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藥藥性特點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26 05:10:00

導語:動物藥藥性特點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動物藥藥性特點分析論文

1藥性特點

藥性是藥物產生作用的物質基礎。“用藥之道無他也,惟在識其氣味,辨其陰陽。”故明藥性知藥效可指導臨床用藥,動物藥有其自身特有的藥性特點

1.1多偏寒涼動物藥性多偏寒涼,本書共收載了49種動物藥,明確標明藥性寒涼者就有22種,其中有清熱解毒的牛黃,清熱涼血的犀角,清熱化痰的海蛤殼,還有清肝涼血解毒的羚羊角等。此外,書中標明的平性動物藥有13味,而平性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是指藥物的寒熱之性不甚顯著,作用比較和緩。嚴格來說,仍有溫涼之分。其溫涼之偏可從文獻所載及臨證主治病證之寒熱屬性予以確定,如《別錄》云:“水蛭苦,微寒”“血余炭,小寒”“雞內金、微寒。”;《本草再新》云:“瓦楞子味苦,酸,性涼?!保弧侗静萦梅ㄑ芯俊吩疲骸巴呃阕游断?,性寒,無毒?!?;《藥性論》云:“烏梢蛇能治熱毒風,皮肌生瘡,眉須脫落?!?;蜂蜜生用性涼能清熱潤肺;血余炭能治療血熱之出血證;雞內金能治喉痹乳蛾和牙疳口瘡;僵蠶和露蜂房均能治療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乳癰;紫貝齒則為治療肝火上攻目赤腫痛、目生翳障之常用藥。根據文獻記載及臨床應用分析,可見在13味平性動物藥中以上9味藥無疑可歸屬寒涼之列,由此動物藥中藥性偏寒涼者達31味之多。

1.2多具咸、甘味動物藥多具咸味、甘味,筆者統計發現:49種動物藥中有28種是咸味藥,占動物藥的57%,如平肝潛陽的石決明、珍珠母;軟堅散結的牡蠣、海蛤殼;補腎助陽的雄蠶蛾、海狗腎等;16種是甘味藥,占動物藥的33%,如補中緩急的蜂蜜;祛風止癢止痛的露蜂房;補血滋陰的阿膠等。

1.3多主沉降升降浮沉主要反映藥物作用的趨向性,是說明藥物作用的性質之一。藥物的升降浮沉之性與性味密切相關,一般來說,藥性升浮的藥物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溫熱之性,藥性沉降者大多具有酸苦咸澀之味和寒涼之性。故李時珍說:“酸咸無升,辛甘無降,寒無浮,熱無沉”。但對此“無”字,應理解為“多數不”。而動物藥多具咸寒之性,故多沉降,如利水消腫的螻蛄;熄風止痙的地龍;活血化淤的土鱉蟲等。同時藥物的升降浮沉之性與藥物的質地有關,質輕者多主升浮,質重者多主沉降。而動物藥質地沉重,故多主沉降,如清熱涼血的水牛角;清化痰熱的海蛤殼、瓦楞子;平抑肝陽的石決明、珍珠母、牡蠣和紫貝齒等。

1.4多歸肝經

中藥歸經是指藥物對機體的選擇性作用,即藥物的作用部位,它表明了藥物治病的適用范圍,即藥效所在。筆者歸納發現動物藥中有32種藥歸肝經,占動物藥的65%,如羚羊角、蟬蛻、熊膽、水牛角等??芍委熗卖а?,積聚痞塊,眩暈耳鳴,郁悶不舒,脅肋竄痛,疝氣疼痛,目昏耳赤,巔頂痛等肝經病證。

2效用特點

動物藥作用多樣,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的疾病。其效用特點主要體現在平抑肝陽、軟堅散結、熄風止痙、溫腎助陽和破血逐淤消癥等方面。

2.1平抑肝陽中藥的藥性是藥效產生的物質基礎。動物藥中部分咸寒走肝之品,多具平抑肝陽之功,可治療肝陽上亢所致之證,臨證以頭昏、頭痛、眩暈、耳鳴為主要表現,是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證型。具有此功效的動物藥大部分是質地堅硬有重墜之性的動物介殼,古有“介類潛陽”之說,例如石決明、珍珠母、牡蠣等,其中石決明為涼肝、鎮肝之要藥,與珍珠母兩者相須為用治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眩暈者,以育陰潛陽。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有:“石決明味微咸,性微涼,為涼肝鎮肝之要藥。肝開竅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細水飛作敷藥,能治目外障;作丸、散內服,能消目內障。為其能涼肝兼能鎮肝,故善治腦中充血作疼作眩暈”的論述[3]?,F代藥理證明本品含大量鈣鹽,能中和過多之胃酸,又有解熱、鎮靜、解痙、消炎、止血等作用。而牡蠣咸寒質重有類似石決明之平肝潛陽作用,多用于水不涵木,陰虛陽亢,眩暈耳鳴之證,常與龜甲、龍骨、牛膝等滋陰平肝潛陽之品同用,如《醫學衷中參西錄》鎮肝熄風湯。

2.2軟堅散結動物藥中五分之一的藥物具有散結之功,或軟堅散結或攻毒散結,可用于治療痰核、瘰疬、癥瘕積聚等證,這可能與這些藥物咸軟、辛散、以毒攻毒的藥性特點有關,如牡蠣、海蛤殼、海浮石、瓦楞子、鱉甲、僵蠶、蜈蚣、全蝎等。其中牡蠣味咸,功可軟堅散結,用治痰火郁結之痰核、瘰疬等,常與浙貝母、玄參等配伍,如《醫學心悟》消瘰丸;用治血淤氣結之癥瘕痞塊等,常與鱉甲、玄參、莪術等配伍,近代用治肝脾腫大等有一定療效[4]。而全蝎和蜈蚣味辛有毒,善于攻毒散結,常用治瘡瘍腫毒、結核等證,如兩者配以土鱉蟲共研細末治療骨結核[5],此因兩藥對結核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3熄風止痙

熄風止痙是部分動物藥的另一功效,適用于溫熱病熱極動風、肝陽化風等所致之眩暈欲仆、項強肢顫、痙攣抽搐等證或用治風陽挾痰,痰熱上擾之癲癇、驚風抽搐及風毒侵襲引動內風之破傷風痙攣抽搐、角弓反張等證,如羚羊角、牛黃、地龍、僵蠶等。其中羚羊角為治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要藥;牛黃以其化痰開竅、涼肝熄風之功而為治痰熱蒙閉心竅,神志昏迷,驚癇抽搐之良藥;地龍清熱熄風,可用治溫病熱極生風所致的神昏譫語、痙攣抽搐及小兒驚風或癲癇、癲狂等癥;白僵蠶既能熄風止痙、又能化痰定驚,故對驚風癲癇而挾痰熱者尤為適宜?,F代藥理研究表明具有此功效的藥物均有鎮靜和抗驚厥的作用[5]。

2.4溫腎助陽

部分動物藥甘咸性溫,能溫補腎陽,主要用于腎陽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性欲淡漠,陽痿早泄,宮冷不孕,尿頻遺尿等證。臨床上常用的有鹿茸、海狗腎、紫河車等。中醫認為,有情之品,可補有情之物,這三者均為血肉有情之品。其中鹿茸性味甘咸溫,入肝腎二經,具有補督脈、壯元陽、生精髓、強筋骨等功效,為峻補元陽的要藥,《本經逢原》稱其:“專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取其補火助陽,生精益髓,強筋健骨,固精攝便,下元虛人,頭旋眼黑,皆宜用之。”海狗腎則為治腎陽衰憊所致陽痿精冷、精少不育之藥食兩用佳品?,F代藥理研究表明此兩味藥均有雄激素樣作用。而紫河車不僅是固本之良藥,能峻補氣血,益腎精,強壯體質,增強抗病能力,用于一切虛勞證,同時也是治療肺腎兩虛的虛喘之良藥,《本經逢原》云:“紫河車稟受精血結孕之余液,得母之氣血居多,故能峻補營血,用以治療骨羸瘦,喘嗽虛勞之疾,是補之以味也,原本為古時道家謂修煉而成的玉液,稱服之可以長生,極為寶貴”?,F代藥理證明胎盤有激素樣作用,其能分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激素。給哺乳期幼兔注射胎盤提取物,能明顯促進幼兔的胸腺、脾臟、子宮、陰道、乳腺等的發育,也可促進甲狀腺、睪丸發育,對腦垂體、腎上腺、卵巢、胰腺、肝、腎等幾無影響。

2.5破血逐淤消癥動物藥入血分者不乏見,以其蠕動之性,飛靈走竄,具搜剔絡中淤血、化淤消癥之功,廣泛應用于淤血所致的各科病證。其中尤以婦科為常用,因婦女以血為本,臨證遇淤血阻滯即可用之,尤以血瘀經閉,產后淤滯腹痛,癥瘕等證為宜。常用藥物有水蛭、土鱉蟲、穿山甲等。其中力峻效宏屬水蛭,其擅破血逐淤消癥,多用治癥瘕積聚、血淤經閉之重癥?!渡褶r本草經》曰其:“主逐惡血、淤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可見其效之猛,這與其含有水蛭素有關,水蛭素不僅能抑制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也能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及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反應,抗凝作用極強大;能防止血栓形成,對已形成的血栓有溶解作用。土鱉蟲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應用歷史,主入肝經,性善走竄,作用較強,善逐淤血,通經閉。正如《神農本草經》所說其:“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笔抢硌獋埔?,為婦科通經所習用?,F代藥理研究證明其水提取物0.54g/kg灌胃,可顯著延長出血時間和復鈣時間,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縮短紅細胞電泳時間;對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和纖維蛋白質的含量均無明顯影響[6]。而穿山甲則味淡性平,氣腥而竄,其走竄之性無微不至,故能宣通臟腑,貫徹經絡,透達關竅,凡血凝、血聚為病皆能開之。臨床上有用穿山甲配三棱、莪術治療癥瘕積聚及盆腔炎癥包塊,因其能延長凝血時間,降低血液粘度之故[7]。

具有活血逐淤消癥功效的動物藥不僅常用于婦科疾病,還可用于當前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常見的四大殺手?。ㄐ难懿?、腦血管病、癌癥、糖尿?。┮约皯糜趦?、外、兒、精神等各科,例如土鱉蟲可用于治療風心病并心衰、前列腺肥大及膀胱挫傷[8];水蛭可用于治療肝硬化、心絞痛、子宮肌瘤和乳腺癌,甚至可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減少糖尿病的并發癥,從而控制或減輕病情[9]。以動物藥為主所組成的方劑如鱉甲煎丸,抵當湯、丸,下淤血湯,通竅活血湯,大黃蟲丸等,幾千年來用于臨床,療效顯著,經久不衰。

綜上所述,動物藥的藥性特點為多偏寒涼、多具咸味、甘味、多主沉降、多歸肝經;而其效用主要具有平抑肝陽、軟堅散結、熄風止痙、溫腎助陽和破血逐淤消癥等特點,研究動物藥不但要深入了解其藥性還應通過實驗來研究其藥理作用,以利于臨床用藥,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李建平,林喆,鄧明魯.中國動物藥概況[J].中藥研究與信息,2003,5(9):24.

[2]黃兆勝.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3]清·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

[4]林海燕.淺析海洋生物類藥性能特點[J].江西中醫藥,2003,34(4):42.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6]王怡,翁維良,許秀森,等.心腦通與其單味藥抗血栓作用的實驗研究[J].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2,5(1):9.

[7]張丹妮,耿爽,鞠志杰,等.蟲類藥在婦科臨床的應用[J].吉林中醫藥,2003,23(7):56.

[8]肖修俊.運用土鱉蟲雜病治驗4則[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3,3(4):45.

[9]李明,武繼彪,劉聰聰.水蛭的臨床應用綜述[J].中醫研究,2006,19(8):62.

【關鍵詞】動物藥;藥性特點;臨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