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淺析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的應對策略
時間:2022-09-23 01:09:00
導語:獨家原創:淺析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的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些年來,以網絡和手機短信等為中心的新媒體的高速成長帶來了媒體格局的深刻轉變。這種轉變的深刻性和豐富性都還有待我們深入思考,但它所帶來的現實的沖擊和變化卻是不能忽視的。對于具有相當長歷史的廣播來說,新媒體的沖擊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新媒體在沖擊廣播的同時,也為廣播提供了新的延伸和拓展的巨大的可能性。廣播由單向向多向的轉變,廣播和受眾互動性的加強都和新媒體的崛起有重大的關聯。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沖擊
在新媒體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傳統媒體面臨著嚴峻挑戰。各類傳統媒體的占有份額不斷萎縮,網絡媒介的勢力范圍卻以幾何速度不斷擴張。廣播作為傳統媒體,在具體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中,經過長期的發展逐步具備了權威的信息和強大的輿論引導功能,這是新興媒體所缺乏的。廣播的政治屬性決定了它在完成必要的宣傳任務的前提下,擁有獲得新聞、解讀政策的政治優先權利。相對于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而言,這是傳統媒體擁有的寶貴財富。同時將新舊媒體競爭從傳媒集團與業外資本的外部競爭,轉化為集團內部事業部之間的競爭,自發地進行平臺轉移,從而掌握主動權,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1.當今廣播新聞的現狀
新聞是廣播電臺的立臺之本。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在與報紙、電視、網絡博弈的過程中,廣播新聞如不發揮其自身快速、及時、現場感強的特點,就會在傳媒業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失去克敵致勝的重要砝碼。反之,作為廣播記者如能做到先聲奪人,充分發揮廣播新聞的自身優勢,將是廣播記者提高自信心,贏得聽眾、贏得競爭的重要手段。
1.1.缺少快速性
廣播新聞以快著稱,然而實際情況卻名不副實。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廣播記者的觀念缺乏更新,仍然熱衷于伏案寫作,以稿件寫作水平的高低來論英雄。
1.2.不生動性
現在許多廣播新聞稿,為什么同樣擁有重大的主題,但播出后卻反映平平呢?原因很簡單,這些稿件沒有充分考慮聽眾的感受,基本上還是報章體的翻版,充其量加兩段缺乏現場感的音響或采訪錄音,聽起來枯燥乏味,沒有吸引力。例如:"娃哈哈"口服液廣告,采用老兩口生活斷型情節,從隔代人童年今昔對比入手,巧妙地拓展了產品的目標消費群體,體現了"娃哈哈"不僅是孩子的飲品,也可以彌補老年人遺憾的時代主題,歌頌了新時代的新生活。這樣拉近了產品與消費者的心理距離,這是很有誘惑力的訴求點。這里,產品的代言人與信息高度吻合,給人以質樸自然的美感,使受眾于美的享受中接受了信息宣傳。如果單純的利用廣播播出的話很難讓觀眾產生生動感。
1.3.被動性
好的錄音報道能吸引人收聽,聽完了有的聽眾就會有想法,于是就會有人同電臺聯系,提意見,談感受,提供新線索等等,然后記者又會根據情況再次行動,再次形成報道,從而使廣播由單向傳播變成了雙向傳播。這樣下去就讓廣播產生了被動性。
2.1、充分應用網上廣播
有人稱網上廣播為“在線廣播”,系指數字化的音頻視頻信息通過國際互聯網傳播的形態。網絡廣播應該包含廣播網絡化和網絡化廣播兩個從屬概念。有狹義與廣義的區別,狹義的網絡廣播就是通過網絡進行廣播,這是一種流媒體技術,通過在因特網站點建立廣播服務器,運行節目播送軟件,將節目內容廣播出去,訪問者運用計算機接收軟件,訪問節目運行站點,收聽、收看、閱讀廣播信息。它是網絡傳播多媒體形態的重要體現,亦是廣播電視媒體網上發展的重要體現。網絡廣播之所以對年輕和高端的觀眾有很強的吸引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媒體新聞的宣教色彩濃厚,官話、大話、空話、套話較多,而網絡世界的信息傳播雖然良莠不齊,但由于來自眾多網友的民間“輿論場”,具有敏于追蹤熱點、敢于正視難點,透明度高,平民化色彩濃的優勢,對傳統媒體宣傳型的報道模式構成了有力的沖擊。廣播電視媒體在互聯網上建立Web站點,將自身擁有的音頻視頻信息資源優勢與網絡傳播的優勢結合起來,以新技術新手段擴大傳播領域和范圍,是今天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的一個亮點。
2.2、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優勢
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優勢,豐富服務內容,開發更多的增值點。在新媒體平臺中開辦各類專業性廣播頻道,如財經、科技、購物等,以小眾化播出的模式,直接針對目標受眾,避免了同類廣播頻道在傳統平臺中低收視的尷尬境地,轉而依靠各類專業性廣播頻道,解除廣告壓力,有效地到達目標群體,以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取代單一的盈利方式。
2.3、量身定做廣播節目
新媒體的傳播內容應根據新媒體的特點安排,應該有一定比例的量身定做的節目。如果一種新媒體只是將部分廣播頻道“平移”到自身的播出平臺,所提供的節目內容與傳統廣播節目沒有本質區別,卻要求用戶支付更為高昂的收視費用,將缺少足夠的說服力使受眾轉變已有的收視習慣,從傳統廣播或其它更為低廉的媒體服務轉向費用較高的新媒體。新媒體公司可運作一些獨有性壟斷性資源,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進行平臺平移。
結論
廣播作為傳統媒體,是電子傳播時代的重要標志。對于傳統廣播新聞媒體來說,僅把廣播中播過的內容簡單打包搬上新媒體平臺是遠遠不夠的,在構建新媒體產業的時候,要注意產業之間的新的延伸和拓展。
【參考文獻】
【1】戴蔚然-新媒體時代的廣播走向-《現代傳播》2007.4
【2】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2007年中國廣播影視發展報告》第348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摩爾-《互聯網之父:未來互聯網將走向太空》-《網絡觀察》-2007.4
【4】包俊范金慧孫鳴應啟宏-新媒體時代的電視發展分析[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