降。最高海拔1934.1米,最低海拔119米,海拔相對高差達1815.1米。境內以中山、低山為主,兼有山原、丘陵,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該縣有127763家農戶,農業總人口450601人。全縣以農業為主,屬于傳統的農業縣,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籽、煙葉、辣椒、莼菜、黃連、養殖長毛兔、生豬。全縣去年農村人均純收入2457元,比上年增加277元,絕對貧困人口比上年減少了0.49萬人,低收入貧困人口減少1.02萬人。在調查的33戶農民中,人口總數為132人。人均純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為3戶,1000-2000元的為4戶,2000-3000元的為20戶,3000-4000元的為4戶,4000元以上的為2戶。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石柱縣農民收入主要有以下特點。

1.農民收入水平普遍較低,33戶農民的年人均純收入只有2000多元,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讀書、生病就醫費用等開支就所剩無幾了,這對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限制作用。

2.家庭經營收入仍為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工資性收入在農民全年總收入中的比重逐漸在增加。

3.農民內部收入差距較大。由于勞動者素質和產業結構差異等原因,造成農民之間的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少數農戶的高收入掩蓋了不少農民收入下降的真相。在調查的農戶中,有的農戶年均純收入萬余元,有的卻連溫飽都還沒有解決。

二、石柱縣農民收入存在的問題

農業本身屬于弱質產業,農民的收入本來就低,石柱縣由于其特殊的環境,導致該縣農民收入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1.自然環境差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農業一直以來在市場經濟中都處于劣勢地位,迄今,其“靠天吃飯”的局面依舊沒有得到改變,地區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仍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調查中,我了解到,石柱縣具有特殊的自然環境,境內海拔懸殊,立體性氣候明顯,水時空分布不均,氣候垂直差異大,災害性天氣頻繁。由于每一氣候類型分布的區域比較分散,農民無法發展規模經濟,收入得不到提高。特別是近兩年,該縣的農業生產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尤為嚴重,旱、澇、冰雹、瘟疫交替出現,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歉收、家禽和牲畜大批患病、死亡,這就更進一步阻礙了農民收入的提高。

2.政府的政策扶持不夠,造成農民實際收入低

近幾年,國家先后出臺了一些惠農政策,旨在幫助農民發展農業、增加收入,雖然這些政策在某種程度上的確起到了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農民的負擔問題得到了切實有效的解決。從石柱縣調查的實際情況看來,大部分農民對國家關于農民的一系列政策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大家普遍反映政府對國家政策的執行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夠,對上級給農民的撥款,政府沒有完全按照中央的政策執行,或多或少都會扣下一點。同時,據調查顯示,石柱縣的農民家庭一般至少都有兩個孩子,孩子上學會需要一筆很大的投資,加上醫療、贍養老人等開支,對于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來講,負擔是非常重的,雖然現在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給與農民一定的醫療保障,但政府并沒有將其切切實實地落到實處,極大部分的農民家庭還沒有享受到這些優惠政策,農民的實際收入仍然很低。

3.交通閉塞,限制農民增收

便利的交通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基礎,對農業來說也是如此,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說的就是交通的重要性。石柱縣的地理環境極為惡劣,幾乎所有的鄉鎮都處在四面環山的環境當中。到目前為止,全縣有48個村不通公路,13個鄉鎮公路未硬化,農村公路中還有1920公里沒有油化,這就對該縣農民收入的增加有著極大的限制作用。首先,交通閉塞,導致農產品的銷售途徑少。絕大多數農產品只能在本地銷售,無法運入外地消費市場。而石柱縣流動人口不多,農產品的消費量有限,整個消費市場比較穩定。當遇到農業收成較好時,農產品大量涌入本地市場,造成本地消費市場飽和,農民只有降低產品的價格,賤價賣出。這樣一來,農民的收入必然會受到影響,甚至會虧本。其次,交通不便,還導致農民的就業面較窄,農民無法發展運輸等其它事業,從事農業耕種的人口數增加,農產品也會增加,這又加劇了本地農產品市場的飽和,進一步降低農民的收入。最后,交通的不發達還阻礙了外地商販到本地采購,農民因此無法了解其他地區農產品的需求,無法適時生產市場需求大的產品,也就無法增加收入。

4.農產品科技含量低

在調查中我發現,農戶們多年來形成了保守的思想,生產的基本上都是初級農產品,產品品種單一、品質低劣,科技含量低,這就從客觀上導致農民收入低。目前石柱縣農村仍采用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以手工勞作為主,由于土地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條塊分割,耕種面積小,不利于農業機械化作業,新科技成果難以在農業生產中推廣和應用。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進而造成了農業附加值低,產品缺乏加工,乃至深加工的條件,而未經加工的簡單初級農產品價值低,農民的收益也就無法得到保障。

三、增加石柱縣農民收入的對策建議

根據調查的情況,結合石柱縣自身的特點,增加該縣農民收入的對策建議主要有:

1.改善環境,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因地制宜,積極發展農業

要大力改善該縣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利用各種渠道加大對農業的投入,重點解決連片干旱、漬澇問題,增強農業防災抗災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縣政府可以撥出一部分的專項資金,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例如通過幫助農民修建蓄水池、水渠,將雨水充沛年份中多余的雨水通過水渠引入蓄水池收集起來,待干旱時再將水輸到地里,以此來建設高產穩產基本農田,不斷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還應因地制宜,狠抓產業規劃布局,推動農業發展。縣農業局應當組織一批農學專家,以該縣特殊的立體性氣候為依托,綜合考慮農業生產各方面的影響因素,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原則,在全縣規劃出不同的產業帶,如將黃水、楓木等鄉鎮規劃成黃連產業帶;將馬武、沙子等鄉鎮規劃成烤煙產業帶,組織農民發展規模經濟。2.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減輕農民負擔就是直接增加農民收入,農民負擔只增不減,農民收入就無從增起。要減輕農民負擔,首先,加強政府財務管理,推行事務公開,增強財務、政務透明度,促進政府相關部門干部廉潔自律;其次,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隨意截留、挪用撥款的現象;第三,早日在全縣范圍內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及全面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第四,政府直接對農業生產者進行農產品生產補貼,確保該縣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能獲得基本利潤;第五,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建立新型的財稅機制,將農民負擔的直接稅、間接稅、明稅、暗稅以向農村提供公共產品的方式還給農民,減輕農民負擔。

3.大力發展交通,擴大農產品的銷售途徑

縣委縣政府應當聯合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實地考察該縣的地理環境,制定切合實際的整改措施,大力修建村級公路,實現村村通車。同時,通過縣縣合作、縣市合作等手段,修建縣級、市級高速公路,改善該縣的交通現狀,促進其與其他地區的聯系。在此基礎上,各級政府還應從多方面幫助農民擴大產品的銷售途徑,可以將各農戶的農產品收集起來,在以政府的名義銷售給外地的經銷商,避免農戶因產品數量少而導致銷量不佳,還可以舉辦農產品展銷會,將本縣特產的諸如黃連、莼菜、辣椒等農產品推銷出去。農民則可以采取網上訂貨、銷貨的方式,將積壓的產品銷售到該產品缺少的地區,降低損失,增加收入。

4.加大對農產品的科技投入,改進農產品的品質

針對該縣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不高的情況,該縣各級部門應加強對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提高該縣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在逐步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前提下,改進農產品品質,達到節本增效從而提高農民種養業收入的目的。在農業生產的產前服務階段,農業科技部門要在反復做好改進農產品品質結構,發展無公害農業科技試驗,并保證科技成果真實可靠的基礎上做好豐收計劃、沃土工程的研究工作,發展多品種的產品結構,同時引導農民接受新觀念、新技術和新方法,增強農民的科技觀念。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注意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科技人員要更多地深入田間地頭,向農民傳授農業科技應用中的實用技術知識,保證農業科技的正確應用。在農產品生產出來后,要做好農產品的加工轉化,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只有加大對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科技投入,才能有效地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從而增加農民的收入。

參考文獻:

[1]石柱縣縣志.

[2]石柱縣統計年鑒.

[3]石柱縣農村經濟年報.

[4]陳錫文.中國縣鄉財政與農民增收問題研究.山西經濟出版社.

[摘要]石柱屬于傳統的農業縣,全縣以農業人口為主,因此農民收入的高低對該縣的發展尤為重要。在從相關部門獲取的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對農民抽樣調查的統計結果,大致可以了解該縣農民的收入狀況。從調查的情況可以得知,目前該縣農民收入存在自然環境差阻礙農民收入提高、政府政策不到位、閉塞的交通限制收入的增加、產品科技含量低使收益得不到保障、農民自身文化水平不高造成創收能力弱且不能獲得廣泛的收入來源、資金缺乏致使收入無法通過發展農業得到提高、超生導致農民生活水平降低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結合該縣實際情況,現提出因地制宜、擴大產品銷售途徑、減輕負擔、改進農產品品質、提高產品質量、發展農業產業化、加大計劃生育力度等有效解決措施。

[關鍵詞]石柱縣農民收入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