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農村行政監管缺位策略思索

時間:2022-12-19 03:39:00

導語:中國西部農村行政監管缺位策略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西部農村行政監管缺位策略思索

我國一直在加大對西部農村的扶持力度,西部大量農村已經實行了“費改稅”和“退耕還林”政策,許多農村鄉鎮也在新形式下積極尋求基層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但是在西部部分農村鄉鎮仍然大量存在行政管理工作的缺位

一、西部部分農村鄉鎮行政管理缺位的現狀

1.政府忽略控制鄉鎮債務黑洞巨滅筆者通過對各方面的信息收集,深刻感受到了部分農村鄉鎮的巨額債務,的確讓人觸目驚心。一些鄉鎮政府對巨大債務雪球控制忽略,管理上嚴重缺位。在六個鄉鎮中,按凈債務大小分類,債務為0的零個,占0%;100至300萬元的有三個,占50%;300至500萬元的有2個,占33.3%;500至1001)萬元的有1個,占16.6%01500萬元以上的有1個,占16.6%。據悉,一些鄉鎮的巨額債務將會在2005年末分別新增100到300萬不等。尤為嚴重的是一些鄉鎮政府的主要領導忽略了加強對巨額債務的有效控制,卻反而認為多一點不多,少一點不少,從而導致鄉鎮債務黑洞的繼續擴大。

2.政府淡化指導退耕還林差技術(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規定西部農村退耕還林,凡是水土流失嚴重和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應按國家批準的規劃實施退耕還林。對需要退耕還林的地方,只要條件具備,應擴大退耕還林規模,能退多少退多少。但一些鄉鎮對一些平整而優質的耕地也實行了退耕還林,這表明當地政府對退耕還林的標準指導不力,管理不到位。一些鄉鎮根據實際情況讓農民貸款,政府組織,集體到水果優產區購回大量的優質水果幼苗,號召廣大農民發展水果種植,形成規模化經營,這的確不失為一種優秀的發展思路。據統計:某鄉鎮僅水果種植就達到1000畝左右。單此一項,政府就應該投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特別是聘請或有效利用農村的一些水果技術人才,對廣大無技術農民進行技術指導。遺憾的是,在筆者的調查中還沒有發現哪一鄉鎮政府重視這個方面。因此,一些農民紛紛抱怨果樹缺乏技術指導,長勢堪優。

3.政府忽視培訓外出務工人員盲目在筆者所調查的六個鄉鎮中,外出務工人員共計12001)人左右!一些家庭舉家外出!筆者具體關注了一個行政村,共計4個村民小組,農民217戶987人,外出務工戶197戶,外出務工人員516人。按照這個比例,此鄉鎮共有六個行政村,其外出務工人員至少在3000人以上。如此龐大的外出務工人員大都具有強壯的體魄,卻缺乏技術和相關務工信息。因此,一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去而復返,或者滯留外地從事一些技術含量低的重體力活。政府忽視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有效培訓,外出務工的盲目性太大。一些農民在多次受挫后,情愿呆在家中,也不愿外出。這表明政府的服務和指導功能的欠缺和不到位。

鄉鎮之所以形成如此巨額的債務,既有上級政策的原因,又有歷史形成的包袱,也有自身的管理問題。根據筆者調查的幾個鄉鎮,其巨額債務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普九”負債,原高農業稅負債,鄉鎮基礎建設負債,鄉鎮領導腐敗負債。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普九”負債,不僅是政府,一些學校的負債也在100萬元左右,甚至更多。前幾年搞農業稅,很多農民無力一次性交清,因而政府便同意各行政村、社,貸款交費,其利息由政府還。同時提留尾欠還在不斷增加。經過近幾年的大力清收,有能力交納的農戶稅費尾欠都已經收上來了,剩下的一些都是呆賬或者無力繳納的農戶。其中多是由于土地承包者人死賬亡、舉家搬遷、弱智病殘、天災人禍和提留“釘子戶”等因素造成。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卻又不得不進行。諸如:學校維修,公路維修,一些基本水利設施建設等。一些鄉鎮已經達到村村通公路,這些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投人。同時不得不提的是,一些鄉鎮領導利用巨額債務的滾動和拆補,從中尋租。通常手法是開空頭支票,采取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從中獲取大量利潤。這些方面,進一步加劇了鄉鎮債務的黑洞擴大。此外,還有基層政府退耕還林后的自身職能定位不明以及對外出務工人員培訓的認識不夠等因素。

二、如何改進西部農村鄉鎮行政管理缺位

1.改革考核制度,實行“民考官”制考核本身就是為了了解各級干部的素質、才能和貢獻,便于從中發現和選拔優秀人才,同時也為干部的提拔作一定的參考條件。因此,應以民主公開原則和注重實績的原則,并采用領導與群眾相結合、平時與定期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尊重民意,把老百姓的意見作為對干部考核的重點。也即是說在一定程度而言,讓官員的升遷和為民辦實事結合在一起,讓民意的公投來決定一位干部的升遷,實行“民考官”制度。其主要做法是:一、按照年度考核內容的要求,每一名鄉鎮干部都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擬一篇匯報材料,逐一向各自聯村群眾進行匯報。二、匯報結束后,由村民向鄉鎮干部進行質疑、提問、提意見和建議,并由鄉鎮干部一一作答。三、由群眾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和述職情況對鄉鎮干部進行評議,填寫測評表,直接給鄉鎮干部打分。四、上級黨委根據考核測評結果分別作出相應處理。由群眾評議干部的“民考官”制度,是進一步完善黨政機關干部考核機制的有益探索,充分體現了干部考核工作充分發揮民主,走群眾路線。這種“民考官”制度,就是最大程度的尊重民意,并在一定程度上對以往的干部考核機制進行改革。在此情況下,鄉鎮領導就會加大對這些方面的管理,有效避免管理的不到位而導致民意的喪失。當然,這首先還需要具體的制度設計和上級政府的有效監督才行。

2.減債也是政績,推行債務否決在筆者的調查中,大部分的鄉鎮領導對如何減輕債務關注不大,他們大多追求的是自己在任期間盡可能的少增加一些債務。但是,政府自身的運轉和一些基本建設等情況,到頭來債務往往是有增無減。因此,首先把每一屆政府的債務進行準確審計,擠干債務水分,弄清債務來源,簽訂債務交接手續,實施鄉鎮新增債務否決制,勢在必行!“即對各鄉鎮債務逐項審計、核實,登記造冊,建立臺賬,由鄉鎮黨委書記及鄉鎮長簽字后存檔;半年后由縣委組織部、縣委政府兩個督查室督促、檢查其債務償還情況;年終由縣委組織部會同縣審計部門對債務增減進行一次專項考核審計,并將審計結果作為評價鄉鎮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依據之一,對增加新的債務的鄉鎮,一律取消當年評先晉優資格,鄉鎮主要領導不準調動、提拔,情節嚴重的給予有關責任人黨政紀處分。”實行新增債務否決制,應該是一種有效的辦法。同時,也能逼著鄉鎮干部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正確處理為民辦事和怎樣辦事的關系,切實提高執政能力。這也是對鄉鎮領導在債務黑洞管理缺位的方面,實行的一種督促性的措施。也許,這不是一種較為成功之路。但在財政管理體制尚未理順,干部選拔任用制度還不科學,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較差,支農力度還不夠以及農村社會性中介組織欠缺情況下,應該是一種可以推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積極鼓勵各級政府苦練內功,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謀求發展,造福民眾。

3.建設服務政府,明確自身職能廣大農村在退耕還林后,基層鄉鎮政府對老百姓的技術服務不夠,對農村產業調整指導不力,同時對外出務工人員也缺乏技術培訓,在管理上明顯存在缺位。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基層鄉鎮領導的確缺乏一種為民辦事的精神。因此,建設服務性政府,充分發揮政府自身職能,尤為重要。在觀念上,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即是說“以政府權力為本位”轉移到“以人民權利為本位”的理念上,徹底實行便民原則,被民監督,依法行政,過錯追究,從而達到與民融合的境界,真正構建服務性政府。在此基礎之上,把政府的內部管理和社會的外部管理兩個方面統一起來,在動態中形成政府與民眾,內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有機結合。也即是說,一方面,政府強化自身內部管理,真正凸現基層政府的服務功能。另一方面,民眾也應加強自我管理能力,由一些中介組織來完成,同時加強對政府的監督,建立順暢的反映機制和相應的整治措施。作為基層政府辦一切事情都應該是以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支持不支持為準,一切由人民來檢驗。所以,基層鄉鎮政府就應加大對農民的技術服務工作和培訓工作,真正為民做實事。結合西部農村實際,具體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是加強產業調整.發展綠色農業。西部廣大農村退耕還林之后,耕地面積逐漸減少,原來農民用來增收的一些耕地全部進行了退耕還林。因此,各地基層鄉鎮政府應在確保農民糧食耕種土地的基礎之上,指導農民對其它土地進行綠色農業基地建設。按照產業化的發展方向,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同時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調整和優化農村的產業結構。西部獨特的氣候條件,復雜的地形地貌以及豐富的生物物種構成了多樣化的發展條件,特別適合各種生物生存。因此,西部的一些鄉鎮應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的指導農民進行蠶桑、茶葉、以及多種珍貴的中藥種植等方面來進行增收,并通“農戶十工廠”的方式將綠色種養納人產業化,從而降低農戶的市場風險,增加農民的收益。

二是注重技術指導,推行科學支農。對西部廣大農村而言,關鍵是將科技傳授給農民,不僅農民的科技水平得以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和數量也都有了保證。這需要鄉鎮著手培養一支農民自己的科技隊伍,而且還要主動取得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支持,探討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林生態建設、重大動植物病蟲害防治,農業信息技術,比如,某地的“瓜果造型”技術和“瓜果長字”技術等都是極具創新的技術。可讓您隨心所欲地為您的瓜果造型,這樣其實就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創新思維。基層政府就應該積極指導廣大農民學習科學技術,推行科學致富。

三是加大培訓力度,樹立先進典型。西部大部分農村,對廣大農民工進行培訓,首需的是師資的間題。因此,各地基層政府如何與本省的高校或一些技工學校進行技術接對,這是一個可以思考的途徑。當前的培訓重點是家政服務、餐飲、酒店、保健、建筑、制造以及一些高級焊工等行業的職業技能。同時一定要堅持按需培訓、注重實效的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就業率為目標。結合城市就業崗位準人制度的逐步建立,還要堅持培訓與技能鑒定相結合,使農村勞動力在參加完職業教育課程的學習和培訓后,就能獲得相關的就業資格證書,直接進人就業崗位。千萬不能讓農民花冤枉錢,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還可為農民工墊支,在其找到工作后再償還。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多元化投資的投人機制,并大力倡導政府免費培訓,政府買單,鼓勵當地各類教育機構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并邀請在異鄉創業有成的人士“回家”傳授經驗或投資,樹立典型,號召當地農民工學習。

實際上,西部廣大農村還存在大量的問題,特別是基層政府在管理上存在缺位更是一個不容忽視和巫待解決的問題。追究根源,巨額的債務黑洞已經成了許多基層鄉鎮發展的侄桔。當然,這同時還需要對干部考核制度、政績觀以及當地官員自身素質等諸多方面的改革和提高。因此,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這需要各級政府樹立為民服務的理念,倡導服務型政府,真真切切為民謀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