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解剖實驗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15 10:57:00

導語:消化系解剖實驗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消化系解剖實驗探討論文

【關鍵詞】消化解剖實驗

高職醫學專業學生解剖實驗課在進行到消化系統大體解剖實驗之時,就進入了人體內臟系統學習和實驗。也是從簡單的形態學習進入到復雜空間理解學習。這部分實驗內容較多,記憶和理解的內容也多。為了在規定學時內達到最好教學效果,筆者在原有學時不變的情況下對該實驗做了改進。其目的是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動手及觀察能力培養。現敘述如下,如有不妥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1實驗目的

(1)掌握消化管的組成和上、下消化道的區分。(2)掌握口、舌、牙、咽、食管、胃的位置、形態、分部及毗鄰。(3)掌握十二指腸、空、回腸、大腸的位置、分部、形態特點。(4)掌握肝、膽、胰形態、位置、及毗鄰關系。熟悉肝外膽道組成,膽汁產生排出途徑。(5)掌握腹膜、腹膜腔的形成,熟悉腹膜與臟器的位置關系。

2實驗物品

(1)打開胸、腹腔的尸體標本及模型。(2)頭頸部正中矢狀切面標本及模型。(3)男、女性腹、盆腔正中矢狀切面標本及模型。(4)消化管各段及消化腺的離體標本及模型。(5)完整腹膜標本及模型。

3實驗方法

在打開胸、腹腔的尸體標本及人體半身模型上觀察消化系統的組成和上、下消化道的區分:

(1)口腔:活體觀察為主,兩人一組相互觀察對方口腔,辨認口腔的境界及口腔內主要結構。主要有腭、腭帆、腭垂、腭舌、咽弓、咽峽、腭扁桃體的位置。觀察舌的形態、分部主要有舌體、舌根、舌乳頭、舌扁桃體、舌系帶、舌下阜、舌下壁。觀察牙的數量、分類、排列形態特點。

(2)咽:在頭頸部正中矢狀切面標本、咽后壁冠狀切面標本及模型辨認腭帆和會厭上緣,區別鼻、口、喉咽、咽鼓管咽口、圓枕、腭扁桃體、喉口。

(3)食管:在打開胸、腹腔的尸體標本上辨認食管起始及走行位置、分段。在離體食管切開標本上觀察內面的縱行黏膜皺襞。

(4)胃:在打開胸、腹腔的尸體標本上觀察胃的位置、毗鄰、賁門、幽門、胃底、胃大彎、胃小彎、角切跡。在胃的切開標本上觀察胃黏膜皺襞。

(5)小腸:在打開胸、腹腔的尸體標本上辨認十二指腸位置及形態,空、回腸的位置和形態。大腸:在打開胸、腹腔的尸體標本上辨認盲腸、闌尾、結腸、直腸、肛管的位置及形態。在直腸的切開標本上辨認環形皺襞。

(7)肝:在肝的離體標本上觀察肝的形態、分部,膽囊外形及分部。在打開胸、腹腔的尸體標本上觀察肝的位置及毗鄰。

(9)腹膜:取完整腹膜標本觀察臟、壁腹膜的配布及腹膜移行圍成的腹膜腔,并區分腹腔與腹膜腔。

4討論

(1)在尸體解剖標本上說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形態。

(2)以自己進食的食物為例說出食物所經過的消化器官。

(3)如何理解消化管和肝、胰的關系。

(4)如何理解腹膜和各消化系器官的關系。

5實驗特點

(1)對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外形觀察我們主要強調整體性,不要單獨觀察一個器官結構,而是在全系統的標本基礎上觀察。這樣可以在學生思想上建立整體消化系統的概念,從而理解系統解剖學的涵義。

(2)對消化器官各內腔的觀察主要使用切開標本觀察。因為大部分消化器官內腔是黏膜,與外形大不相同。這樣更好的理解消化器官內腔空間結構特征。

(3)強調活體觀察。以自己為一名消化系統患者為例,講述各部消化器官的位置,加強理論聯系實際,促進理論與臨床早日結合。

(4)嚴格按大綱要求進行教學改革。所有教改必須以大綱為基礎,基本體現大綱要求,在大綱規定時間內盡最大努力達到最佳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