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媒體新聞報道的隱喻

時間:2022-12-11 03:37:00

導語:平面媒體新聞報道的隱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平面媒體新聞報道的隱喻

一、“富士康”報道的臺前幕后

年以來,富士康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出現了十幾起跳樓事件。《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于月日刊出對富士康的報道,獲得了較大成功。文章刊登后,立即被新浪、新浪財經等多家網絡媒體推至首頁,被如騰訊、搜狐等幾十家媒體轉載,文章在刊發后的28個小時內,在google新聞搜索中位居第一位。此篇報道的成功,完全得益于找到了新聞的第二落點。

富士康跳樓事件發生后,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在新聞的第一落點上,早有都市報、晚報等大批報紙類媒體的報道,甚至已經有報紙做出了深度報道。而南方周末特派實習記者潛伏富士康28天后,刊發的對富士康工人生存狀況的報道堪稱經典。此時,留給其他媒體的空間不大,但仔細研究,發現新聞的很多角度還未被發覺。

本刊在5月25日開始,確定了富士康的報道選題,此時發現,富士康事件還有多個角度可以挖掘,如中國其他代工企業的生存狀況,富士康事件背后折射出來的代工企業問題等。本刊成立了富士康報道小組,確定報道思路,一篇為富士康工人的真實生存狀況,一篇文章為中國代工企業的普遍問題,還有一篇為郭臺銘的報道。雜志派出一名記者,前往富士康廠區,另一名記者出發至東莞,了解其他代工企業狀況,另派一名記者,特別報道富士康事件后的郭臺銘,郭臺銘在富士康事件后的表現,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富士康與郭臺銘的關系等等。最終雜志出臺了名為“富士康何解”的組合報道,內文為“80萬人圍城”、“中國代工之殤”、“他和他們的富士康”三篇。

富士康事件的成功報道,正是因為準確找到了新聞的“第二落點”。而在互聯網等信息傳播技術先進的今天,第一時間首發新聞,搶占“第一落點”上,雜志具有先天的劣勢。時效性來說,網絡媒體和報紙都更勝一籌。

美國一家研究機構對美國去年的新聞傳播情況做了調查研究,發現首發情況40%不是由專業的媒體、專業的新聞工作者的,而是非專業的博客、播客,所謂公民媒體的方式呈現的。他們根據這樣的變化,進一步預測,到2010年會有超過70%的新聞第一披露者、第一報道者、第一提供者不是新聞媒介和專業的新聞工作者,而是網絡博客等非專業人士。

而這種變化的最大結果就是,網絡等數字新媒體以最快速度傳播贏得受眾,贏得主動,也贏得市場。美國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在美國,減少看電視者為35.5%,減少看雜志者為34.1%,減少聽廣播者為27.1%,減少看報紙者為30.3%。而北京市的一項調查結果則顯示,北京35歲以下的讀者中已有11.6%的人已不讀報看報,而主要從網上獲取信息。對于這種現象,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黃芝曉教授稱之為,“平面媒體日漸衰落的新聞‘第一落點’”。

此時,新聞的第二落點尤為重要,第二落點也成為平面媒體的生存根本。

二、何為新聞的“第二落點”

新聞的“第二落點”,指的是在新聞第一時間之后,尋找、挖掘新聞的更多內涵和外延。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黃芝曉教授認為,新聞是媒體必須告訴受眾的事實信息,發表對事物、事件、人物、問題的看法,是搶占“第二落點”的關鍵。事件性新聞和非事件性新聞都有“第二落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喻國明認為,新聞的“第二落點”的競爭是周延性、詳盡、全面,所謂第二落點報道的價值,并不在于把所有事實信息簡單地堆砌,而在于根據第一落點報道當中所構成的人們信息分布的不對稱性,把那些缺失的信息補上,把那種信息之間的結構上的某種偏態,通過結構性的詳盡報道加以糾正。這是第一輪報道老百姓接受和認知狀態下有針對性的一種價值的提供,也就是第二落點價值的營造。

相對于“第一落點”,“第二落點”核心意義在于新聞第一時間之后,記者尋找、挖掘新聞的更多內涵和外延。

2010年車展過后,新能源汽車成為各大媒體爭相追逐的報道對象。新能源汽車的現狀、發展的瓶頸早已被媒體挖掘。某電視臺做了一期電動汽車的電視報道,在新聞的第一落點盡失的情況下,該電視臺找到了兩個電動汽車領域的代言人,一名為目前在電動汽車行業做得最好的企業領導人,另一名找到了一名民間電動汽車愛好者,此人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究電動車,并親自制造電動汽車,有十幾輛屬于自己的電動汽車。該電視臺用對比的形式,折射出了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歷程,使觀眾深刻了解到電動汽車的來龍去脈。

對與新能源汽車,本刊也做出了相應的報道,同樣面臨著趨勢、技術問題已經討論過多。本刊發現,比亞迪公司是電動車的領先者,比亞迪總裁王傳福欲打造電動車王國。但為什么王傳福有如此戰略規劃,與母校、研究院交惡,一度揚言凡是母校的學生一概不予錄用,研究院曾經與之共事過的同事不愿提起他。但他卻又提供給哥哥姐姐們每月5萬~10萬元不等的生活費、在家鄉修建祠堂,并將家門口的羊腸小道改建為平坦的水泥路。

王傳福被股神巴菲特最信任的合伙人芒格譽為是中國的“愛迪生”,是業界公認的“技術狂人”,卻又多次被指控剽竊其他公司的科技成果,屢屢官司上門。在充電電池領域,他擊敗三洋、松下、索尼等巨頭。轉戰汽車行業后,他又帶領比亞迪成為自主品牌陣營中最大的黑馬、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跑者。

他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本刊特派記者深入他的老家,并找到他的諸多前同事、合作伙伴等,做出了“王傳福做錯了什么”的封面報道,其中包括“爭議王傳福”以及新能源汽車的診斷等深度報道。

尋找捕捉新聞的“第二落點”,需要記者用智慧、用發散性思維去分析新聞事件,用鍥而不舍的態度去追蹤、挖掘新的信息;當然,采訪不是去憑空想象、捏造,而是對更多事實的占有,深度來源事實,用事實說話是永遠不變的法則。

三、在“第二落點”上發力

找準“第二落點”后,就需要在這個點上調整角度,適時發力,將一切精力注入到對“第二落點”的報道中去。

首先,認真研究、準確把握受眾的第二需求,尋找“第二落點”。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前我國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民主意識增強,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在信息時代,受眾的閱讀品位越來越高,閱讀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抓好“第二落點”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出來。廣大受眾對報紙的可讀性、知識性、趣味性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這恰恰是媒體追求第二落點的大好機遇。平面媒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認真研究、及時準確地把握受眾的第二需求,尋找新聞的“第二落點”,抓好“第二落點”報道,增加新聞的信息量,豐富充實新聞內容,吸引更多讀者的眼球。

比如,今年年初以來,中國石化陷入質量門危機,先是中石化河南安陽分公司問題油出現,不久后,海南問題油又被發現。此后,人們迫切需要了解為什么中石化會頻頻出現問題油事件,這些問題油來自哪里,為什么小的煉油廠的不合規成品油會流通到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中?這些問題需要雜志的深度挖掘,而不是僅僅報道問題油事件的責任在哪方,結果如何,賠償如何等等。對此,本刊認真研究了受眾的需求,調查了大量的事實,發現中石化問題油事件背后是我國脆弱的成品油供應鏈問題,隨后通過記者的多方調查,理清了我國獨特的石油體系架構,了解了加油站的類型及成品油的整個供應體系,做出了一篇深度報道,受到了讀者的好評。

其次,對新聞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在“第二落點”充分發力。“第二落點”究竟在哪里,取決于對“第一落點”信息的儲備。面對同行們先期發出來的稿件,一定要對其進行充分研究,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做新聞就像踢足球,大家爭破了頭去搶的“第一落點”如果沒有搶到,掌握較少資源的媒體記者就可以把角度擺得更靈活一些。在經濟事件中,不僅要關注事件的發生,更要關注事件的持續發展,體會事件的另一種解讀方法,適時出擊,縱深挖掘,以“第一落點”的報道為參考,在“第二落點”上同樣能做出令讀者耳目一新、無愧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的好新聞。

因此,要尋找新聞的“第二落點”,必須了解受眾需求,并對所占有的新聞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在面對同一題材時習慣性地思考一下,它的全部價值是否都挖掘到了?還有什么值得報道的嗎?

一是背景性信息的開發。背景性信息一類是橫向的,即事物涉及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科技、環境、習俗等各方面背景情況;另一類是縱向的,即有關事件本身過去的存在狀態的信息。新聞事實的社會影響力與事實發生時的社會背景有緊密聯系。2001年廣西南丹縣礦區“”透水事故發生后,新聞媒體沖破重重阻力對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了艱苦調查,并公開報道,促使問題終于得到解決。在各地媒體已經有大量同題報道問世的情況下,《羊城晚報》8月29日以兩版篇幅推出長篇報道《觸目南丹:細看光環下的礦老板》和《觸目南丹:冷看發跡者挖空國有礦》仍然廣受好評,原因就在于這兩篇報道披露了大量背景性信息,以讓人震驚的事實剖析了這場災難發生的根源,在報道的更深層面上給讀者啟示。二是相關性信息的開發。相關性信息是與報道客體之間有相互聯系的其他客體的信息,報道者將它們集中在一起刊登,有力揭示了新聞的深刻內涵。三是前景性信息的開發。前景性信息是根據報道客體目前的存在狀態及其條件,對未來發展變化的預見性信息。1999年11月15日,我國和美國在經過13年艱苦談判之后終于達成雙邊協議,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邁出了關鍵一步。許多媒體在報道這一舉世矚目的新聞時,就了大量的前景性信息。例如請各方面專家就中美達成雙邊協議,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將獲得的機遇和面臨的挑戰作出分析預測,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各主要行業可能發生的結構變化、就業人數變動等。這些信息比平面化的報道新聞本身更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和興趣。

再次,注重從重大新聞事件中,找到和本地新聞的結合點,尋找本地接口,進而抓住“第二落點”。每天,無論全國還是全球都在發生許多重大新聞事件,時事的、經濟的、文化的等等,讓這些宏觀新聞找到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接點或接口,使其“貼地而行”,更能夠吸引廣大受眾的眼球。深圳報業集團社長黃揚略指出,要加強深圳視角的世界經濟大趨勢、大動向、大事件的分析和報道,加強深圳視角的國家經濟大趨勢、大動向、大舉措的分析和報道等。實際上,這就是要求從重大國際、國內新聞事件中,找到與本地的結合點,抓住“第二落點”,讓宏觀新聞成功“落地”,做到貼地而行。

年10月29日,新華社發表了我國外匯儲備突破萬億美元的新聞。這是一條意義重大的宏觀經濟新聞。深圳商報在事先進行了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于10月30日從頭版起連續用6個版的篇幅,強勢推出我國外匯儲備突破萬億美元以及與深圳關聯的新聞。結合深圳本地的實際,以宏觀、中觀、微觀的視角,立體式、全方位地解讀外匯儲備突破萬億美元這一經濟現象,及其對深圳經濟的影響。深圳商報的這組報道在全國是唯一的,使“我國外匯儲備突破萬億美元”這條重大的宏觀經濟新聞成功“落地”,社會反響強烈,贏得廣泛好評。

此外,注重在同題競爭中挖掘獨家信息,搶占新聞的“第二落點”。實際上,現在的新聞競爭大多為同題新聞競爭,比試的是記者的新聞敏感和新聞功底,誰能夠在同題新聞中挖掘、發現獨家信息,通過獨特的報道視角,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誰就能夠高人一籌,出奇制勝。

今年5月20日,張銅公告稱,重組方案已經獲得證監會有條件通過。沙鋼下屬淮鋼特鋼即將成功借殼上市。通過張銅實現整體上市,現在還只是一種可能。沙鋼并未放棄另一種方式,即先引入戰略投資者,再推進核心資產的海外市場IPO。張銅擬上市事件,已經不再具備新意,而且也暫無定論。但本刊經過多方調查,發現沙鋼并非只有這一次上市經歷,從1994年至今,江蘇沙鋼集團已經在謀求上市的路上苦行了16年。與其他謀求上市民企更多選擇海外買殼不同,沙鋼一直在登陸國內A股的道路上掙扎著。兩次上市均失敗,主要因為其民營企業的身份。本刊記者獲悉,此次上市的背后,摻雜著很多的故事,并且沙鋼集團總裁沈文榮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的信仰是。沙鋼上市緣何失敗,這與沈文榮的性格有無關系。最終,本刊特別刊發了題為“沙鋼秘訣”的組合報道,披露了我國民營企業上市之路的尷尬,以及對沈文榮的人物報道。

如今,雜志的生存狀態令人堪憂,但仍有如《中國企業家》、《財經》等一批優秀雜志的存在。這些媒體正是準確挖掘到了新聞的“第二落點”才得以著稱。新聞工作者只要到了善于觀察,勤動腦子,思考問題,就會一定找到新聞的“第二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