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工作新的著力點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論文

時間:2022-09-09 04:29:00

導語:三農工作新的著力點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農工作新的著力點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論文

[論文內容提要]2008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并對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必須正確認識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的新形勢和現階段農業的基礎地位,把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新的著力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是2004年以來第5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第10個以“三農”問題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與此前四個“一號文件”依次強調了農民收入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重點導向相比,今年文件的中心思想則明確突出了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積極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努力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

一、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的新形勢

我國農業農村保持了近幾年來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2007年,在災害多發嚴重的情況下,我國農業農村保持了近幾年來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一是糧食生產繼續穩定發展總產10030億斤,比2006年增加0.7%二是農民收入增速加快,收入水平邁上新臺階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40元,比2006年增加553元,是歷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名義收入增長15.4%,實際收入增長達到9.5%,是1997年以來增長最快的年份其中,工資性收入和家庭農業經營收入分別增加221元和224元,是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因三是農村基礎設施加快改善,社會事業發展邁出重大步伐鄉村道路安全飲水農村沼氣農村用電和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覆蓋全國85%以上的縣(區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全國初步建立,扶貧開發取得新進展四是農村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近幾年農業農村形勢好,原因是多方面的,關鍵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好,初步形成了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和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的新的農村政策體系但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社會結構深刻轉型利益格局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著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農業資源環境和市場約束增強,保障農產品供求平衡難度加大;農產品貿易競爭加劇,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和適時適度調控進口難度加大;農業比較效益下降,保持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農村生產要素外流加劇,縮小城鄉差距難度加大;農村社會結構深刻轉型,兼顧各方利益和搞好社會管理難度加大,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農業農村發展仍處在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

二、新階段農業的基礎作用更加突出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和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農業也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雖然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低,農民收入增長來源由過去主要依靠農業轉向非農產業,但農業的基礎作用非但沒有減弱,而且更加突出。

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最重要的基礎產業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國民經濟的主體逐漸轉向工業,農業已不再是國民經濟的唯一基礎,原料工業能源交通及通訊等也屬于基礎產業但不同基礎產業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農業處于最基礎的地位這不僅是由于農業活動提供了剩余農產品,為其他經濟活動提供了勞動力,而且由于第二三產業中有相當部分的行業必須由農業提供原料,農業以及以農產品生產為直接基礎的各行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仍然占有相當大的份額。

農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產業沒有發達的農業,人們就沒有生存保障,整個社會就沒有發展根基今后,即便會有更多的非農原料替代農產品原料,但經濟發展對農業原料需求的絕對量不可能減少,食品以及大部分輕工業原料仍然只能由農業生產來提供,農業的基本功能始終是不可或缺的農村仍然是擴大內需的瓶頸制約目前,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這與國內工業品需求不足有密切關系國內需求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購買力低從發展的觀點看,我國最大的市場在農村,7億多農村人口消費結構升級對經濟增長的帶動將是持久的和不可估量的。

農業對物價穩定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國消費品物價指數(CPI)中食品構成權重一直較高,食品價格上漲對CPI的高低有很大影響,農產品價格幾乎是整個物價的“晴雨表”。

農業的多功能性日益凸顯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社會越進步,農業功能的多樣化趨勢越明顯今天,農業不僅提供農產品和大量的就業崗位,而且拓展出生態保護觀光休閑和文化傳承等功能所以,必須改變對農業的傳統看法,充分認識到農業需要承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大和持久的責任,農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三、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的關鍵措施

目前,農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隱憂,基礎脆弱是農業發展的最大制約我們必須下大決心下真功夫把農業的基礎夯實做強,全力促進農業生產不停滯不滑坡,切實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不脫銷不斷檔,努力實現主要農產品市場價格不大漲不大落,積極爭取農民增收勢頭不回落不放緩,務必做到新農村建設不松懈不走樣。公務員之家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內涵豐富,涉及面廣從中央的要求看,主要是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新農村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配套政策大幅度增加投入是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提,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大幅度增加投入的重點,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是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條件。

大幅度增加農業農村投入中央決定抓住財政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機,大幅度增加對農業農村投入,緊緊圍繞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中央還提出“三個調整”即調整耕地占用稅使用方向,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農”;調整城市維護建設稅使用范圍,確定部分資金用于鄉村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調整涉農項目配套政策,根據不同情況逐步減少或取消縣及縣以下配套。

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央突出強調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農業生產條件其要求是“四個狠抓”即狠抓農田水利建設,狠抓耕地保護和質量建設,狠抓農業機械化發展,狠抓生態保護和建設不僅指明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應該抓什么,而且指出了應該怎么抓中央強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具體措施是“五個加大力度”即加大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實施力度,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持力度,加大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力度,加大國家扶貧開發力度,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完善新農村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配套政策中央繼續強調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斷深化農村改革;著力解決農民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人才支撐,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等;特別強調切實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在工作安排財力分配和干部配備等方面體現重中之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社論.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N].人民日報,2008-01-31(2).

[2]尹成杰.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N].農民日報,2008-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