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揮發油化學成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2 06:55:00

導語:乳香揮發油化學成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乳香揮發油化學成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提取和分析乳香揮發油化學成分,充分開發和利用中藥資源。方法利用揮發油提取器按常規回流方法提取乳香揮發油組分,并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方法對其進行分析和鑒定。結果共分離并鑒定出其中的47種成分,占揮發油總量的96.95%。在揮發油組分中,主要成分為醋酸辛酯(31.3%)和Verticiol(11.43%);另外,還含有十一醇、α-蒎烯、桉油精、醋酸冰片酯、3-蒈烯、芳樟醇等組分。結論乳香揮發油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在提取和利用方面有必要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乳香;氣相色譜質譜分析;揮發油

乳香(Frankincense)為橄欖科小喬木卡氏乳香樹BoswelliacarteriiBirdw.及其同屬植物皮部的滲出樹脂。主產于非洲的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及阿拉伯半島南部,土耳其、利比亞、蘇丹、埃及亦產。春、夏季將樹干的皮部由下而上用刀順序切割,使樹脂由割口滲出,數天后凝成硬塊,收集即得。作為中藥始載于《名醫別錄》,稱為熏陸安息香。蘇敬謂:“熏陸香形似白膠香,出天竺者色白,出單于(今蒙古一帶)者夾綠色”。李珣按《廣志》云:“乳頭香生南海,是波斯松樹脂也,紫赤如櫻桃透明者為上”。陳承謂:“熏陸是總名,乳是熏陸之乳頭也”。由于本品為進口藥材,在過去對其產地、植物形態的描述上多不準確,但對藥材的描述與如今使用的商品頗為相似。其味辛、苦,性溫,歸肝、心、脾經。主要含3%~8%的揮發油、60%~70%的樹脂、27%~35%的樹膠等成分,具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1]。歷代醫著中均有記載,《名醫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風癮疹癢毒。”《日華子本草》:“止霍亂……心腹痛,疰氣,煎膏止痛長肉。入丸散微炒殺毒,得不粘。”《本草綱目》:“消癰疽諸毒,托里護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婦人難產,折傷”。近年來,也有文獻報道,乳香有抑制人肝癌SMMC-7721細胞株增殖及誘導凋亡的作用[1,2]。研究表明,乳香揮發油為止痛有效部位,且其主要有效成分為醋酸辛酯[3]。

本研究自正規藥店購乳香,粉碎后,用揮發油提取器回流提取得揮發油,經GC/MS分析共分離鑒定出47種化學成分。

1器材與方法

1.1儀器與材料乳香(藥店購);無水硫酸鈉(分析純),天津市塘沽鄧中化工廠;揮發油提取器(常規玻璃儀器);PolarisQ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美國Thermo-Finnigan公司;CKDM型磁力攪拌調溫電熱套,龍口市先科儀器公司;QE-200藥材粉碎機,武屹縣毅力工具有限公司。

1.2乳香揮發油的提取將所購乳香準確稱量后粉碎成粗塊,浸泡12h,用揮發油提取器按常規回流10h提取揮發油,經無水硫酸鈉干燥后得揮發油組分,收油率為2.1%。揮發油為淡黃色透明的油狀液體,具有特殊濃郁香味。密封后冷藏,待測。

1.3乳香揮發油的GC/MS分析色譜條件:色譜柱為5%苯甲基聚硅氧烷彈性石英毛細管柱,載氣為高純氦氣,流量為1ml/min,進樣口溫度240℃,接口溫度230℃,分流比20∶1,柱室初始溫度70℃,保持5min,升溫速率為10℃/min至200℃,保持5min。質譜條件:EI離子源,接口溫度為230℃,電子能量70eV,掃描范圍是50~400aum。

2結果

在上述實驗條件下,經GC-MS分析得到乳香揮發油的化學組分總離子流色譜圖(圖1),經計算機內存的標準質譜庫檢索,確定并鑒定出了其中的47種組分,并將總離子流色譜圖中的各峰面積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所購乳香各組分的相對含量(表1),由表1可以看出,乳香揮發油組分十分復雜。其中,揮發油組分中,烯類物質占10.86%,酯類物質占40.69%,醇占39.08%,其他類物質(烷、酮、醛、醌、酸等)占6.42%。

圖1乳香揮發油化學組分離子總離子圖(略)

表1乳香揮發油化學組分及其相對含量(略)

3討論

3.1關于揮發油組分的含量由表1可以看出,本實驗中,乳香揮發油中以醋酸辛酯含量為最高,占揮發油總量的31.3%,與相關文獻[1,3~5]給出結論一致。但揮發油其他組分與文獻略有差異,Verticiol占揮發油總含量的11.43%;十一醇占8.31%,α-蒎烯占4.4%,肉豆蔻醇占4.39%,桉油精占3.95%,順-澳白檀醇占3.41%,醋酸冰片酯占3.05%。除此之外,1-辛醇、3-蒈烯、丁酸芳樟酯、美西他莫、維生素D2、乙酸癸酯、芳樟醇、睪酮、1-甲基-4-(1-亞甲乙基)-環己烯等含量均在1%以上。

在所得乳香揮發油組分中,美西他莫、戊菌唑、維生素D2、睪酮、順-澳白檀醇未見其他文獻報道過。

3.2關于組分的功用

3.2.1醋酸辛酯醋酸辛酯是乳香揮發油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止痛消炎作用,文獻已有報道[3]。

3.2.2VerticiolVerticiol是冬蟲夏草中最新發現的一種成分[6],是一種與貝母堿結構極其相似的物質,這種物質對呼吸道疾病有特殊效果[7],現在對Verticiol的文獻報道較少,其大量存在可能是乳香具有抗炎作用的原因之一。可以將其直接用于止咳化痰等感冒藥品的生產,這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假設,在中藥應用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3α-蒎烯α-蒎烯是一種雙環單萜化合物,廣泛存在于黃柏蘿樹皮、葉和果實中,蒎烯也是松油的主要成分(80%~90%)。α-蒎烯對白色念珠菌的生物合成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其通過抑制白色念珠菌細胞膜中麥角固醇、胞壁中幾丁質、多糖的合成及抑制核酸DNA、RNA的合成,從而起到殺菌作用[8,9]。

3.4芳樟醇芳樟醇(Linalool)又名沉香醇、芫荽醇、伽羅木醇、里那醇等,具有鈴蘭香氣,來自天然的芳樟醇氣味純正、圓和,甜潤、幽雅,是合成芳樟醇難以相比的。在醫藥上,芳樟醇有抗菌和抗病毒感染之作用,對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腸炎膜桿菌、葡萄球菌、釀酒酵母菌、白色含球菌、黑曲霉菌、瓊脂等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效果是苯酚的五倍,與香茅醇有相似的抗菌功效。另外,芳樟醇還有除臭、鎮靜、抗齲齒、殺蟲等功用。

通過對乳香揮發油的分析和文獻查閱,筆者發現,本文揮發油的提取率與文獻[1]比較偏低,可能與乳香的來源、提取方法和提取條件有關,在后續工作中將進一步研究和討論,以期對乳香的綜合利用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崔銳,周金云.乳香化學和藥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2003,38(6):407.

[2]肖娟,劉選明,顏冬蘭,等.乳香揮發油抑制人肝癌SMMC-7721細胞株增殖及誘導凋亡的作用[J].中國天然藥物,2007,5(1):68.

[3]王勇,潘國梁,陳顏,等.4種方法提取乳香化學成分及其GC-MS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5,40(14):1054.

[4]夏華玲,趙新杰.乳香揮發油化學成分的GC-MS分析[J].中草藥,2003,34(2):119.

[5]王勇,賈曉斌,趙艷紅,等.超臨界CO2萃取乳香的工藝研究[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06,23(2):91.

[6]胡征,夏服寶,吳小剛,等.冬蟲夏草新藥效成分分析[J].中國食用菌,2004,23(5):37.

[7]周建樹,池景良,李鑫,等.冬蟲夏草的化學成分及藥理功能研究進展[J].人參研究,2005,17(1):19.

[8]余俊龍,夏忠弟.α-蒎烯對白色念珠菌生物合成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0,10(1):44.

[9]夏忠弟,毛學政.α-蒎烯抗真菌機制的研究[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1999,24(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