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交際現狀研究

時間:2022-02-15 11:01:52

導語: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交際現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交際現狀研究

摘要:互聯網新媒體的興起完全改變了人與人之間原有的溝通交際方式,人們從原來“面對面”的交際模式發展為“鍵對鍵”的交際模式。大學生是使用新媒體的主力軍,本調研報告主要基于此情況,從傳播學的理論視角出發,研究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溝通交際現狀、溝通新特點、溝通存在的問題及障礙,探究大學生如何改善溝通交際問題,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溝通;交際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校大學生95%以上使用QQ、人人網、微博、微信等新興社交媒體進行交際。然而,虛擬世界的交際再便捷、再快速,卻也無法替代現實世界的真實情感交際,大學生溝通交際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國內學術領域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來說都是相對欠缺的,還沒有出現對大學生溝通交際進行系統研究的論文。本文則將聚焦點放在了新媒體背景下,通過大量調研以傳播學理論視角實證研究分析了當下大學生溝通交際的基本情況、新特點以及對于如何在新媒體背景下開展好大學生的溝通交際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1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溝通交際的基本情況

1.1大學生主要溝通對象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當下大學生主要溝通交際的對象有家長和親戚、老師、男女朋友、知己閨蜜、一般朋友或者網上遇到的陌生人。35.3%的同學喜歡和幽默風趣的人交談,32.4%的同學喜歡和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交談,23.5%的同學喜歡和學識淵博的人交談,14.7%的同學喜歡和耐心傾聽的人交談,5.9%的同學喜歡和思維嚴密的人交談。調研發現,交談中一個不太嚴肅的環境能提升溝通交際的效果,幽默風趣的人能在溝通中更勝一籌,受人歡迎。共同的興趣愛好可以促成一個完整有效的溝通,其中若是有學識淵博的人,即有新的信息的交互能使溝通更加有成效,并且可以順利地進行下去。當然信息接收者能耐心傾聽、完整地接受信息并適當給予反饋的話,傳播的過程就無比的通暢完備了。

1.2大學生溝通交際的意愿

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大學生的溝通意愿普遍比較積極,但其中出現的一個特點是,他們的溝通意愿隨著不同的溝通對象呈現不一樣的情況。當遇到困難時,19%的同學最希望和家長或親戚交際,11.3%的同學希望和老師交際,12.5%的同學希望和男/女朋友交際,34.5%的同學希望和知己/閨蜜交際,15.5%的同學希望和室友交際,5.6%的同學希望和一般朋友交談,剩下1.6%的同學希望和略有交集的陌生人交談。在平時,15.4%的同學更傾向和家長或親戚交際,7.7%的同學傾向和老師交際,11.6%的傾向和男/女朋友交際,38.5%的傾向和知己或閨蜜交談,19.2%的傾向和室友交談,5.8%的傾向和一般朋友交談,1.8%的會傾向和略有交集的陌生人交談。而另一項針對大學生交際意愿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平均每天評論他人狀態為3.88條,顯然,大學生還是非常愿意在網上和他人交際,溝通交際的意愿還是很強的。

1.3大學生溝通交際的方式

大學生和家長交際的主要方式是當面交談、電話、短信以及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和老師交際的主要方式是當面交談、電話、短信和電子郵件,又以電話和電子郵件為主。和男/女朋友交際的方式主要是電話、短信以及即時通訊工具,和閨蜜/知己主要是以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和社交網絡為主,和室友一般以當面交談、短信、即時通訊工具為主。一般朋友主要以電話、短信、社交網絡為主。和陌生人主要是依靠社交網絡。

1.4大學生溝通交際的內容

大學生和家長交際的內容一般為學習就業、日常生活、和熱點時事,比率為26%、61%和13%。大學生和老師交際的內容一般為學習就業和日常生活類,分別為77%和23%。大學生和男/女朋友交談的內容為日常生活、電影電視和熱點時事,分別是44%、46%和10%。大學生和知己或閨蜜交際的幾乎涵蓋了學習就業、日常生活、電影電視、熱點時事、時尚潮流、體育賽事和游戲等。和室友交談的內容同上。和一般朋友交談的內容為學習就業7%,時尚潮流24%,體育賽事24%,游戲18%,電影電視27%。

1.5大學生溝通交際的一般頻率

大學生和家長或親戚交際頻率平均為一周一次到2-3周一次;大學生和老師交際的頻率平均為一月一次,大學生和男/女朋友交際的頻率平均是一天一次;大學生和知己/閨蜜交際的頻率為一天多次;大學生和一般朋友交際的頻率平均為一月一次;而和陌生人交際的頻率平均為幾個月一次。1.6大學生溝通交際的問題及障礙調查中顯示67.6%的同學在平時與人交際中偶爾會出現問題,23.5%的同學經常出現問題,剩下的同學表示沒有出現過問題。而在與人溝通出現問題的時候,44.1%的同學表示因為不能被理解,32.4%的同學表示因為被誤解,29.4%的同學覺得自己不被認同,26.5%的同學覺得別人沒有認真聽,將近15%的同學感覺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剩下的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如性格問題、個人原因等。整體來看,大學生在溝通交際過程中還是比較順暢的,而“90后”個性鮮明,因此在溝通交際中往往不能接受自己不被重視,不被理解,不被認同。

2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溝通交際的新特點

2.1溝通交際渠道的多樣性

和以往相比,微信QQ等即時通訊工具的使用頻率達到97%,已經超過手機電話和短信的91%,其中又以微信勢頭最為強勁,達79.4%。新媒體的不斷涌現增加了溝通交際的渠道,微博、微信的崛起拓寬了我們社交的途徑,但是這并沒有阻塞了之前的交際渠道,相反,這些通訊渠道一個都不能缺少,QQ上有好友,人人上有同學,微信上有家人朋友圈等等,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

2.2溝通交際渠道的專門性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QQ上有好友,使用率達91.2%,微博上有名人明星(即和陌生人使用最多的媒介,達到72%),人人上有同學(即和一般同學交際的渠道),微信上有家人朋友圈,與上司部門聯系使用電子郵件。一方面由于媒介本身的定位與屬性構成,另一方面也是其在傳播過程中的特點所決定。由此,使用者在信息交互過程中比較專一與同一類受眾傳遞,信息干擾較少。

2.3接受大于反饋

據不完全統計,每個人每天刷新的推送達上千條,而在之前的調查,每人每天平均參與的不到5條,可以看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接受的遠遠大于輸出的,處于信息被動接受狀態。

2.4由PC端轉向移動端

在上表中,在電腦上平均使用時間小于1小時的為14.7%,而在移動端平均使用時間小于1小時的只占8.8%。所以在移動端的時間遠超過pc端。由于智能手機的出現,各種社交應用軟件層出不窮,尤其是手機移動端的開發,使得溝通聯系更方便快捷。3結論與建議第一,最顯而易見的是,大學生主要的溝通方式還是要依靠新媒體,依靠網絡。而另一方面,根據數據可知,在電腦上平均使用時間小于1小時的為14.7%,而在移動端平均使用時間小于1小時的只占8.8%。所以可以預測的是,在今后,大學生溝通交際的主要場所將在移動端。而且主要的社交媒體為QQ、微信、微博、校內人人,而且這幾個社交媒體都有各自的定位和使用群體,都不可或缺。第二,新媒體的出現對于以往的媒介都有一定沖擊,但卻不能取而代之。例如:信件的使用率仍有15%左右,當面交談仍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產生誤解的溝通方式。第三,在調查中發現,選擇正確的渠道可以在進行有效溝通的同時有更高的愉悅度。例如:62%的同學覺得和一般同學當面交談中比較有收獲,但是愉悅度不高,而相對在微信中,同樣的收獲程度,而愉悅度卻很高,其中可能的原因是新媒體中產生的新的語言圖案和符號化解了尷尬等。第四,新媒介賦予減少“代溝”的新契機。本次調查所得出的數據和以往的數據相比,大學生和家人交際比以往頻繁,而且涉及的內容也增多了,由于互聯網和手機的出現,如今和父母溝通不需要排隊等著插卡打電話,或者寫封信一個月收到一次,而是隨時隨地都可以聯系。而且新媒介的興起賦予了溝通新的形式,語言符號的趣味性增強了溝通時的愉悅氛圍,而且和父母聊天不僅限于家庭日常和瑣事,互聯網使得我們共同關心的話題變多了。第五,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溝通交際的問題。數據顯示67.6%的同學在平時與人交際中偶爾會出現問題,23.5%的同學經常出現問題,剩下的同學表示沒有出現過問題。而在與人溝通出現問題的時候,44.1%的同學表示因為不能被理解,32.4%的同學表示因為被誤解,29.4%的同學覺得自己不被認同,26.5%的同學覺得別人沒有認真聽,將近15%的同學感覺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剩下的因為一些其他的原因如性格問題、個人原因等。整體來看,大學生在溝通交際過程中還是比較順暢的,而“90后”個性鮮明,因此在溝通交際中往往不能接受自己不被重視,不能被理解,被認同,渴望尋找可以傾訴的對象。作為大學生自身,在溝通交際過程中,要做到:主動傾聽,認真聆聽他人的話語,尋找共同的興趣愛好,注意交際的時間地點,留意交際時肢體語言,擴大相互了解的領域,減少和避免盲區。就家長而言,多和學生使用新的媒介,多關注一些時政熱點,時尚潮流,增加共同話題。注意語言圖片符號的應用,增加溝通時的趣味性。作為老師,在平等的情況下多和學生就其關心的話題切入,注意語言技巧等等加強溝通交際。

作者:虞婭娜 呂文秀 單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李謙.現代溝通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7.

[2]許靜.傳播學概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3]張國良.傳播學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4]張爾升.大學生溝通能力培養教育初探[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