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的藥學服務論文
時間:2022-09-02 11:30:36
導語:潰瘍性結腸炎的藥學服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病歷資料
患者,女,35歲,因反復腹瀉、大便帶血黏液2年半,加重3周入院。外院曾行腸鏡檢查提示直腸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確診為UC,并開始口服抗炎藥物治療。但腹瀉、大便帶血一直未改善。此次入院前3周開始出現陣發性左下腹絞痛,1天大便7~8次,伴腹痛、黏液血便,入住解放軍89醫院消化科。查體體溫36.6℃,每分鐘脈搏80次、呼吸18次,血壓110/70mmHg。營養良好,精神較差。腹部平坦,無腹壁靜脈曲張,未見腸型及蠕動波,左下腹、臍下側有壓痛,無反跳痛,未觸及包塊。腸鳴音正常,未聞及血管雜音及摩擦音。外院腸鏡檢查示:距肛門17cm以下黏膜廣泛充血水腫,呈顆粒狀,表面見彌漫點片狀,糜爛部分融合成片,表面覆黃白苔,黏膜質脆,易出血;病理示:黏膜組織慢性炎伴糜爛,部分區域腺體減少,間質見多數淋巴細胞、中性及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并見少量隱窩膿腫。入院診斷:(1)潰瘍性結腸炎(慢性持續型、活動期、中度、病變累及直腸乙狀結腸);(2)正細胞性貧血(輕度)。
2治療過程
入院后查血常規提示輕度貧血,肝腎功、生化、血沉、CRP、腫瘤標志物各指標正常,給予抗感染靜滴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0.3g,每日2次,奧硝唑氯化鈉注射液0.25g,每日1次,活血化瘀靜滴注射用血塞通200mg每日1次,口服美沙拉秦緩釋顆粒、酪酸梭菌活菌膠囊、葉酸片、維生素B12片等治療。2d后患者腹痛、腹瀉、大便帶血未改善。征得患者同意加用潑尼松片早8點30mg,為預防激素不良反應,同時每日1次服用維D鈣咀嚼片。1周后患者腹痛、腹瀉逐漸減輕,大便帶血逐漸減少,加用中藥苦參湯灌腸。10d后停用左氧氟沙星、奧硝唑、血塞通,繼續應用激素、維D鈣咀嚼片等治療。該患者目前無其他系統受累的表現,治療方面繼續抗感染、抗炎、中藥灌腸。注意觀察大便次數、性狀變化,及時對癥處理。
3藥學監護
3.1水楊酸類的藥物選用
臨床上治療UC較常用的有柳氮磺吡啶(SASP)和5-氨基水楊酸(5-ASA)。近年已研究出各種其他的緩釋制劑美沙拉秦,能夠到達患者遠端回腸和結腸發揮藥效。藥師建議患者服用美沙拉秦緩釋顆粒進行治療,患者屬于慢性持續型、活動期、中度UC,易反復發作,因此,美沙拉秦應長期服用,用藥1年左右。急性期每天4g,緩解期1.5g。藥師提醒患者還要注意以下幾點:本藥不能與降低腸道pH值的藥物,如維生素C片聯用,應吞服不要咀嚼,可餐時服用。口服本藥治療前及期間,應定期監測腎功能、復查腎功能、密切監測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蛋白尿。當腎功發生異常時,及時回訪醫生,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3.2糖皮質激素的選用
2012年最新的《成人潰瘍性結腸炎臨床治療指南》中推薦中度UC患者服用足量氨基水楊酸制劑控制病情不佳者,尤其是病變較廣泛者應及時改用激素。患者入院2d后腹痛、腹瀉、大便帶血未改善。征得患者同意加用潑尼松片早8點30mg,1周后患者腹痛、腹瀉逐漸減輕,大便帶血逐漸減少。在患者口服潑尼松前,藥師向患者做簡單的用藥指導,尤應注意激素的服用方法為早餐后頓服,這既符合人體激素生理變化,又可減輕消化道刺激。建議患者飲食注意低鈉高鉀高蛋白,適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患者現為UC活動期,每日腹瀉次數多,使血鉀降低,口服激素也引起低血鉀,故在住院期間每2至3日監測血鉀、鈉等電解質水平,防止造成電解質紊亂。住院初期,患者腹瀉次數多,如監測血鉀均偏低,及時給予氯化鉀等藥物補充,以糾正電解質紊亂。此外,糖皮質激素屬于胰島素拮抗激素,可增強肝臟糖原異生,促進糖原分解,從而抑制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導致血糖升高。患者口服潑尼松后血糖升高,考慮可能與使用糖皮質激素有關,故給予每日采指尖血監測血糖值,監測1周,血糖基本穩定在正常范圍后暫停監測。目前已公認,糖皮質激素無維持治療UC的效果,在患者癥狀緩解后應逐漸減量,過渡到美沙拉秦維持治療。對于減量方案,《美國成人潰瘍性結腸炎治療指南》中提到采用口服潑尼松者,減量原則為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后,每周減量5~10mg。直至每天20mg,然后每周減量2.5mg。患者出院帶藥,繼續口服潑尼松,每周減量5mg,直至每天20mg維持2個月,且期間定期門診復查。
3.3益生菌的使用
UC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一般認為可能和遺傳、環境及免疫等因素有關,其中腸道菌群失調與UC的發病機制密切相關。因此臨床逐漸重視腸道菌群的改變在UC發病中的作用,常聯合益生菌來治療UC。對此患者醫生開始選用雙歧三聯膠囊(商品名培菲康膠囊),含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3種腸道活菌。其中糞腸球菌是條件致病菌,易產生耐藥性并傳播,導致耐藥性擴散,潛在危害巨大。世界衛生組織2002年就發表報告建議益生菌中不宜使用腸球菌。而且乳酸制劑普遍存在保存性差、易失活的缺陷。而酪酸梭菌活菌膠囊(商品名阿泰寧)的成分酪酸梭菌CGM-CC0313-1是原籍菌,能產生酪酸,修復腸黏膜;而培菲康沒有修復腸黏膜的作用,沒有恢復腸菌群平衡的作用)。本患者在給予阿泰寧治療的同時,采用激素等治療7d。至病情緩解期,單用阿泰寧即可,每次4粒,每天4次。特別是晚上睡覺前服1次,晚上起夜少,以使酪酸梭菌能在腸道內充分定植并產生酪酸發揮作用。等到恢復期維持治療改為每次3粒,每天3次。至少維持治療6~12個月。
3.4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UC發病機制可能與精神因素有關。與精神障礙相關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引發消化道運動功能亢進、平滑肌痙攣、血管收縮、組織缺血、毛細血管通透型增加等病理改變,導致腸道炎癥形成。臨床藥師和患者通過交流溝通,了解到患者思想顧慮大,擔心發生癌變。藥師及時告知患者腫瘤標志物CEA、CA199均正常,消除患者內心恐懼。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自尋煩惱、過度緊張。
4體會
臨床藥師應扎根于臨床,在臨床環境中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服務技能,認真細致的做好藥學服務,保障藥物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安全、有效。以優質的服務樹立臨床藥師形象,增加患者的滿意度。
作者:任吉霞肖紫英單位:解放軍89醫院藥劑科
- 上一篇:口腔并發癥的藥學服務論文
- 下一篇:高職藥學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