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醫藥必修課程開設

時間:2022-01-09 09:35:44

導語:淺談中醫藥必修課程開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中醫藥必修課程開設

1中醫藥基礎知識的儲備對臨床藥學的意義

1.1現有臨床藥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及培養目標。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開展臨床藥學工作以來,衛計委下屬的各臨床藥師培訓基地蓬勃發展,所培養的大批臨床藥師為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保證藥品的安全有效、提高醫療質量、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2017年7月12日,衛計委頒布了《關于加強藥事管理轉變藥學服務模式的通知》,強調推進藥學服務從“以藥品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以合理用藥為核心”轉變,這也是多年來臨床藥師在工作中不斷實踐和探索的成果。目前大批臨床藥師活躍在醫療第一線,與醫護人員一起組成治療團隊,參與臨床查房、會診、病例討論,面向醫護人員提供用藥咨詢,也面向患者進行用藥教育和出院帶藥指導,并第一時間識別并上報藥物不良反應,開展個體化用藥方案的制定等。為了培養臨床藥師這種既懂醫又懂藥的專門人才,自2008年以來我國有數十所高校開設了臨床藥學專業,其課程設置涉及藥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臨床藥物治療學等多個學科體系[2-4],以保證學生基礎知識的扎實牢靠,結合一年的醫院臨床輪轉實習,積累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但是,筆者在帶教臨床藥學專業本科生的臨床實習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的西藥和醫學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但對中藥和中成藥的使用缺乏足夠的專業背景知識。究其原因則在于現有的臨床藥學課程設置中對中醫藥學科的忽視。1.2當前臨床藥學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在2017年4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了《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建設和發展醫聯體實行分級診療制度將是醫改戰略推進的重要方向。讓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依靠醫聯體的上下貫通,社區、二級醫院、三級醫院之間的雙向轉診,解決民生中“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以實現健康中國的偉大目標。那么,在三級醫院的臨床藥師除了加強對疑難雜癥診療和危重病人的臨床藥學服務外,還需要對社區及二級醫院臨床藥師發揮引領指導和教育培訓的作用。未來培養的大批臨床藥師會面向社區和二級醫院去基層開展工作,面對眾多老齡化慢性病患者,他們每天服用數種藥物,既有西藥又有中成藥,如何指導他們正確用藥,如何保障其用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高病患的生活質量,臨床藥師的知識儲備是否足夠,這是在人才培養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也是臨床藥學專業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筆者調查發現國內絕大多數醫藥院校開設的臨床藥學專業課程中,中醫藥基礎往往是選修或未設置,且沒有任何涉及中醫診斷方面的內容。必修課中僅設置生藥學或天然藥物化學等課程。另一方面,綜合性醫院的西醫經過漫長的通科和??婆囵B,對各自領域的西藥(化學藥)運用熟稔于心,但中成藥的運用,往往只看說明書,提到病名便對號入座,這無疑會造成疏漏和用藥不當。此時治療團隊中的臨床藥師,若能及時發現問題和糾正用藥不當,就真正發揮了患者合理用藥保護者的作用。此外,在我國批準注冊的中成藥中,有數百種是中西藥復方制劑,即含有化學藥的中成藥。對于這類藥物,不能簡單地按中成藥或西藥的用法去使用,其使用不當可能引致不良反應的發生[1,5]。例如,中成藥和西藥的感冒藥中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時使用,易導致對乙酰氨基酚的超量使用,出現肝腎損害及過敏反應。因此,臨床藥師和臨床藥學專業本科生應加強對中醫藥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以更好地協助和指導醫生正確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2臨床藥學專業開設中醫藥基礎課程的建議

2.1圍繞臨床藥學課程特點,優化精簡內容突出重點。在設置課程的時候,需要注重臨床藥學專業特色,以明確課程的整體框架結構。伴隨著分級診療下各級醫院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開展和中成藥的廣泛使用,未來培養的臨床藥師們面對的患者可能既服用西藥也服用中藥,故臨床藥師需要有中藥相關知識儲備。筆者調查了江蘇省幾家開設臨床藥學五年制專業的高校,其中部分學校把生藥學列為必修課程,有的學校則把中醫學基礎列為選修課,有的沒有設置中醫藥相關課程[6]。已開設的課程多為基礎課,而中醫藥臨床應用方面則沒有相關的課程設置。在傳統中醫臨床中,中醫多講究辨證論治使用湯劑,湯劑中各味藥以君臣佐使共湊藥效,那么熟識各味中藥材質量,懂得其炮制加工是對中藥師的基本要求。但對于培養臨床藥師所設置的中醫藥課程設置并不是像培養出色的中藥師那樣需要鑒別藥材的真偽,熟稔藥材的采收、加工、炮制,而是需要了解中醫基本理論和掌握辨證施治的藥物治療原則,以此來指導中成藥的使用。因此,在課程設置中可以綜合參考中醫學及中藥學專業學生培養方案,將中醫學課程與中藥學課程中的有機結合,并安排臨床合理使用中藥的相關課程,如將中醫基礎理論與中醫診斷學有機結合設置“中醫基礎與診斷”的課程、將中藥學、方劑學與中成藥學相結合設置“臨床中藥與中成藥”的課程,提煉出最精華的內容,把“理、法、方、藥”的骨架先幫學生建立起來,在實踐中探索滿足臨床藥學工作需要的專業課程體系。2.2開展課程整合,適當增加臨床中藥學等內容。鑒于在西醫醫院大量中成藥的使用以及中西藥普通合用的情況下,臨床藥師應兼備中西藥的基礎知識,并作為醫療團隊中的一員,補足藥學短板,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藥師需要掌握辨證施治的基本思路,才可以在臨床上正確指導中成藥的使用。例如,現有課程中只是說明了三七或當歸是活血藥,僅僅知道這點對于醫療團隊在臨床實踐中是遠遠不夠的。另外,中成藥的制藥廠商在產品說明書中,不能僅描寫西醫病名和中醫證候,還需要把中醫證候所具體表現的癥狀詳細列出,以便臨床藥師判斷其使用的合理性。因此,如果可以按照“分類-中藥-方劑-常用中成藥”這條主線,開展課程整合,編寫相關的教材對臨床藥學專業學生進行教學,將更利于他們在以后的臨床實踐中以辯證的思路使用中成藥。面對上面提到的問題,也有相關專家提出了建立并發展“中藥臨床藥學”的學科分支,即以中醫藥理論指導為特色,重視中醫藥學的理、法、方、藥的組成,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力量研究中藥藥理,中藥給藥方法,中藥臨床應用及其在治療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但目前其學科體系尚未建立,且工作模式還有待探索[7]。同時臨床藥師和臨床藥學學生還需要加強西藥和中成藥合用的相關科學問題的研究,充分認識到中西醫結合是不是單純藥物組合的使用。比如,中西藥間PK-PD如何相互影響,藥理機制相似西藥與中成藥應該如何使用等,應秉承和創新結合,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和手段,進行中醫藥現代化探索,一方面可以充分研究中藥來源的成分使之成為新的單體化學藥進行化學合成和工業生產。對于這樣的藥品,與西藥品種是一樣的,研究藥物間相互作用,指導其合理用藥與現代臨床藥理學的方法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對于復雜中藥方劑(中成藥)體系中的藥效物質基礎,在當前沒有研究透徹的時候需要認真按照辨證施治的原則指導病人的合理用藥,并關注與其他藥物合用時出現的新不良反應及時上報,系統研究其機制,或者在其主要藥效物質基本明確的情況下,進一步深入研究藥效物質群,與疾病狀態、效應靶點、合用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思路和科研上新進展都需要在課程中向學生灌輸,激發他們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研究新領域的學習熱情。2.3結合臨床藥學課程體系特點,采取不同教學方法開展臨床中藥學教學。為了進一步提高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中藥/中成藥在臨床病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類比歸納法等[8]。由問題導入,溯本求源,引領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啟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學習活血化瘀類中成藥時,與抗血小板治療藥物聯用應該選擇幾種、療程和劑量究竟如何。一方面要保障患者用藥的安全性,盡可能減少出血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另一方面要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和經濟性,用最優的藥物組合治療患者的疾病,以PBL或開放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及探索,激發學生研究性學習。

3結語

綜上所述,融會貫通中西藥使用知識的臨床藥師可更加有效地發揮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藥源性損害的重要作用,滿足患者所需要。因此,為了能夠給健康中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筆者對臨床藥學專業開設中醫藥必修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了初步探討,并圍繞臨床藥學課程特點,提出了優化精簡內容,突出重點、開展課程整合,適當增加臨床中藥學和中成藥課程,開展PBL或開放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等實施路徑。

參考文獻

[1]王桂倩,廖星,謝雁鳴.藥品(中成藥)安全性監測報告核心要素的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24):4483-4487.

[2]張慶柱,邵偉.我國臨床藥學教育的現狀[J].藥學教育,2010,26(5):34-36.

[3]霍強,劉浩,張春福,等.臨床藥學人才培養模式之思考[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9,29(17):1486-1487.

[4]張慶柱,郝國祥,邵偉,等.臨床藥學專業辦學規范的思考與建議[J].藥學教育,2014(1):19-23.

[5]王宇光,金銳,強思思,等.骨科中成藥“辨證辨量辨毒”合理用藥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2):350-353.

[6]吳麗,鄭仕中,陳蕾,等.中醫藥院校開設臨床藥學專業課程設置內容的探討[J].中國藥房,2010(27):2586-2588.

[7]曾聰彥,梅全喜.醫療機構開展中藥臨床藥學服務模式的探討[J].中國藥師,2015,18(7):1136-1139.

[8]李晨陽,王曉冬,郝悅,等.對我國現有藥學課程改革與創新的思考[J].藥學教育,2015(5):9-13.

作者:牛一民 劉陽 單位:1.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藥學部 2.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