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策劃研討
時間:2022-07-31 04:25:30
導語:電視新聞策劃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新聞策劃的定義
電視新聞報道策劃其實在我國存在已久,但是“新聞策劃”這個詞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才開始使用,但是對于新聞策劃始終都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有的學者認為,新聞策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策劃是指新聞傳媒的形象策劃,它包括傳媒發展戰略策劃、傳媒營銷策劃、內部管理機制策劃、廣告策劃以及媒體的風格和定位策劃等;狹義的新聞策劃是指對某一特定的報道活動的策劃,即新聞傳播工作者在一定時期內,為了達到某種傳播效果,對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新聞事件如何進行報道,進行分析、構思,經過反復醞釀、調整,從多個報道方案中優選出最佳報道方案來加以實施,以達到一定的報道目標、實現預期的傳播效果的過程。學者趙振宇將“新聞報道策劃”定義為:新聞報道的主題遵循新聞規律,圍繞一定的目標,對已占有的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發掘已知,預測未來,著眼現實,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創造性的策劃活動。[1]穆寶華認為新聞報道策劃是指新聞媒介為更好地配置和運用新聞資源,以取得最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對新聞實踐活動進行的謀劃與設計,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新聞資源去影響受眾,取得最好的傳播效果。[2]雖然說,學者對新聞策劃的定義看似各不相同,但是在許多方面還是有一致之處,他們都認為,新聞策劃是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上獲得最佳效果的創造性活動。新聞策劃并不等同于新聞炒作,也不等同于宣傳策劃。筆者認為,新聞炒作帶有一定盲目性和隨意性,容易造成媒體的無序競爭,而且很難有正確的輿論導向,但新聞策劃從理論上來說排斥盲目性和隨意性,它有一定的程序性,而且具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宣傳策劃是通過傳播一定的觀念來達到控制受眾的目的的一種活動,帶有極強的主觀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策劃和題材都是宣傳性的,宣傳性報道只是新聞策劃中很少的一部分題材,兩者是隸屬關系。
2電視新聞策劃的作用
2.1電視新聞策劃有利于正確引導輿論,營造良好環境議題是媒體為了正確地引導輿論有所選擇地設計的有效話題,電視新聞策劃具有設置議題的功能。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和輿論宣傳的陣地,電視臺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并監督輿論的主要工具。通過策劃,可以使電視新聞報道的聚焦在那些新聞價值含量高、有著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題材,以及黨政工作中的重點、熱點、難點等問題上,在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后,分析并提出具體的報道方式方法,進一步增強新聞價值,促進正確的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2.2電視新聞策劃有利于豐富采編內容,提高節目質量有沒有經過策劃,對于電視新聞節目的采編和播放效果是大不一樣的。經過策劃后的電視節目會讓人感覺選題有新意,視角很新穎,節目信息量大,包裝精美,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強烈的節奏感和強大的震撼力,印象深刻,傳染力強。沒有策劃的電視新聞節目在報道中過于簡單,沒有章法,蒼白無力,往往達不到這樣的宣傳效果,有的甚至只是過眼云煙。筆者認為,需要電視新聞策劃的節目必須把握題材重大、社會熱點、時效性強等特點,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挖掘和審視事件內容,讓觀眾在了解事件全過程的同時,了解該新聞背后的故事和對人們生活產生的影響,告訴觀眾欲知而未知的事情,滿足他們的求知欲,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也可以收到很好的宣傳效果。央視在“香港回歸”、“北京奧運”、“60周年國慶閱兵”、“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活動中的成功報道告訴我們:新聞事件一旦有了謀劃成型的報道方案,在操作中就會舉重若輕,游刃有余。
2.3電視新聞策劃有利于提升社會效益,提高經濟效益電視新聞策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有沒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果說新聞工作者費盡周折后策劃的一個新聞在報道后沒有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也沒有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即使這篇報道很有藝術性,這樣的新聞策劃也是失敗的。只有經過策劃的新聞報道在社會上得到大眾的普遍關注,引起強烈反響,在帶給人們新的信息的同時還能夠成為議論焦點,才能夠算是成功的策劃。因此,電視臺在做新聞節目策劃是要本著促進電視新聞產生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原則,在選題、角度、細節、時機、包裝、宣傳等多方面上作出統籌的考慮和安排。
2.4電視新聞策劃有利于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電視新聞策劃是一項復合性的系統工程,尤其是對新聞從業人員有著很高的要求。新聞策劃者既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熟練的業務知識,還要有一定的預測、分析能力以及面對突發事件的快速應變能力。此外,新聞策劃并不是憑空猜想出來的,它建立在平時積累的基礎上,要求新聞工作者有著豐富的社會閱歷,在觀察社會的同時研究社會、研究同行,努力吸取各方面的營養和知識。新聞策劃還能幫助記者編輯等新聞工作者在采訪中明確思路,激發寫作欲望,發揮最大潛力。
3電視新聞策劃在我國的發展和出現的問題
3.1電視新聞策劃在我國的發展新聞策劃在我國最早開始于報紙。1994年中國地市報研究會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召開了首屆全國地市報“報紙策劃”研討會。研討會就地市黨報的總體策劃、編輯策劃、采訪策劃、重點報道策劃、專版專欄策劃、版式版面策劃以及地市黨報走向市場的策劃等進行了研討,并對報紙策劃中的一些主要問題取得了共識。此后,新聞策劃從形式向內容發展,從報紙到電視臺,新聞策劃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是媒體的有力武器,各大媒體也自覺地將新聞策劃則為重中之重。在電視媒體中,最耳熟能詳的就是《焦點訪談》、《今日說法》、《新聞調查》等由專人從事信息采集和選題策劃工作的一批央視品牌欄目。1998年《,人民日報》發文要求各大媒體“加強新聞宣傳的組織策劃工作”,并要求成了相對穩定的研究策劃小組,負責帶有機動性、綜合性的重要選題策劃,這就說明了新聞策劃已成為新聞界日益關注的一個話題和業務熱點。[3]在各種利益的驅動下,新聞媒體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作為最有效的傳播方式,新聞策劃受到了廣大媒體“前所未有”的關注。沒有新聞策劃就沒有新聞精品,已經成為新聞界的公識。尤其是對一些重大題材事件的宣傳,各個媒體都是使出渾身解數,精心策劃。而電視作為主要的新聞媒介,自然成為了新聞策劃的主要執行者,尤其是在近些年“,新聞策劃”更是被全國各電視臺大量使用,有的電視臺甚至提出“周周有策劃,月月有活動”的要求。可以說,新聞策劃已經成為了電視媒體在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的重要制勝法寶。
3.2電視新聞策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1)新聞策劃和策劃新聞的概念上的混淆。所謂新聞策劃,實際上就是真實地、忠實地以最有效的傳播形式和最佳的內容去傳播新聞事實。新聞策劃是過程與效果的完美統一,是理性思維與傳播實踐的高度統一,是預案與結果的有效統一,是一種建立在信息真實基礎上的最佳傳播效果,其最終價值訴求是實現對新聞事實傳播的新聞價值最大化。[4]而策劃新聞則不同“,策劃”是動詞“,新聞”則是“策劃”的對象,策劃新聞的意思就是“設計謀劃新聞”,是為了某些私心通過精心謀劃制造新聞,是策劃新聞事實。策劃是目的,新聞是手段。因此策劃新聞不屬于新聞活動的范圍。新聞策劃和策劃新聞在性質和目的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新聞具有客觀性,強調用事實說話。“新聞策劃”建立在新聞事實的基礎上,保持了新聞的本源,遵循了新聞報的規律。也就是說“,新聞策劃”是先有新聞事實后有報道策劃,其新聞內容是真實的,是真新聞,目的是通過設置報道議題、制訂報道計劃、做好采訪準備等報道活動的策劃,使新聞報道能更好地發揮其社會功能。顯然“,新聞策劃”有著很強的公益性,重在追求最大的社會效益。而“策劃新聞”是人為制造的,是站在策劃的“新聞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新聞事實”或歪曲或造假,喪失了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違背了新聞報道的客觀規律。也就是說“,策劃新聞”是先有策劃活動后有“新聞事實”,其新聞內容是虛假的,是假新聞,其目的是通過炒作、造假等新聞策劃手段,人為制造新聞賣點,吸引受眾眼球,片面追求點擊率、收視率。顯然“,策劃新聞”有著很強的功利性,重在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我國很多媒體將新聞策劃變成了策劃新聞,新聞報道遠離了新聞源——客觀事實。新聞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主要表現在:一是人為制造,無中生有,以假亂真;二是刻意炒作,片面報道,抓住部分事實當作新聞引子來制造噱頭。媒體不去關注整個新聞事實,而是絞盡腦汁,花很大力氣去包裝那點可憐的新聞引子,成了真正的“功夫在詩外”。(2)新聞策劃的娛樂化傾向。在信息爆炸的21世紀,千篇一律的新聞形式已經不能再吸引人們的眼球。為了爭奪更多的受眾,新聞媒介開始探索新聞形式的變化,走出了適應市場的第一步。生活化的語言、親切的態度、現場感、貼近性,這些都是對新聞表現形式的有益探索,而在探索過程中,娛樂為主體、“信息傳播”為配角的娛樂化的表現形式逐漸受到一些媒介的追捧。當然,對于新聞娛樂化,學界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復旦大學著名新聞學教授李良榮認為“:新聞娛樂化是指犯罪新聞、名人的風流軼事、兩性糾葛。”[5]而上海財經大學經濟新聞系主任林暉則認為“,從最初的純娛樂消閑的娛樂性節目和內容的大幅上升開始,最終則發展為把距離娛樂性最遠的那部分媒介內容——新聞,向娛樂強行拉近,使新聞和娛樂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即所謂的新聞娛樂化。”[6]“所謂的新聞娛樂化,在內容上也偏重于軟新聞或盡量使硬新聞軟化,它竭力從嚴肅的政治、經濟變動中挖掘其娛樂價值。”
總之,新聞娛樂化就是將新聞信息與戲劇化情節、信息和娛樂、名人效應和流行文化等元素混合在一起,模糊了硬性新聞與軟性新聞的界限,增加新聞的人情味、煽動性、趣味性。近年來,中國媒體發展明顯朝著新聞的娛樂化、小報化發展。娛樂化不僅僅表現在大量膚淺的娛樂節目、娛樂報道充斥著各種媒體,而更表現在新聞報道的娛樂化、膚淺化。在新聞娛樂化愈演愈烈的時候,新聞的不完整和不準確、新聞庸俗化,甚至假新聞的出現致使媒體的公信度和權威性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在新聞娛樂化運作中,部分媒體有著“生產新聞”的心態,想法設法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通過通俗、弄假等手段獲取效應“,促銷”新聞。一般來說,新聞娛樂化的內容力求迎合受眾的“低級趣味”和“庸俗心理”,極力兜售什么明星婚變、大款尋“二奶”、“富婆”“婚外情”等等,污染社會環境,敗壞社會風氣,違反倫理原則,惡俗到了極點。
4如何做好電視新聞策劃
電視新聞策劃不是閉門造車,不是憑空臆造,而是必須植根于社會生活。電視新聞策劃要具有核心競爭力,必須是獨特的、有創造力的、有很強新聞價值的,既要體現黨的方針、政策和時代的主旋律,又要真實客觀地反映新事物的存在變化,在內容和形式上實現完美結合,贏得更多的觀眾。
4.1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在現代社會,輿論對人們的思想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正確的輿論導向,就是要造就一個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穩定的電視輿論態勢,關鍵是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及時報道的重大新聞事件,生動反映各行各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新聞策劃人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既吃透黨和國家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又能結合自身實際工作情況和掌握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鮮明的報道思想,正確引導輿論。當然,策劃人還要關注經濟、消費、生活等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非政治導向問題,因為這些還可能演變為影響社會安定的政治性問題。
4.2深入基層,實踐三貼近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是做好電視新聞策劃的基礎,優秀的電視新聞策劃來自于事實、來自于群眾、來自于生活。在正確的輿論導向下實踐三貼近,帶著目的、為作策劃、尋找報道選題,深入到人民群眾、實際生活之中,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做好調查研究,才能增強輿論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做調查研究時,可先策劃后調研,也可以在調研中獲取信息,發現題材、完善題材、豐富新聞策劃內涵,但重要的是要圍繞黨委和政府新時期的工作重點,自覺服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于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克服盲目性、防止主觀性。
4.3尊重事實規律,反映客觀世界新聞策劃只是新聞的一種表現形式,無論策劃多么有新意、方案多么完美,策劃的前提應該是恪守新聞真實性的原則,遵循事實的第一性。在策劃中,不僅要尊重事實,還要尊重事實的所有細節。因此,新聞策劃是以新聞事實為基礎的策劃和運作,策劃中新聞的五個“W”和一個“H”(時間、地點、人物、原因、過程和結果)都必須與客觀實際相符,必須是實實在在地報道和傳播客觀事件,既要新,又要真,還要有很強的新聞價值。如果說新聞策劃脫離了實際,變成了人為地策劃新聞,不僅沒有新聞價值,還會對受眾產生誤導,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 上一篇:多元文化對文學創作沖擊
- 下一篇:藥品銷售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