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患者臨床藥學服務研究
時間:2022-09-20 04:14:37
導語:潰瘍患者臨床藥學服務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究門診消化性潰瘍患者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中使用臨床藥學服務對成本-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收治的96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通過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常規組患者予以常規門診服務,觀察組予以用藥教育及隨訪。對比兩組的Hp根除率、胃腸道癥狀改善率、依從性提高率;同時,將臨床藥師服務時間成本與培訓費用成本納入研究,從而對實施臨床藥學服務的成本-效果展開統計與分析。結果常規組的臨床藥學服務總成本為183.61元,觀察組為505.86元;觀察組的Hp根除率(91.30%)明顯高于常規組(76.09%)(P<0.05);常規組經干預后用藥依從性提高率為16.15%,觀察組為21.91%;觀察組在改善胃腸道癥狀評分與提高Hp根除率方面的成本-效果比高于常規組;觀察組在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方面的成本-效果比較常規組要低,所以在此方面具有相應的經濟效益。結論醫院成本會隨著臨床藥學服務的開展而增加,但開展該服務對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與成本效益。
【關鍵詞】臨床藥學服務;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成本-效果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發于胃部、十二指腸及食管的消化系統常見慢性病。該癥的誘發因素較多,但主要由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引起[1],據數據表明,Hp感染個體的潰瘍發生率顯著高于未感染Hp個體(約6~10倍)[2]。由于幽門螺旋桿菌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往往導致患者反復發作,因此,治療該病的目標通常以根除Hp為主,最常使用的治療方法則為藥物治療。但需要注意的是,Hp的根除率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對根除率有直接的影響,若患者無法堅持正確的用藥方法,則會明顯導致Hp根除率下降[3]。因此,在臨床藥師為了提高患者的Hp根除率而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與電話隨訪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臨床藥學服務在根除Hp感染方面需要醫院投入一定的成本,此類服務是否具有經濟學效益尚未有統一定論,鑒于此,本文選取了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間于我院治療的96例消化性潰瘍患者,對其展開調查,分析臨床藥學服務在門診消化性潰瘍患者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中對成本-效果的影響并將結果進行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96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病例通過倫理協會批準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②年齡≥18歲以上;③經胃鏡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者;④UBT或RUT檢測為Hp陽性患者[4];排除標準:①精神或意識障礙無法正常交流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③病案不全者;④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⑤依從性差無法配合完整的治療與調查者。通過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常規組患者予以常規門診服務,觀察組予以用藥教育及隨訪。常規組有男23例,女23例;年齡為22~68歲,平均(44.72±3.10)歲;病程1~5年,平均(2.31±0.67)年。觀察組有男23例,女23例;年齡為23~69歲,平均(45.01±3.24)歲;病程1~5年,平均(2.45±0.74)年。常規組與觀察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對比后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96例患者在治療前均進行胃腸道癥狀評分,所有患者均采用雷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聯治療,治療持續14d。常規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予以常規門診服務,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組的服務基礎上予以用藥教育及隨訪等臨床醫藥學服務,其內容包括授予患者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向患者耐心介紹消化性潰瘍的疾病誘因、治療辦法、用藥細則、不良反應及恢復期的注意事項等,讓患者明確堅持用藥的重要性。同時,在治療正式開始7d后由臨床藥師進行電話隨訪,主動探知患者身體現狀、用藥依從情況,解答患者近期出現的疑問并做出指正,再次對患者闡述正確、堅持用藥的必要性,提醒患者回院復查。治療開展14d后根除Hp結束,患者停藥30d后再進行UBT復查,復診時再次對患者進行胃腸道癥狀評分。上述由臨床藥師進行的操作均對其所花費的時間進行記錄。1.3觀察指標。1.3.1效果指標。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組的觀測Hp根除率、胃腸道癥狀改善率、依從性提高率以及計算其成本-效果比來評估服務效果[5]。Hp根除率=UBT檢測陰性人數/檢測總人數×100%。通過C-UBT檢測,Hp陽性判定標準:14C-UBT測試值≥100每分鐘衰變數(dpm/mmolCO2)[6]。胃腸道改善效果通過胃腸道癥狀評定量表(GSRS)進行評估[7],參加評定的癥狀有上腹痛、胃灼熱、反酸、惡心和嘔吐、腹脹等,對癥狀的疼痛深度、疼痛類型、持續時間、頻率、緩解因素進行綜合評定,評定標準為:3分(重度消化道癥狀,可影響日常生活);2分(中度消化道癥狀,但對日常活動無影響);1分(輕度消化道癥狀);0分(無癥狀),得分越高則說明胃腸道癥狀越嚴重。若患者經治療后癥狀得分較治療前減少≥70%則視為明顯改善;癥狀得分較治療前減少≥45%則視為改善;癥狀得分較治療前減少<45%則視為無改善。胃腸道癥狀改善率=(明顯改善+改善)/總例數×100%[8]。用藥依從性通過《用藥依從性調查表》來進行評測[9],其問題為:①近期有無忘記服藥?②近期是否按照既定的用藥方案進行服藥?③當自我感覺癥狀改善時是否曾中斷用藥?④當感覺疾病加重時是否曾中斷用藥?每個問題以“是、否”進行回答,否為1分,是為0分,得分越高說明依從性越高。依從性提高率=提高的成績/提高前的成績。1.3.2成本指標。本次研究所指的成本分為兩類,即臨床藥師的時間成本與費用成本。時間成本包括胃腸道癥狀評分調查時間、用藥教育時間、電話提醒復查UBT時間,電話隨訪時間(用于與患者進行溝通的時間);費用成本為本院用于臨床藥師的費用。醫院用于臨床藥師的費用=[一年內臨床藥師外地學習平均次數×(出差路費+會務費)+臨床藥師基礎培訓平均費用]/臨床藥師所花費時間×臨床藥師年工作日總時間。研究調查期間臨床藥師時間成本=[臨床藥師共花費的時間/臨床藥師每月工作日數]×臨床藥師平均月薪。常規組臨床藥師的服務成本=(臨床藥師進行胃腸道癥狀評分調查所花費時間+電話訪問提示UBT所花費時間)+醫院用于臨床藥師的費用。觀察組臨床藥師服務成本=(臨床藥師胃腸道癥狀評分調查時間+電話提示UBT時間+用藥教育時間+電話隨訪時間)+醫院用于臨床藥師費用。1.4統計學處理。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χ—±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則可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藥學服務成本統計。2.1.1常規組成本。臨床藥師月工作日數為21d,每日工作8h。臨床藥師月薪為研究期間參與研究的所有臨床藥師的平均月薪(含基本工資、薪級工資、補貼、績效)。臨床藥師月薪為5769元。常規組臨床藥師在治療前對本組所有患者進行胃腸道癥狀調查的總花費時間為169min;臨床藥師電話隨訪時用于提醒患者進行UBT復查的總花費時間為130min;所以常規組臨床藥師所花費總時間為299min(4.98h)。因此常規組的臨床藥師時間成本=月薪×[臨床藥師所花費總小時/臨床藥師月工作日總時間]=[4.98/(21×8)]×5769=171.01元。我院現有臨床藥師7人,醫院培訓臨床藥師的費用為5000元(基礎培訓+外派培訓),臨床藥師年工作日為247d,因此研究期間醫院培訓臨床藥師費用為4.98×[5000/(247×8)]=12.60元。常規組的臨床藥學服務總成本=171.01+12.60=183.61元。2.1.2觀察組成本。觀察組臨床藥師在治療前對本組所有患者進行胃腸道癥狀調查的總花費時間為174min;臨床藥師電話提醒患者進行UBT復查的總花費時間為127min;電話隨訪時間為258min,用藥教育總花費時間為264min;故常規組臨床藥師所花費總時間為823min(13.72h)。因此常規組的臨床藥師時間成本=臨床藥師月薪×[臨床藥師所花費總小時/臨床藥師月工作日總時間]=5769×[13.72/(21×8)]=471.14元。研究期間醫院培訓臨床藥師費用=13.72×[5000/(247×8)]=34.72元。觀察組的臨床藥學服務總成本=471.14+34.72=505.86元。2.2對比兩組的Hp根除率。經治療后,觀察組的Hp達到根除效果的患者有42例(91.30%),常規組有35例(76.09%),觀察組的Hp根除率明顯高于常規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0,P<0.05)。2.3對比兩組的胃腸道癥狀改善率。經干預后,觀察組的胃腸道癥狀改善率明顯高于常規組(χ2=4.39,P<0.05),詳情參見表1。2.4對比兩組的用藥依從性提高率。常規組復診時用藥依從性評分為(2.60±0.34)分,經干預后其用藥依從性評分較干預前提高了(0.42±0.32)分,因此該組的用藥依從性提高率為16.15%。觀察組復診時用藥依從性評分為(2.81±0.25)分,經干預后其用藥依從性評分較干預前提高了(1.23±0.08)分,因此該組的用藥依從性提高率為21.91%。2.5對比兩組的成本-效果。經分析發現,觀察組的成本較常規組高;觀察組在改善胃腸道癥狀評分及提高Hp根除率方面的成本-效果高于常規組,所以該項目無成本效益;常規組在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方面的成本-效果高于觀察組,所以該項目具有一定成本效益,詳情參見表2。
3討論
幽門螺旋桿菌引發的消化性潰瘍的治療目的均為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以此避免患者反復發作,受疾病困擾[10]。而對該癥進行治療離不開患者堅持合理的用藥,因此,醫院為此提供相應的用藥教育與用藥提醒具有必要性。但醫院為此項工作投入的成本與其產生的效果是否具有經濟效益目前國內的文獻較少。本研究結果顯示,雖然醫院的花費成本隨著觀察組開展臨床藥學服務而增加,但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提高的單位成本反而有所降低,所以該項目的開展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臨床藥學服務在改善胃腸道癥狀評分與提高Hp根除率方面則不具備成本效益。筆者分析有可能是因患者的個人生活習慣、個體耐藥性、CYP2C19基因多態性有關,此類因素均為影響HP根治效果的獨立危險因素[11]。此外,本次研究納入的研究樣本較少,其結果尚不足以展現出明顯差距也有可能為原因之一。綜上所述,臨床藥學服務可以顯著胃腸道癥狀改善率,同時在患者用藥依從性提高方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是一種有利于患者,有利于醫院的方法。
作者:陳瑞祥 單位:南通大學附屬東臺醫院藥劑科
- 上一篇:藥學診斷在臨床藥學實踐的應用
- 下一篇:臨床藥學在抗菌藥物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