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新聞播報媒介形態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0 11:36:00
導語:剖析新聞播報媒介形態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資訊時代的到來,海量信息的涌現,引起電視新聞形態的變革,由此催生出大容量、多層次滿足受眾需求的電視新聞超市這種新形態。電視新聞超市的出現,新聞觀念的轉變,受眾成了節目的主宰,電視新聞開始出現服務化、人本化趨向。
一、電視超市節目形態的出現
世紀之交,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全球世界的紛繁信息吸附在我們的周圍。面對每時每刻都會大量涌現的海量信息,電視新聞尤其是地方新聞如何面對新形勢,如何選擇、如何組織信息來吸引受眾的眼球,成了眾多電視新聞工作者考慮的問題。面對海量信息的無所適從和受眾心理的變化期待,全國各地的地方新聞欄目,開始尋求變革與突破。由此催生出大容量、多層次滿足受眾需求的電視新聞超市這種新形態。
2000年初,遼寧《今晚直播》開辦:主持人、記者嘉賓同在演播室,在這里,新聞形態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動態感性的現在進行時,是多種新聞內容匯集在一起的超市感覺。既有現場直播,又有深人報道,還有娛樂氣象服務。它的具體內容包括:新聞現場、新聞背景、新聞觀察、新聞特輯(圖片漫畫報刊)、公眾話題。在節目編排上,《今晚直播》完全拋棄消息類新聞的編排,總欄目與小欄目內容相異,結構交錯起伏,在總欄目內的子欄目變化節奏也各不不同,追求的是“不完滿的真實”,力求簡單,看上去像是一種大雜燴式的信息拼盤。
2002年7月,一小時的《江蘇新時空》開播,它采用版塊切割的方式,分出了時政要聞、綜合新聞、大寫真等若干版塊,其中綜合新聞部分又包含資訊、正在現場、連續報道、組合報道等小單元。各個版塊相對獨立。主持人的“即將播出”口播提示將版塊與版塊串聯一體,這與超市的導購信息如出一轍。把信息呈到觀眾面前,選擇的主動權在觀眾自己。觀眾有興趣,他們就會繼續鎖定節目,反之就會將注意力移開,信息超市的人口和出口盡在觀眾的掌握中。在這一節目形態中,觀眾不需要從節目開始到結束的一個小時內,都癡癡地守在電視機前,不需要將所有的信息一并“收下沒商量”,一種靈活的“信息超市”建構賦予了觀眾更多的“自選動作”,較之昔日的“規定動作”顯得更為人本化。
2003年1月1日,以“觀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視野,天下民生”為宗旨的《人文天下》開始在重慶電視臺衛星頻道播出。《人文天下》以一種“不是欄目的欄目”的形態出現,一方面它具有一般欄目應具備的全部特征,播出時間、節目長度、片頭包裝、主持人都相對固定;另一方面,在節目內容和形式上不拘一格,大大超越了一般欄目內容題材和表現形式模式化的現狀。凡是以社會、大眾關注的人物事件為中心的紀實新聞、文藝節目,都有機會在人文天下的旗幟下一一展示。
2003年10月,東方衛視推出了兩小時的早間欄目《看東方》,在這一大型資訊為主欄目里,除了大量的最新資訊外,還包括新聞現場的報道,街頭氣象報道,交通信息和讀報評點等,總體上看,它的版快之間較為零碎,有的內容甚至在兩個小時的《看東方》欄目內重復播報,這一大膽新奇的節目形態令人耳目一新。而安徽經濟頻道的《第一時間》也是一小時的社會新聞大拼盤。凡此種種,已經說明,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一種大信息量的整合多種新聞為一體的新型節目形態,已經成為活躍在電視新聞欄目中的新軍。這些節目的出現表明:一種以社會新聞綜合服務為中心的新聞超市的已形成。
綜觀以上欄目的新聞具有如下特點:(1)大信息量的拼盤式組合,花樣多,品質不同,內容豐富,可供各種層次的觀眾選擇的余地大。(2)形式簡單、活潑,像是一個個打開的新聞窗口的組合,形成一體化的新聞組合。(3)服務性資訊內容加強。
以《江蘇新時空》為代表的新聞信息超市這種形態的出現,是在社會生活全方位信息化的背景下,電視新聞順應受眾需求的一種電視新聞發展的新的結果。
二、新聞超市形態對新聞傳播的意義
(一)新聞超市平臺的出現,是一種電視新聞觀念由傳者為中心向以受者為中心的根本性改變
在新聞信息超市這一電視新聞形態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是嘗試著做新聞信息超市的內容供應商,這是一種傳播角色上的根本轉變。外表上看,還是你看我播,而實質上是我播你選,新聞采編人員是尋找,是揣摩,是全方位的搜索提供。新聞信息在分類后統統登上同一個“臺面”,只要是有受眾需求市場的,都可納人新聞節目的視野,仿佛超級市場的貨架,可以供不同群體自由選擇與消費。而受眾就是一群消費者,他的工作就是選擇收看并且參與互動。公務員之家
傳統的淹沒在大眾傳媒之中的默默無聲的受眾,實際上成了新聞傳播的主導力量,只不過他們站在幕后。當受眾的需要成為電視新聞采編的第一要務時,就需要電視人從更加寬泛、更加符合人性、更加符合受眾收看的角度去理解新聞,因此對什么是新聞的理解上,必然會產生根本性的變化。當受眾真正的成為節目的中心時,當新聞采編人員確實是盡自己所能來從受眾的角度進行新聞活動時,事實上這是新聞采編的根本性的改變的開始,例如在選題、采訪和表現樣式上將會和以往大不相同,甚至對新聞本質的理解和定義上會出現新的突破和變革。公務員之家
(二)標志著新聞傳播進入信息過剩時代,新聞服務觀念將得到重視和加強
長期以來,在新聞人員的理解上,總認為大事件、好故事、影響大的人物或者活動才是采訪的重點。相關)服務性報道是附庸,是邊角料。但是,當新聞傳播進人信息過剩時代后,當我們真正的開始將受眾作為最重要的顧客消費者來考慮時,我們發現,傳統的所謂顯要性、奇特性、時效性等新聞價值的要素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對受眾的研究越來越多,我們對新聞的評價、理解和選擇將與以往迥然不同,也才能真正的做到從受眾出發,這預示著現在的新聞變革僅僅只是開始。
電視新聞的“信息超市”模式架構的形成說明,電視新聞的發展具有服務化、人本化趨向。隨著電視新聞超市形態的影響日趨擴大,可以預測,在今后將會有更多的類似的節目出現,并帶動中國電視向市場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 上一篇:腦卒中造影術心理護理對策論文
- 下一篇:異位分娩藥療護理分析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