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精干管理隊伍促進高校行政工作有效開展論文
時間:2022-04-08 02:22:00
導語:建設精干管理隊伍促進高校行政工作有效開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當前高等學校機構設置與行政管理人員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及推進高校行政人員管理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議兩方面進行論述。其中,存在問題表現為:往往采用學校與學院二級管理體制;聘用制度不徹底,教職工薪酬福利與社會保障未能社會化等;相應對策有正確認識高等學校在新形勢下的性質、特點;根據需要對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分類管理;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社會化,刺激高等學校行政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行政管理是高等學校管理工作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高校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要保持高等學校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就需要對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管理制度進行改革,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人員隊伍。
一、當前高等學校機構設置與行政管理人員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長期以來,高等學校在計劃經濟時代的人事管理觀念和工作模式的影響下,出現了機構重疊、臃腫,人浮于事,人才成長緩慢,工作效率效益低下等問題,缺乏生機和活力。這種狀況已嚴重地影響著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嚴重影響了高等學校自身的發展。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在我國高等學校中,行政管理部門的設置往往采用“學校與學院二級管理體制”,而目前高等學校后勤工作社會化程度不高,造成高等學校行政管理機構臃腫,管理層次繁多。
2、聘用制度不徹底,教職工薪酬福利與社會保障未能社會化。目前我國高等高校的工作人員,特別是管理人員的任用、管理、薪酬福利等大多是參照公務員管理辦法,近年來,相當多的高等學校試行了聘用制,形式多樣卻又大同小異。實際上多數高等學校的聘用制度是在崗位數量不變、人員不變的基礎上,由學校人事部門與各部門行政管理工作人員簽訂聘用合同,往往流于形式,并不徹底,與教職員工工資、福利以及能否被繼續聘用沒有直接利害關系。這樣的管理并不能激發教職工的危機感,從而不具有鞭策作用,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等學校行政管理機構臃腫、行政管理人員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問題。
二、推進高校行政人員管理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議
1、正確認識高等學校在新形勢下的性質、特點,解決高等學校行政管理機構臃腫問題,并從一定程度上減輕高等學校負擔。
許多高等學校目前內部行政管理部門及附屬機構林立,門類繁多,除了黨組織外,還有學工、教務、人事、設備、后勤、基建、醫院、子弟學校等部門,多的甚至達到三四十個部門,直接導致了高等學校工作人員的增加。在我國教職工人數在千人以上的高等學校數不勝數,許多高等學校是一方面面臨著機構龐大,機構臃腫,教職工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背負著極大的酬薪壓力,許多高等學校不得不為支付沉重的教職工酬薪福利而犧牲學校本身的發展計劃,對學校以及教職工的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
在新的社會背景下,高等學校應當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基本要求,遵循國家的教育方針,在國家辦學(產權國有,主要指公辦高等學校)與學校日常管理權基本分離的基礎上,依法自主管理,由教育管理專家負責學校日常管理,教職工依法民主參與,學校與社區中的各種組織及家長密切合作,建立指導和約束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并由學校法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高等學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也應當借鑒國有企業改革的經驗和作法,解決計劃經濟下人事管理工作中出現的種種弊端。
以市場經濟為導向,自覺遵循市場規律和教育規律的統一,大力引進競爭、激勵機制,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充分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教育改革和發展貢獻力量。要破除計劃經濟體制下沿襲下來的、各種陳舊的觀念和思想障礙。
除了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外,還要徹底嚴格地實施高等學校的聘用制度,改變人員聘用面狹窄現象。在高校行政人員教職工聘用方面作新的改革,比如面向社會聘用所需人員,實行嚴格的聘用合同制度,以及時地淘汰不合格人員,解決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
2、根據需要對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分類管理,以提高高等學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員工作效率。
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分類管理指的是根據管理崗位的重要性程度對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劃分。按崗位性質可為二類:黨組織管理人員與行政組織管理人員。按崗位重要程度可分為二類:決策層管理人員與執行層管理人員,其中決策層管理人員又可分為高層管理人員與中層管理人員。
一般來說,由于目前我國的高等學校仍是國家培養社會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主要基地,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重要的影響,因此,高等學校的高層決策層管理人員應當按照目前的選拔制度進行篩選,是符合黨管教育的方針的。因此,本文所述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專門化不包括高層管理人員在內,但是黨和政府在選拔高等學校高層管理人員應當將專門化因素考慮在內。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分類管理指的是,根據上述分類對不同層次的管理人員實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并實行不同的聘用、考核、薪酬政策。
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專門化包含兩層涵義:一是行政管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管理專業知識;二是這類人專職從事行政管理,即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和專職化。
長期以來,由于對高校行政管理缺乏充分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我國高校行政管理隊伍構成一直比較復雜,既有專職人員,又有既從事行政管理又從事科研或教學即通稱的“雙肩挑人員”。誠然,“雙肩挑”型管理干部由于擁有較為豐富的專業知識,對于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學性,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雙肩挑”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其一,“雙肩挑”的管理干部或者是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于冗繁的行政事務中,不利于他們在學術領域的進一步開拓發展;或者是沒有足夠的精力潛心鉆研管理業務,無法全面完成從學術業務骨干向學校行政管理內行的角色轉換。因此給國家、學校造成了很大的人才浪費,既不利于高校教學、科研的發展,也不利于學校管理事業的發展。相反,行政管理人員的專門化可以保證行政管理人員有精力鉆研管理業務,促進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學校管理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其二,“雙肩挑”制度比較偏重學術水平、學術背景,從而易使一些學術業務能力較強但又不太善于從事管理工作的同志走上管理崗位,而那些管理意識強,又有組織才能的人則可能被排斥在選拔范圍之外,這在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管理人才的浪費,不利于學校管理干部隊伍的相對穩定。行政管理人員的專門化可以提高管理隊伍的水平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隨著體制的轉軌和社會的轉型,今日之高校已不再是“象牙塔”,學校既要千方百計把自己的“產品”推向社會為社會所接受,又要想方設法汲取更多的社會資源為己所用,維持生存與發展,管理工作的難度也愈趨加大。顯然,沒有一批懂管理、會管理的“軟專家”就難以駕馭。因此改革現行管理隊伍結構,逐步改進“雙肩挑”體制,提高學校行政管理水平,促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專門化已是大勢所趨。公務員之家
3、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社會化,刺激高等學校行政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的社會化,主要是指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聘用社會化,高等學校應當立足于自身的管理標準,面向社會公開聘用行政管理人員,實行較為徹底的聘用制度。從某種角度來講,高等學校作為事業單位,是目前我國社會中除政府機關外為數不多的工作相對穩定的單位,雖然說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不能算是當前社會中的高收入階層,但仍高于多數公司、企業的普通從業人員的收入。而目前高等學校的用人制度與實行完全聘用制的公司、企業不同,高等學校的工作人員并沒有多少失業壓力,因此直接導致了高等學校工作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工作效率低下。高等學校實行行政管理人員的聘用社會化,這樣有利于加強崗位競爭,激發高等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危機感,促進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高等學校不但要在行政管理人員的聘用上實行社會化,在管理、薪酬問題上同樣應當進行社會化改革。比如參照目前社會上一些公司、企業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日常管理與考核,形成嚴肅的勞動紀律,良好的工作作風,緊張的工作節奏。在薪酬問題上可以按照同類崗位的社會平均薪酬來確定高等學校工作人員的薪酬,以減輕高等學校沉重的薪酬負擔。
聘用制是以優勝劣汰為基本特征的,高校聘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富余人員,對這部分人員進行合理安置的有效途徑是建立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聘用制度需要以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作后盾。高等學校應當在退休金制度、醫療制度、待崗及失業制度上進行社會化,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失業救濟制度、相應的戶籍管理制度、人才交流及勞動爭議仲裁制度在內的配套體系,加入社會保障體系,組織高等學校工作人員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與人才交流體系,既有利于保障高等學校工作人員切身利益,也有利于高等學校實行嚴格的、真正意義上的“全員聘用制度”。
- 上一篇:農村水利建設工作情況匯報
- 下一篇:工業污染對環境影響及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