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藥學對高脂血癥患者的影響

時間:2022-04-26 09:05:22

導語:臨床藥學對高脂血癥患者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藥學對高脂血癥患者的影響

【摘要】目的分析臨床藥學干預對高脂血癥患者依從性和臨床療效的影響。方法96例高脂血癥患者,根據住院病床單雙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予以空白臨床藥學干預,觀察組予以臨床藥學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以及用藥依從性。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干預前用藥依從性良好率(62.5%VS64.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450,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性良好率(95.8%)高于對照組(79.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0952,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的三酰甘油(TG)、血清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TG、TC、HDL-C以及LDL-C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脂血癥患者經臨床藥學干預后能夠提升其自身的用藥依從性,同時可將血脂水平予以改善,進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臨床藥學干預;高脂血癥;依從性;臨床療效

高脂血癥為一種遺傳代謝性脂質成分異常疾病,此病和冠心病等相關心臟病的產生具有關聯性。但是高脂血癥并無顯著的臨床癥狀,多數患者在早期患病未察覺,因此在就診時加強了治療的困難程度[1,2]。此研究旨在分析臨床藥學干預對高脂血癥患者依從性和臨床療效產生的影響,為高脂血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案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96例高脂血癥住院患者,根據住院病床單雙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19例,年齡44~68歲,平均年齡(56.3±4.2)歲;觀察組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46~67歲,平均年齡(55.7±3.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非藥物治療方法內容為按照患者的血清總膽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及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和脂蛋白等相關指標對其飲食進行控制,并增加患者的運動次數,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戒煙忌酒等。藥物治療包含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以及普伐他汀等。隨后予以對照組空白臨床藥學干預,對患者的用藥劑量以及用藥時間進行規定安排,在此過程中并無用藥指導。予以觀察組臨床藥學干預,其內容包含:①制定藥學干預方案,按照患者的實際血脂水平、用藥情況、飲食情況和自身實際病情對藥學干預方案進行制定。②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用藥監控教育以及用藥指導,并耐心解答患者用藥問題。發放用藥安全手冊、血脂調節藥物使用手冊以及患者登記手冊。與此同時,患者在進行用藥時臨床藥師需要對其實施指導以及講解。此外,患者在用藥過程中需要確保低脂飲食,并將不良生活習慣進行轉變,按照自身的實際病情進行運動,從而對血脂調節治療起到輔助效果。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用藥依從性進行對比,同時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進行對比,其中包含TG、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用藥依從性比較觀察組患者未經干預前30例(62.5%)患者用藥依從性良好,經臨床藥學干預后46例(95.8%)患者用藥依從性良好;對照組患者未經干預前31例(64.6%)患者用藥依從性良好,經空白臨床藥學干預后38例(79.2%)患者用藥依從性良好;兩組患者干預前用藥依從性良好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450,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性良好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0952,P<0.05)。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的TG、TC、HDL-C以及L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TG、TC、HDL-C以及LDL-C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P<0.05,bP>0.05

3討論

高脂血癥藥物治療則采用調血脂藥物,而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藥物為他汀類,可對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以及TG水平進行有效平衡,從而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進行穩定,從而將血小板凝聚進行降低,有助于血管內皮功能的改善,對血管可起到擴張作用[3-5]。而藥物作用的發揮會因為患者病理情況以及生理情況產生影響,臨床藥學干預能夠將自身的優勢進行充分發揮。臨床藥學干預中的用藥干預表現為:機體膽固醇合成較為旺盛的時間為午夜以及凌晨2點,他汀類藥物自身具有較為特殊的化學結構,和體中的樹脂膽酸清除劑進行結合后會對血藥濃度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此應在睡前以及晚餐前進行用藥[4,6]。臨床藥學干預中的用藥學監測表現為:調血脂藥物在一定程度上會產生肝腎毒副作用,因此在對患者用藥過程中需要予以藥學監測,用藥初期應每隔3~6個月對患者進行一次檢查,檢查指標為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如果對患者的用藥劑量進行增加應減少監測時間,如果指標處于正常水平可將間隔時間進行延長[7-9]。他汀類藥物在服用后會產生橫紋肌溶解癥等一系列不良反應,特別是四肢疼痛,因此需要按照血清肌酸激酶檢測結果進行換藥。臨床藥學干預中的藥物相互作用表現為:他汀類藥物和肝藥酶(CYP3A4)抑制劑進行聯合使用后會加強肌毒性風險。如果將利福平和氟伐他汀進行聯合使用后會將生物利用度減少1/2,但是此藥物和其他他汀類藥物聯用并未出現此現象[6,1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干預前用藥依從性良好率(62.5%VS64.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450,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性良好率(95.8%)高于對照組(79.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0952,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的TG、TC、HDL-C以及L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TG、TC、HDL-C以及LDL-C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高脂血癥患者選擇臨床藥學干預后能夠提升用藥依從性,同時將血脂水平進行有效改善,能夠將患者的不良生活飲食習慣予以改善,并對患者進行正確的用藥指導,從而提升其臨床療效。

作者:楊少杰 趙寧 單位: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藥務科

參考文獻

[1]賈艷麗,郁莉,于振蘭.臨床藥學干預對高脂血癥患者依從性及療效的影響.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5):72-74.

[2]虞燕霞,朱莉紅,唐蓮,等.藥學服務干預對高脂血癥患者用藥依從性、治療效果及頸動脈粥樣斑塊的影響分析//2013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三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2013:1-5.

[3]張媛媛.鬼針草總黃酮對高脂血癥大鼠的治療作用及部分機制研究.安徽醫科大學,2012.

[4]曾玲,晏曉穎,由天輝,等.個體化護理干預對高脂血癥患者血脂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3,21(2):191-193.

[5]陳敬歡,李玉蓮,鐘慕賢,等.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社區護理干預.北方藥學,2011,8(6):109-111.

[6]趙慧群,韓冰.自擬降脂湯治療高脂血癥30例.北方藥學,2015,12(7):25.

[7]張慶莉,李雙成,隋丙運,等.臨床藥學服務干預對社區慢性病患者社會支持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7,16(5):413-415.

[8]羅紅梅.藥學服務干預對于慢性病患者用藥療效與用藥依從性的影響.中國醫學創新,2014(26):98-100.

[9]張壽芹.臨床藥學服務干預對社區慢性病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中外健康文摘,2014(7):218-219.

[10]林小衛.藥學服務干預對老年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健康必讀旬刊,2012,11(12):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