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視頻助理裁判傳播學解析

時間:2022-10-24 09:56:06

導語:世界杯視頻助理裁判傳播學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世界杯視頻助理裁判傳播學解析

【摘要】在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上,國際足聯首次使用視頻助理裁判系統,其基本傳播價值在于延伸場上裁判的視野,為足球賽提供了新的裁判尺度。同時,該系統是表征公正的重要符號,用于回擊足球賽拒絕高科技的說法,并避免因國際足聯腐敗給世界杯帶來的負面影響。不過,該系統的傳播效果尚不能高估,其對于比賽何時介入具有不可預期性,而且它輔助裁判行為后產生的效果也具有不可預期性,損害了球員、觀眾的現場體驗感。

【關鍵詞】足球;世界杯;視頻助理裁判;傳播學;符號

在2018年夏季舉行的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上,國際足聯正式采用了視頻助理裁判(VideoAssistantReferee,簡稱VAR),這是一套高科技技術系統,它可以多角度抓拍賽場的鏡頭、畫面,并通過快速的視頻處理、回放等技術最大限度地還原賽場真實,以輔助糾正當值主裁判的錯誤判罰。VAR系統的運用在傳播學上具有雙重意義:其一,VAR系統拍攝并處理大量的視頻,并將這些信息傳遞給主裁判、為判罰提供依據,在這一傳播回路中,VAR體現出先進技術的功能,擴展了主裁判的視野范圍,且為判罰活動提供了新的尺度;其二,VAR是一個符號,國際足聯將其引進世界杯,無疑是在向全世界宣示,他們將采取更加客觀、公正的裁判標準,確保賽場上的判罰更加公平,以平復外界的各種質疑。

一、作為信息的VAR:新尺度的引進

VAR系統的物質基礎是傳播技術,引進該系統的技術表現是啟用33臺專業攝像機、2個特供的越位攝像頭和所有FIFA主機廣播攝像機,共同監測綠茵場上的實時賽況;同時,配套的虛擬越位線系統也會綜合諸多因素及時判斷球員是否處于越位位置。這一系統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主裁判的目力所限,使其能夠瞬間知悉發生在賽場上的更多場景和信息。加拿大傳播學家馬歇爾•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寫道:一切的技術都是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覺和器官的擴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視覺能力的延伸,廣播是人的聽覺能力的延伸,電視則是人的視覺、聽覺和觸覺能力的綜合延伸。[1]在此基礎上,一切延伸了人類器官的工具、技術等都可以被視為媒介。從這一意義上說,VAR毫無疑問也是一種媒介,不過,單純就技術角度而言,VAR系統的功能似乎早已被發掘出來,許多年以前,電視慢鏡頭等技術便足以對足球賽場上的情形進行回放和“復原”以印證主裁判的判罰是否恰當。就世界杯而言,2002年韓日世界杯中韓國對陣意大利、西班牙兩場比賽的許多重要判罰都經不起電視慢鏡頭的重新“審視”:例如西班牙隊莫倫特斯頭球破門后,裁判認定此前球已出底線而進球無效,但電視慢鏡頭顯示球的線路非常好,根本沒有出底線……但是,當時的電視慢鏡頭等是無法作為官方認定依據的,它們固然可以提供大量信息,卻不足以改變主裁判的判罰。媒介真正能夠體現其強大影響力之處,在于其得到應用后可以改變人的關系與活動,使其形態、規模和速度等發生變化,筆者以為這大概就是麥克盧漢提出“媒介訊息論”的初衷所在:“所謂媒介即訊息只不過是說: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曰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2]國際足聯選擇引入VAR系統,自然是希望在足球競賽中得到相對更為準確的結論,協助場上主裁判作出最合適的判罰,最大限度地維護比賽的公平性。其實,VAR系統在足球場上露面并非第一次,2016年底它已經亮相世界俱樂部杯賽,此后也曾在多國的國內聯賽中使用,但其在世界杯上的使用仍然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關注。VAR系統顯然是與主裁判迥然不同的判罰體系,主裁判判罰的尺度是目力和經驗,而VAR系統基于集成性的信息抓拍和處理,能夠對現場情形體察入微,在判罰尺度方面更顯得精細、準確,并且對主裁判的不當判罰作出改變和糾正———在俄羅斯世界杯上,VAR系統已經在是否應當判罰點球、進球是否有效等方面與主裁判的初始判罰出現了針鋒相對的結果:第一次改判點球:法國隊與澳大利亞隊的比賽進行到第54分鐘,法國隊格列茲曼突入禁區被對方球員鏟倒,主裁判第一時間沒有作出判罰,場邊視頻裁判提醒主裁判觀看視頻,在觀看VAR后,主裁判決定改判點球。第一次取消點球:巴西隊與哥斯達黎加隊比賽第72分鐘,巴西隊內馬爾殺入對方禁區后,似乎在對方拉扯下倒地,主裁判吹了點球,但在哥斯達黎加隊員反復抗議下,主裁判到場邊觀看了VAR回放,最終取消了點球。第一次認定進球:西班牙隊與摩洛哥隊比賽中,伊阿古•阿帕斯在第91分鐘踢進一球,幫助西班牙以2∶2扳平比分,但在足球剛鉆進網窩時,場邊的助理裁判就舉旗顯示越位,后來主裁判觀看VAR回放認定進攻隊員沒有越位,進球有效。第一次影響決賽:法國隊與克羅地亞隊在決賽中各進1球暫時戰平,克隊球員禁區內出現手球情形,法國隊隨即申請點球機會,經過VAR的提醒,主裁判最終判罰點球,格列茲曼主罰命中,場上均勢被打破,極大影響了決賽的進程。“韓國隊拉德國下水”的第一個進球更是拜VAR所賜:小組賽最后一輪,韓國隊注定回家,德國隊取勝則可晉級,雙方纏斗了幾乎一整場均未進球,傷停補時第92分鐘,韓國后衛金英權踢進一球,但助理裁判迅速判罰越位,后來主裁判看過回放發現足球碰到了德國球員的身體,金英權并不越位,判定進球有效。這一進球引發了許多評論,有人稱德國隊在為8年前的不當得利“埋單”:2010年世界杯八分之一決賽德國隊迎戰英格蘭隊,英格蘭隊蘭帕德吊射,足球越過門線后被德國隊守門員撲出,慢鏡頭顯示這是明顯的進球,但當時沒有門線技術和VAR,主裁判判定進球無效,德國隊僥幸晉級。也有人戲稱韓國隊“兩頭占便宜”:2002年世界杯時沒有VAR,他們對陣意大利、西班牙隊都因主裁判的錯誤判罰而得利;這次,本來已經被吹掉的進球得益于VAR“起死回生”,他們再度賺了。不過,這些評論都不能改變VAR介入的有效性:有了視頻集成系統,賽場上的信息搜集顯然更加全面、真實,將這些信息運用于裁判活動,準確性無疑會更高,也有助于提高判罰的公正性,減少誤判給足球賽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作為符號的VAR:公正性的表征

如果說,作為信息技術系統的VAR進入足球賽場并未引起人們的爭議,那么VAR作為一個符號則不免產生巨大的爭論。許多人認為,VAR是國際足聯一個表征公正的符號,意在回應兩個方面的質疑:第一,足球比賽的裁判活動始終拒絕高科技的介入和參與;第二,國際足聯此前的嚴重腐敗給世界杯等大賽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一)回擊“足球賽場拒絕高科技”在體育比賽中引進先進信息技術,促進裁判活動更準確早就不是新鮮事,NBA裁判“看錄像”的傳統已經持續了接近20年,許多“絕殺”是否成立往往要靠“錄像”來判斷,比賽過程中經常還會出現比分的更改。此外,網球、羽毛球、排球等競賽中都已引進了“鷹眼挑戰”,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也是視頻裁判系統……此前,國際足聯的態度是極力捍衛主裁判在足球比賽中的權威地位,拒絕引進高科技技術,最直接的表現是2010年世界杯賽上,英格蘭隊蘭帕德的射門被主裁判認定無效,卻被電視慢鏡頭清晰地顯示已經整體越過球門線接近半米,事后全球媒體對此口誅筆伐,呼吁引進高科技技術輔助裁判,但時任國際足聯主席的布拉特卻表態說:“裁判錯誤和誤判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的確,足球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另類的彰顯體魄和運動暴力的藝術,足球比賽會給人帶來美的享受。但是,足球首先是體育競賽,公平是體育運動的基礎,所有競技均以勝負、公正和準確作為終極的價值追求,球隊和球員不能為了“藝術品的塑造”而犧牲基本的公平,在這個意義上,一切能夠促進公正裁判、提高判罰準確性的技術引進都是有價值的。在體育競賽普遍采用人工裁判的時代,人們可以諒解世界杯賽場上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但在其他運動項目紛紛借助高科技提高裁判的準確度以后,足球賽場上屢見不鮮的裁判失誤再難得到公眾的理解,人們紛紛抨擊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出現了許多“離奇的錯判、誤判、漏判”,緊隨其后的巴西世界杯更被稱為“或許是裁判誤判最多、爭議最大的一屆世界杯”。足球號稱“世界第一運動”,而世界杯則處于全球足球賽事的金字塔頂峰,如果連世界杯都無法確保公平,其地位無疑會受到很大的質疑。在如此環境下,國際足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不得不在審視原有裁判規則瑕疵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必要的修正和彌補,從2013年巴西聯合會杯賽開始使用“禁區邊線判罰技術”,此項技術可以準確顯示運行中的足球是否整體穿過球門邊線,進而裁決一方球隊是否有效進球。此項技術將徹底消弭“赫斯特謎案”或類似爭議:1966年世界杯決賽中,英格蘭隊喬夫•赫斯特的射門擊中橫梁后向下彈地而出,當值主裁判罰進球有效,最終英格蘭隊以3:1擊敗西德隊奪冠。在隨后的50年里,足球是否越過門線一直無法證實,成為懸案。相比之下,VAR系統的引進力度顯然更大,它號稱是“足球史上最大裁判改革”,對此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表示“世界杯不能被裁判誤判主宰”。(二)切割“足聯腐敗殃及世界杯”從前任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誤判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到現任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世界杯不能被裁判誤判主宰”,足球世界最高“掌門人”對于裁判誤判與足球賽關系的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其背后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關聯事件———國際足聯高層的大面積腐敗事件。這一事件直接導致占據國際足聯主席職位接近20年的布拉特及其盟友徹底倒臺,失去了對足球運動發展的主導權,而因凡蒂諾等人得以“掌舵”國際足聯。在國際足聯腐敗丑聞全面曝光之后,世界杯的美譽度及品牌影響力也受到很大影響,有人甚至形容其“有每況愈下之勢”,在此背景下,由新人主持的國際足聯逐步在國際和多國足球聯賽中推行VAR,被認為是一種充滿了積極進取精神的“良政”。VAR系統的引進實質上是人工智能在足球裁判活動中的運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依據賽場上各種視頻信號顯示出的運動員技術動作,結合相應的算法和機器學習功能,做出最契合客觀真實的判罰決定。它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裁判個人可能出現的失誤,保證那些因為主裁判的個人原因而發生的誤判和漏判得以避免,至少從技術層面確保給予比賽雙方都能信服的“公平”。從理論上說,VAR系統的介入可以為裁判的肉眼判罰插上科技的“翅膀”,判罰的準確性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足球競賽的公正和公平更加值得期待。基于此,許多球迷認為自己有機會在俄羅斯看到一屆裁判“零失誤”的世界杯,而國際足聯自身也異常維護這一“公正”符號的權威性和準確性,俄羅斯當地時間6月29日,世界杯小組賽剛剛結束,國際足聯裁判委員會主席、意大利著名“光頭裁判”科里納就公開表示,VAR在世界杯上的亮相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裁判用VAR查看了335次犯規,而VAR針對其中的14次判罰做出了更正的結論———在沒有VAR介入的情況下,95%的判罰是正確的,VAR的改判則使準確率進一步提升到99.3%,“這個準確率已經接近完美了”。因凡蒂諾本人隨后也公開為VAR“站臺”表態:它凈化了足球運動,讓足球變得更透明、更可信,“感謝VAR,讓世界杯成為最公平的賽事”。如此夸贊,VAR無疑成了能量巨大的“上帝之眼”。在這種觀點的指引下,已經有人提議今后足球比賽中使用智能機裁判取代現在的人工裁判,以有效防止錯判漏判扭曲比賽結果,甚至改變球員和球隊的命運。

三、效果檢驗的VAR:作用尚難高估

盡管國際足聯高調肯定VAR的傳播效果,甚至贊揚它的運用促使“足球中的越位進球徹底終結”,但也有學者戲稱VAR只是營造了“公正的幻想”,符號意義遠大于實際效果。筆者也認為,視頻助理裁判系統當下的效果尚不能過高評估:一是其與賽場之間尚未建構起可信賴的信息溝通、交流體系,其對于裁判活動的介入具有不可預期性,制約其人工智能技術的實踐應用;二是VAR系統介入并糾正判罰后,則增加了足球賽結果的不可預期性,破壞了現場球員和觀眾的體驗感,在相當程度上抑制了他們情緒的抒發和宣泄。(一)VAR介入不可預期:技術功能受限眾所周知,VAR作為先進的視頻信號傳播系統,其直接功能是彌補足球賽場上裁判員、尤其是主裁判瞬間視覺判斷能力的局限,以及由此產生的判罰偏差,促使競賽最大限度地回歸公平公正,但當下國際足聯設置的VAR介入機制卻在許多方面桎梏了其功能的有效發揮。首先,國際足聯遵循“最小的干擾,最大的利益”原則啟動VAR對于場上裁判的干預機制,為了避免對于足球賽干涉過多,VAR的運用受到極大限制,只在以下四種情況下“閃亮登場”:進球的認定或無效、點球的判罰與否、直接紅牌、裁判出牌認錯對象。從理論上說,這些環節對足球比賽的結局影響最大,但足球項目非常特殊的一點是其競賽并非簡單的回合制,雙方在賽場上的拼搶結果往往難以預料,前面的判罰經常會直接影響到后面的進程,例如前面裁判錯將角球判成球門球,就可能使原本的進攻方失去對足球的控制,發球的一方卻可能通過進攻獲利,得到點球甚至進球———從公平的角度而言,最初的球門球判罰錯誤是導致后續進球、點球的直接原因,理應改判,但如果每一次錯判都被更改,足球比賽會變得無比拖沓、遲滯,中途不斷面臨“倒帶”甚至“歸零”,這是各方面都無法接受的。兩相權衡,國際足聯選擇了VAR技術的有限介入。其次,VAR介入被定性為輔助性裁判行為,該系統進入足球賽場并非要驗證“判罰決定是否正確”,而僅僅是監督“判罰決定是否有明顯錯誤”,視頻助理裁判員的職責是為場上主裁判提供輔助信息,本身不作任何裁決,只起到提示功能,主裁判有權決定是否使用VAR視頻信號檢驗自己的判罰,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主裁判應當先作出獨立的判罰,然后再決定是否更改自己的判罰。這其實是一個明顯的悖論:在VAR參與之前,主裁判在足球比賽中擁有全部權力,其判罰是終局性的,參賽隊沒有翻盤機會;VAR系統的應用本質上是以技術限制權力,它對賽場的全面監控可以監督主裁判的判罰是否準確、公正。但為了維護主裁判的權威,國際足聯將主裁判規定為決定啟動VAR系統的唯一權力主體,如果他拒絕,“神通廣大”且“鐵面無私”的VAR便無法真正發揮作用,參賽隊的請求或申訴也無濟于事,這與網球、羽毛球、排球等比賽中球員主動提起“鷹眼挑戰”是截然不同的。這一機制上的掣肘在俄羅斯世界杯上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揭幕戰中,擔任場上執法工作的阿根廷主裁判就兩度拒絕觀看VAR,而德國主裁判布里奇的固執則引發了嚴重后果:他執法塞爾維亞與瑞士的比賽過程中,瑞士球員禁區內出現犯規動作,塞爾維亞球員提出觀看VAR的申請,但布里奇拒絕了塞爾維亞球員的請求,沒有判罰點球,導致塞爾維亞隊這場比賽失利,最終被淘汰,后來國際足聯將布里奇裁判組提前送回家。不過,決賽中法國隊申訴的情形與塞爾維亞類似,揭幕戰上拒絕觀看視頻回放的那位阿根廷主裁判卻接受建議判罰了點球,這一變故使人們更難預期VAR何時能派上用場。(二)介入后賽果不可預期:現場體驗受損足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賽場上瞬息萬變,任何一輪攻防結局都難以預料,球員、教練和所有現場觀眾的心情都被其牽引,并在主裁判確認結果的一瞬間迸發出強烈的激奮、狂喜、緊張甚至是憤怒、失望等情緒,但在VAR介入的背景下,主裁判的判罰不再具有終局性,人們的情緒表達和呈現也不免因此受到抑制。換言之,VAR系統的介入、審視和重新裁判過程遲滯了原本的信息傳播體系,導致現場人員強烈的體驗感大打折扣,有時候甚至使激情蕩然無存。人們不難設想,如果比賽中球員射門入網,主裁判也鳴哨判罰進球有效,全隊開始慶祝,突然主裁判接到提醒并觀看VAR視頻回放,然后重新吹罰進球無效,該隊球員會是何等尷尬!因此有球員開玩笑說:VAR引入后,“我都不知道該在什么時候歡呼了”。VAR對于現場觀眾也會帶來同樣的消極影響,支付不菲的門票觀看高水平足球賽的觀眾就希望獲得現場體驗的感覺,主裁判判罰在第一時間激起的強烈刺激和反應則是這種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由于VAR系統的引入,許多現場觀眾的情緒只能“暫停”或“延遲”,等待VAR的裁決,導致其看球體驗反而不如電視機前的觀眾———借助電視解說和慢鏡頭畫面等,后者往往比現場觀眾更清楚、更早判斷出場上發生的狀況,知悉最終的判罰結果。VAR作為輔助裁判技術的介入,還在正常的足球比賽之外,增加了主裁判與VAR系統之間的信息溝通、決斷和最終處置環節,在這些環節實施的過程中必須中斷比賽,因此產生較長的時間延遲。如果某一場比賽多次出現VAR干預的情形,必然對比賽的連貫程度和整體性造成影響,并導致足球賽的凈比賽時間明顯縮短。這又形成了一個悖論:如果刻意壓縮足球比賽中的VAR介入,無形中擠壓了VAR發揮技術優勢的空間,許多錯判、漏判等無從更正,影響了足球賽的實質正義;如果允許VAR隨時干預主裁判的活動,無限制地啟動賽場上的“上帝之眼”,則足球比賽會變得支離破碎、影響其流暢度,足球的藝術魅力也會受損嚴重。

四、結語

盡管VAR在足球賽場上出現并非第一次,但其在世界杯上首次登場仍然引起了廣泛爭議,無論其作為高科技的信息傳輸系統,還是作為彰顯公正的重要符號,都具有濃郁的傳播學意義,對于其傳播效果的兩方面剖析,也可以促使人們對其價值進行更深入的探討。VAR的正向價值顯然是很清晰的:作為高科技的信息采集和傳輸、分析系統,其介入可以有效減少裁判的失誤,這是技術層面的。另外,其介入還帶來了理念上的變革,即人們能夠理解足球裁判的不完美,允許他們重新審視并更正自己的既定判決,促進公平競爭的體育精神在賽場上更好地貫徹,VAR系統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人性被救贖的可能”。不過,VAR的消極影響也不容小覷:足球是一項人與人對抗的體育運動,人的動作與其主觀心理狀態是密不可分的,同樣的技術動作可能是在不同情緒支配下完成的,如果任由“冷冰冰”的機器給出同樣的判罰顯然是不合理的,而場上裁判有人性、人情味的判罰會使得比賽更加符合情理,也更加有趣。另外,與NBA的智能裁判系統等相比,VAR系統由于推行時間較短,技術上也遠未達到完美與完善的程度,在俄羅斯世界杯上也出現了未能糾正主裁判錯誤判罰的情形,這顯示其在技術方面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而完全用人工智能取代足球裁判的觀點,當下更缺乏現實可行性。總之,VAR在足球場上的出現,不但為足球比賽引入了一個全新的裁判尺度,更會引發人們的思考:無論是足球競賽規則的更改還是裁判新技術的運用,都要努力保證足球比賽的公平公正基石和藝術美感呈現,這些是足球運動吸引廣大球迷關注、發展長久不衰的基礎。只有準確把握其中的平衡關系,才能真正為足球運動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能量。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119.

[2]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何道寬,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33.

作者:庹繼光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