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教育是處理三農問題重要一步
時間:2022-02-09 04:38:00
導語:三農教育是處理三農問題重要一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發展農村教育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三農”問題的解決有利于社會全面進步,有利于國家長治久安,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鄧小平指出:“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發展農村教育,能促進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文化素質的提高,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將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發展農村教育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2“三農教育”的涵義
“三農教育”是農業教育、農村教育和農民教育的總稱,農業教育包含普通高等農業教育和初、中、高等農業職業技術教育、農業成人教育;農村教育包括農村基礎教育、農村掃盲教育、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村成人教育;農民教育傳統上被認為是對農民實施的政治教育和文化科學教育,現階段主要指以農民為對象,以科學技術為主要教學內容,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為主要目的教育與培訓活動。
3“三農教育”現狀
農村教育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民受教育程度低,影響農民脫貧。農民貧困,影響農民子女受教育,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全國有數百萬農村兒童因貧困而輟學,或根本就上不起學。2000年農村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33年。至2002年,全國還有431個縣尚未“普九”,其中372個縣集中在西部地區。中西部農村初中輟學率居高不下。二是農村教育投入嚴重不足。農村教育的投入不足影響農村教育的條件與教育質量。教育經費短缺,基礎設施和教師隊伍水平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化要求,教育觀念、培養模式、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存在許多問題。三是農村教育嚴重滯后于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推進緩慢。一些地方農村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為農服務不夠主動,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存在著脫離農村實際。
4解決“三農教育”有效措施
(1)農村義務教育投人加大。2007年底,為了中國西部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達到85%以上,國家投人數以百億元的專項資金。2003年12月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農民工將受職前教育。政府正在啟動一項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將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前引導性培訓和工作崗位職業技能培訓。2004年開始,將對農民工進行職業教育和在職的繼續教育。(3)利用高校資源解決“三農教育”問題。周濟透露,中國要成立一個農業高等院校的農業、科技和教育網絡聯盟。聯盟將有助于中國“三農”問題的解決和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同時,要做好“三支一扶”在師范院校當中的宣傳,讓更多優秀的師范生加入到“三支一扶”行動中來。2004年,湖北省就啟動“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高校百名師范專業畢業生參加了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多名學生參加了教育部、團中央及湖北省教育廳、團省委組織的其他志愿服務農村、服務西部的項目。到目前為止,僅湖北省就有來自省內外99所普通高等學校6107名應屆本科以上畢業生簽約到78個農村縣市的鄉鎮學校任教。農村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三支一扶”計劃無疑加強了農村教師的隊伍建設。
“三農教育”問題,是關乎農村教育走向何處、農村教育發展為了誰的問題以及農村未來小康社會要靠誰來建設的問題,同時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今年9月頒發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在繼承以往關于農村教育好的經驗與做法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與發展模式,試圖更有效地解決長期困擾中國發展的農村教育問題。為“三農”服務,只要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不是淺嘗輒止的短期行為和紙上談兵的表面文章,教育事業的發展就能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巨大貢獻。
- 上一篇:商場消防督察指導方案
- 下一篇:法制辦合同規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