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污染與健康關聯研究
時間:2022-04-21 03:37:00
導語:室內污染與健康關聯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闡述了室內空氣污染的定義、種類、來源、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了燃燒產物、被動吸煙、VOC、甲醛、氡及其子體、室內微生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探討了白血病、“大樓綜合癥”與室內空氣污染的關系。指出由于我國建筑裝修(飾)行業管理不到位,法律、法規不健全,建材質量在整體上落后,未能與經濟的高速發展同步,且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使得室內空氣污染問題突出,對人體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提出了嚴格我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的建議。
關鍵詞:室內空氣污染物甲醛苯系物總揮發性有機物人體健康大樓綜合癥嚴化標準
1引言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綜合國力得到明顯增強,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居民住房條件也得到很大改善。然而,由于我國建筑材料的質量、建筑行業的管理、標準法規的執行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以及建筑裝修(飾)行業人員缺乏環境保護理念,使得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成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筆者在20世紀80年代末曾做過上海室內環境空氣污染情況調查及對策研究的課題(簡稱“室內”)。“室內”的成果對全面認識“燃煤型”室內空氣污染狀況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了定量概念,對上海家庭用能盡快實現燃氣化起到了推動作用。
目前的室內空氣污染主要由室內裝修涂料、油漆和人造板材及其家具釋放的污染物(VOC、笨系物、甲醛等)所造成,屬“化學型”室內空氣污染。要從根本上消除污染,就必須從源頭抓起,只有裝潢(飾)材料和裝飾理念“綠色化”,才能凈化室內空氣。
2室內環境空氣污染物及其相關概念
2.1室內環境空氣污染定義
室內環境空氣污染是指由于人類的活動造成住宅、學校、辦公室、商場、賓旅館、各類飯店、咖啡館、酒吧、公共建筑物(含各種現代辦公大樓)以及各種公眾聚集場所(影、劇院等)內化學和生物等因素的影響,引起對人體的不舒適或對人體健康產生了傷害(如急性傷害、慢性傷害以及潛在的傷害)。
室內空氣污染物超標不超標,僅是人為的一種量的描述,實際情況可能比這種描述更為復雜、且因人而異,由于“生物多樣性”的緣故,個體對污染物的敏感度大相徑庭。
2.2室內環境空氣污染物
2.2.1室內環境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室內環境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有:
(1)室外大氣污染物通過空氣對流、擴散進入室內;
(2)室內燃料的燃燒,烹飪;
(3)建筑物結構中相關建材、人造板材(含“復合地板”及其下鋪放的泡沫塑料)、室內裝飾物(如墻紙、地毯、隔熱材料等)和現代家具等的有害物釋放;
(4)與人在室內一切活動有關的人為排放源(如衣著、吸煙[1]、化妝品、殺蟲劑、空氣清新劑、廚房油煙氣等);
(5)人體自身的排泄(呼吸、出汗、打噴涕、咳嗽、排泄等);
(6)涂料、油漆中揮發物。
2.2.2室內環境空氣主要污染因子
目前已知的主要室內環境空氣污染物有如下幾種:
(1)CO生活燃料的燃燒(燃煤、城市管道煤氣、天然氣)產生;
(2)顆粒物室內顆粒物主要來源由3部分組成:室外顆粒物隨空氣流動進入室內,室內燃料的不完全燃燒,抽煙和人在室內的活動;
(3)NOx室內燃料燃燒是室內NOx的重要來源,此外還有室外空氣的擴散(尤其是地面呼吸帶的機動車尾氣);
(4)SO2室內燃煤的家庭其SO2污染主要來自于燃煤,其次才是室外大氣的擴散;燃氣戶室內SO2主要來自于室外大氣環境的擴散,其次才是煤氣的燃燒;
(5)甲醛(HCHO)就目前而言,國內居民居室內甲醛主要來源是室內裝飾(修)物,此外還會存在于涂料、各種人造板材(細木工板、多層夾板、刨花板、密度板、復合地板、強化地板等)包括用其制作成的家具中,以及纖維板、泡沫塑料等以及各種墻紙、化纖地毯、窗簾及免燙型衣服中;
(6)VOCs(主要包括苯系物、烴類、酯類和酮類)主要來自房內涂抹油漆的地板(含復合地板及下方鋪墊的泡沫塑料)、家具,以及各種使用油性涂料的墻壁、天花板、壁櫥,另外還有室內空調機中制冷劑的泄漏;
(7)CO2主要由人在室內活動時產生;
(8)氡氡及其子體作為室內空氣中主要污染物之一,已引起各國學者的重視。氡的污染主要來源于各種磚、天然石材建筑材料,并與建筑物下方地質環境、土壤有關[2]。
(9)氨氨在水中溶解度極大,因此,如房屋建造時水泥中防凍劑氨加量過多,會影響人體的健康,主要刺激人的眼球和呼吸道。氨污染通常在北方較嚴重。
3國內外室內空氣污染研究概況
3.1國外研究概況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各發達工業國都致力于治理大氣污染和研究大氣污染所造成的健康效應問題。隨著大氣污染的有效治理,20世紀70年代初,發達國家環境和衛生學家開始注意起室內空氣污染及其引起的健康效應問題。據科學統計,現代人一生有80%以上時間是在室內活動,其中嬰幼兒、老弱病殘者在室內的時間更長。
20世紀70年代后,國外開始重視室內空氣污染的監測,并取得大量數據,發現某些室內污染物的濃度比室外高;80年代初,美國環保局(EPA)實施了一項5年總暴露評價方法研究(TEAM)[3],在美國城市中測量了600個人對20種有毒和致癌化合物的個人暴露量,其中包括世界上2個化學制造和石油精煉最集中的地區(貝永一伊麗莎白和洛杉磯)。然而,即使在這些工業地區,對多于12種的占優勢的化合物中的每一種,室內的平均個人暴露量也超過室外濃度的200%~500%。
美國EPA曾調查了37313戶居室,發現1/4的居室氡濃度超過4×1012Ci/L[1]。
世界衛生組織(WHO)自1979年4月在荷蘭召開“室內空氣質量與健康”會議至今,已召開了近20次會議;“室內空氣質量與氣候”國際會議自1978年起,每3年召開1次,至2002年已召開了9次,通過研究室內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使人們關心室內環境問題[4]。
3.2國內研究概況
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室內空氣污染與健康的研究,80年代主要研究室內燃料(煤)所造成的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90年代中后期至今,尤其是近6~7年,室內空氣污染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已成為學術界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我國是煤煙型1)大氣污染,許多污染物室外、室內都有。由于我國近50%人口仍在室內燃煤和燒生物質燃料,較多污染物(如CO、SO2、NOx等)的濃度室內大大高于室外。20世紀90年代中期前的上海室內空氣污染嚴重,究其原因就是燃煤。
由于中國人飲食習慣的特殊,每天要起油鍋,煎、炸、煮、炒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相當普遍。主要污染物除了VOCs[5,6]外,還包括油脂的裂解產物—多環芳烴(PAHs,屬半揮發性有機物-SVOCs),以及油脂(主要為直鏈烷烴、脂肪酸、脂肪醇類)[7,8]。
4室內環境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4.1燃燒產物的影響
有關家庭燃料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報道很多,發達國家做了很多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結果表明,某些污染物室內、室外濃度差異很大。在我國,有研究證明,室內燃煤污染引起
1)張慧明.中國燃煤工業鍋爐二氧化硫污染綜合防治對策.首屆中國可持續消費與生產國際論壇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3學術年會論文匯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3.11.236~237.
人群呼吸系統癥狀和疾病增加,冬季時可吸入顆粒物(PM10)、SO2、CO濃度通常超過大氣衛生標準的限值。鑒于我國燃煤污染空氣的特點,近年來國內不少學者仍在進行燃煤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流行病調查和毒理學實驗。
20世紀80年代末,許多學者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秦鈺慧[9]等在我國4個城市調查了燃燒所造成的室內污染對兒童呼吸系統的影響,發現生活于燃煤家庭的兒童對PM10、SO2、CO的個體接觸時間加權平均高于燃氣家庭。某些呼吸系統疾病患病率也是前者高于后者。王黎華等調查了北京市40~65歲做飯的婦女,煤爐戶婦女呼吸系統癥狀出現率為50.4%,燃氣為40.4%(P<0.05),相對危險度(RR)為1.94。李國良等在上海比較了燃煤居民和燃氣居民的慢性支氣管炎患病率,前者為27.08%,后者為7.5%(P>0.01)。汪國雄等在南京的調查結果表明,燃煤戶居民血中碳氧血紅蛋白(COHb)的含量高于燃氣戶,而7~8歲兒童外周T淋巴細胞數則是燃煤戶組低于燃氣戶組。趙大余、載成都的研究表明,燃煤戶兒童肺低容積處流量V25、Vmaxpec明顯低于燃氣戶家庭兒童(P>0.01),作者認為燃煤引起的室內空氣污染可引起兒童呼吸系統小氣道阻力增加。張曉明等在河北承德觀察了燃煤與供熱區人群健康的差異,發現燃煤組學生冬季呼吸道疾病患病率77.78%,與供熱相比,相對危險度為1.55,歸因危險度27.78%。燃煤組學生唾液溶菌酶含量、唾液免疫球蛋白(S1gA)水平降低,肺胞氣中一氧化碳(CO)和血液碳氧血紅蛋白(COHb)含量增高,燃煤組學生肺功能各項指標低于供熱組。關于室內燃煤污染與心血管病的關系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上海醫科大學俞順章等[10]對上海900多名工人進行了為期12年的追蹤觀察,結果有24人死于中風(死者原無心臟病和中風史),分析結果表明,除了舒張壓、年齡和吸煙外,室內燃煤污染是一項獨立的危險因素。
空氣污染和肺癌的關系,國內外作了大量研究。一般認為以吸煙、職業因素和肺癌的關系比較肯定。我國云南省宣威縣居民肺癌死亡率居全國前列,1973~1975年調查全縣肺癌死亡率為26.23/10萬。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利用生態相關的研究方法進行了宣威農村居室內B(a)P污染與人群肺癌死亡率之間關系的定量研究,結果表明,不同農村居民室內空氣中B(a)P濃度與相應公社人群肺癌死亡率間呈現較明顯的暴露-反應關系。原因是宣威農村農民習慣在室內挖坑當爐灶,不安裝煙囪,燃燒不充分,通風又不良。后經過改造爐灶,安裝煙囪,現在人群肺癌發病率明顯下降。這些都證實了當地使用無煙囪灶膛、長期燃燒煙煤造成室內以B(a)P為指標的多環芳烴污染是宣威肺癌高發的主要原因[11~13]。據歐小蘭,杜應秀報道[14],20世紀80年代,廣州的室內空氣污染明顯高于室外,其主要來源是廚房中的燃煤,燃煤可導致家庭主婦尿中B(a)P濃度增加。病例對照研究表明,婦女接觸煤煙塵誘發肺癌的相對危險度高達14.52。此外,烹調油煙的健康效應問題也得到了重視,高玉堂等報道[15],上海市區女性肺癌可能與廚房小環境污染有關。研究結果表明,某些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半干性油(如菜油和豆油),在高溫加熱后(菜油230oC以上)產生的油煙凝聚物有致變性,菜油的致變性大于豆油,并有潛在致癌性。
另據報道,我國四川、湖北、湖南、河南、遼寧等省最近又發現因煤含氟量高而污染空氣和室內煤煙污染食物型(如玉米、辣椒等)氟骨癥。上述地區煤中氟含量為190~665mg/kg,室內空氣氟濃度0.016~0.066mg/m3,糧食蔬菜中氟含量0.36~14.5mg/kg,而水中氟量均低于1mg/L,但都不同程度地發生了煤煙型氟中毒。
需強調指出的是,由于家庭燃煤、燃氣導致急慢性CO中毒問題亦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國在這方面尚無完整的資料。2002年高紅霞等[16]根據1988~1998年的大氣污染物(SO2、NOx、TSP、CO)監測資料,對唐山工業區(污染區)和相對清潔區(對照區)7~15歲學齡兒童656人和712人進行了局部非特異免疫功能[唾液溶菌酶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肺功能[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氣容積(FEV)、25%、50%和75%用力肺活量呼氣流速(V25、V50、V75),最大通氣量(MVV)]進行檢測并開展問卷調查。結果污染區大氣SO2、NOx和TSP均顯著高于對照區(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顯示,除SIgA外,其他指標均與生理因素有關,其中主年齡呈正相關(t=5.130~9.698,P=0.0001),唾液溶菌酶,SIgA、VC、FVC、MVV、V25、V50、和V75主要與空氣中NO或SO2濃度相關(P=0.0005~0.0086)。結論為空氣污染可導致兒童局部非特異免疫功能及肺通氣功能降低。2003年席淑華等[17]對本溪、沈陽、大連采取整群抽樣調查,隨機選取300名1~6年級的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監測兒童上呼吸道菌群和機體免疫功能。結果為大氣污染可使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降低,IgE水平以重污染區為高;重污染區兒童咽部菌群密度顯著高于輕污染區兒童,并出現了非正常細菌;重污染區兒童咽部正常菌群——甲型鏈球菌的檢出率顯著低于輕污染區。結論為大氣污染能使機體免疫水平發生變化,IgE可以作為篩選過敏人群的早期監測指標,兒童上呼吸道甲型鏈球菌可作為檢測的指示菌。
4.2被動吸煙的影響
據統計,全中國煙民有3.2億人,估計每年有50萬人死于吸煙。在一些公共場所,煙霧的濃度會很高,吸煙者受的危害很大,但不吸煙者暴露在煙霧里而成了間接吸煙者,其所受的危害更大。究其原因是,煙草在燃燒中會產生PAHs、亞硝酸胺、醛類、酮類、尼古丁等致癌物[18]。
自1981年日本Hirayama和希臘Trichopoulos等報道丈夫吸煙其妻子的肺癌危險性增高后,被動吸煙與肺癌的關系引起了專家的關注。Wells在一篇文獻綜述中報道,女性被動吸煙患肺癌的相對危險性為1.40(綜合16個病例對照研究文獻得出),男性被動吸煙者患肺癌的相對危險性為1.16(綜合5個病例對照研究得出)。國內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耿貫一等在天津的病例對照研究結果表明,女性被動吸煙患肺癌的相對危險性為2.16。高玉堂等報道,丈夫為吸煙者的不吸煙婦女中,患肺癌危險性隨同與吸煙丈夫居住年限呈上升趨勢。
在被動吸煙與心血管疾病關系的文獻中,Svendsen和Helsing的2篇前瞻性研究文獻較為引人注目。Svendsen等在美國對1245名已婚不吸煙男性進行了6~8年的追蹤觀察,結果發現吸煙妻子的丈夫與不吸煙妻子的丈夫相比,發生心血管疾病相對危險性為1.48,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相對危險性為2.11。Helsing等在華盛頓州對462名不吸煙男性和14873名不吸煙婦女進行了12年的跟蹤觀察,在調整了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年限和住房質量等因素后,發現男女性被動吸煙死于心血管疾病的相對危險性分別為1.31和1.24。此外,在女性中還發現了明顯的劑量反應關系[9]。
被動吸煙對嬰兒和兒童的危害幾乎為各國學者所公認。吸煙家庭中嬰兒和兒童與不吸煙家庭的嬰兒和兒童相比,被動吸煙的健康效應主要表現在:(1)出生后第1年內的嬰兒支氣管疾患和肺部疾患住院率高;(2)1~2歲嬰兒呼吸系統患病率高;(3)慢性咳嗽和咳痰者多;(4)肺功能受損;(5)中耳炎患病率高。國內鄧勇莊[9]在上海調查了3767名10~14歲健康兒童的肺功能,被動吸煙組FVC、FEV比非被動吸煙組降低5.1%~6.8%,PEF、V75、V80、V25比非被動吸煙組降低3.6%~23%。張本延在武漢的調查也獲得了近似的結果。
4.3VOC的影響
涂料、油漆釋放出的有機物經呼吸道能引起人眩暈、頭痛、惡心、胃脹、胃痛、皮膚出現丘疹等癥狀。對眼和鼻有刺激作用,嚴重時可引起氣喘、神志不清、暈厥、嘔吐及支氣管炎等;對過敏體而言,出現癥狀更明顯、在低濃度時就會有反應,濃度高時甚至危及生命。長期低濃度接觸會使人體產生全身變態反應,甚至會造成居室人員患上癌癥,對兒童而言,會引起白血病。許多國內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初步得出結論:剛裝修的房屋室內污染嚴重,嬰幼兒童患白血病及淋巴瘤的發生率相當高[19,20]。
4.4甲醛的影響
甲醛的沸點為19℃,它對眼粘膜、鼻和上呼吸道都有強烈刺激作用。當甲醛濃度達0.13mg/m3時,可刺激咽部和肺上部;濃度為0.30mg/m3時,氣喘病人和兒童會面臨威脅。動物實驗,大鼠連續吸入甲醛(濃度19.6mg/m3)24個月后,有45%大鼠發生鼻腔癌。據報道,甲醛濃度對人體的影響,在新建住宅內主要表現為眼刺激。據Randen等報道,室內甲醛濃度為0.47mg/m3時,對眼就有刺激。室內甲醛濃度達0.27mg/m3時,對幼兒有明顯的影響,其后的6個月間,時有眼疼、癢發生。因此作者認為室內甲醛年平均濃度應為在0.13mg/m3以下。目前在人群流行病學調查中已經明確證明甲醛對人有致癌性,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已于2004年在相關國際會議上將甲醛作為致癌物對待,將其編入1組——對人是致癌的物質(Carcinogenictohumans)[19]。甲醛在室內的最高允許濃度,法國、日本、意大利、荷蘭均定為0.12mg/m3,我國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50325—2001)和“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分別規定民用房為0.08mg/m3、0.10mg/m3,但二者間有很大的區別。前者為房屋裝修完后,門窗關閉1h,雖為強制性標準,但門窗關閉時間太短,明顯太寬松。后者雖為國家標準,門窗關閉時間也明顯延長(12h),但因為是推薦性標準,沒有強制性。為此,建議對這2個標準進行符合實際的修改。
我國室內低濃度甲醛接觸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據福建王志強等調查,室內低濃度甲醛對人體產生急性不良影響,表現為頭暈、頭痛、失眠、眼、呼吸道咽喉刺激、口渴、惡心等癥狀。調查為具有中央空調的賓館、客房(甲醛濃度0.068mg/m3),值班室(0.055mg/m3),濃度處于低限,故產生癥狀強度較弱,與甲醛所產生的急性效應是一致的。各種癥狀在下班離開場所后其緩解率為30.8%~82.7%,此規律與Olser報道相符。鑒于賓館內無燃煤或其它特殊污染源,現場工作人員的發病癥狀應歸于室內甲醛污染所致。)
4.5白血病和室內空氣污染
白血病是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居兒童惡性腫瘤死亡率的首位。近年來兒童白血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孫曉東等對2001年1月~2003年7月間蘇州兒童醫院的新發白血病例進行調查[20],共117例,其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95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22例。
本調查中白血病以ALL常見,學齡前兒童占多數(57.3%),ALL和ANLL均顯示男孩多于女孩,總的比例是1.72:1。
調查結果顯示[20],白血病兒童在發病前有家庭室內新裝修或新漆家具的比例分別為48.7%和47.0%,均高于對照組兒童。對照組也可能與有害揮發性物質接觸,而白血病組較對照組比例更高,顯示室內空氣污染的危險度更大。在調查過程中,許多白血病兒童或其家長反映他們房屋新裝修后刺激性氣味重,或是母親懷孕期間有過新裝修特別是油漆家具,有些兒童的父母本身有職業接觸。裝潢材料中苯、甲醛等有機溶劑含量超標可能是其原因。
早在20世紀30年代,動物實驗即已證實苯可致白血病,目前就其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苯經細胞色素P450同工酶2E1(CYP4502E1)和髓過氧化物酶(MPO)作用形成苯醌、苯三酚等毒性代謝產物,而谷胱甘肽巰基轉移酶(GSTs)則是重要的解毒酶。在GSTμ基因缺失的情況下,苯致白血病患者和白血病患者的總酶活性降低,而在GSTμ基因攜帶時則與對照組的差異不明顯,顯示了GSTμ基因缺失、GST總酶活性改變是苯致白血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苯的代謝產物還可導致5號和7號染色體長臂的缺失,與髓性白血病的發生相關。
室內裝修和油漆家具產生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是室內空氣中的常見揮發性有機物。裝潢時居室空氣中甲醛、苯、二甲苯均嚴重超標,通常幾個月后甲醛濃度仍然超標。由于污染物釋放有很長的殘留期,因而對室內居住人員,特別是對成長發育中兒童的健康易產生影響。
孫曉東等的調查證明[20],居住環境污染方面的白血病組高于對照組。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表明白血病發生與外在的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因素有關,也與內在遺傳因素有關。
4.6氡及其子體的影響
氡及其子體作為室內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已引起各國學者的重視[10]。222氡的短半衰期子代產物(又稱子體)皆為固體,可吸附于塵粒上而被吸入呼吸道,其中218釙和214釙在衰變時可放射出α粒子,作用于局部肺組織細胞。氡氣對人體的早期健康效應不易察覺,但長期接觸氡氣可以致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19]已確認氡及其子體對人有致癌性,已將其編入1組。
據報道,美國人的肺癌原因中,氡氣僅次于吸煙名列第2。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環保局(EPA)在一項科技報告中將氡列為最危險的環境致癌因子。EPA估計,在美國每年大約有20000例肺癌死亡者與氡暴露有關[10]。有些學者根據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委員會(UNSCEAR)得出的室內氡負荷平均值及氡所致肺癌危險性的平均值對民主德國肺癌發病率進行了估算,約有10%的肺癌患者是由于室內吸收氡所致。另外,關于氡及其子體可增加支氣管癌和鼻咽癌的發病率也有不少報道。
國內孟文越[22]曾對沈陽市人防工程內γ照射率氡及其子體濃度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如與遼寧省室內均值相比,人防工程內的平均γ照射率高5%,222氡年度高80%,氡子體濃度高18%。若按每人在人防工程中工作8h,每年工作300d計算,則人員所受最大年照射量約是室內外本地所致年輻射量的3.7倍,據此推算室內人群肺癌的發病率也將增加2.7倍。
于秋英[21]也曾對沈陽市地下室進行氡氣濃度的調查,氡濃度算術平均值為293Bq/m3,高于地面建筑物室內氡濃度20余倍。
4.7室內微生物的影響
室內污染空氣存在一些病原體,有時可導致某些傳染病,如流感、麻疹、結核、流腦、猩紅熱、白喉、百日咳、軍團病等傳播。另外,對鋪地毯的室內環境,空氣中的塵螨(Mites)將會很多,由于室內缺少陽光,螨蟲和其他霉菌的滋生是難以避免的,尤其在南方,在雨季特別是氣壓低和濕度大的日子里,在中央空調系統、分體式空調中還會滋生軍團菌。
文獻報道,螨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室內環境,其分泌物有致過敏物。螨的主要寄生場所為床上用品和椅套、沙發等[22]。
4.8“大樓綜合癥”(SickBuildingSyndrome,SBS)
目前我國辦公室大樓的高層建筑幾乎都采用全封閉式,完全利用中央空調系統調節室內的空氣環境。不少人在此種封閉辦公樓內工作后會出現眼喉刺激、鼻塞、頭痛、頭暈、惡心、胸悶、乏力、皮膚干燥、嗜睡煩躁等癥狀,有的還有低燒,統稱之為“大樓綜合癥”[4,23]。WHO指出,根據現有文獻估計,目前世界上將有近30%的新建和整修的建筑物受到SBS的影響,大約有20%~30%的辦公室工作人員經常被SBS癥狀所困擾,從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出現SBS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認為是(中央)空調系統中調節濕度的濕化器和曲折彎曲而又漫長的空調管道系統受到細菌、霉菌或阿米巴等污染,某些人對這些微生物或其內毒素所產生變態反應,出現有關癥狀;某些辦公大樓內鋪滿地毯,由此帶來了塵螨的污染和侵害;也有由于室內建筑材料或陳設物包括各種辦公用品和器材使敏感人群眼、鼻、喉、皮膚易受刺激;此外,與大樓內人們自己體內排放的污物相關,包括各種VOCs和CO2;亦有人認為這是與室內空氣負離子不足有關。
5結語
室內空氣污染的形式和狀況伴隨經濟發展而變化。我國室內空氣污染的演化正在經歷一個歷史性的變化過程,目前居民居室已從生物質燃料污染、“燃煤型污染”向“化學型污染”轉換;而現代化辦公大樓內正在發生SBS癥狀。在農村,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燃煤、生物質燃料污染仍然比較普遍。
要嚴格我國室內裝修建材(含人造板材、涂料、油漆、合成膠水、石材等)、家具等的揮發物排放標準,以及室內空氣的質量標準,從源頭上消除污染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筆者認為,在城市現代化辦公樓內,SBS是各種污染因素綜合作用下產生的結果,原因有多種,主要是新風量不到位(包括質量和數量),新風凈化和回風方式不當[24],使各種污染物得以在室內聚集,包括人體自身的排泄物,從而影響人的舒適度(個體有差異)和健康。因此,從質量和數量上滿足生活在大樓內的每一個人的身體(生理)需求,就能避免SBS的發生。
6參考文獻
1曹守仁.室內空氣污染與測定方法.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89,1.
2周中平,趙壽堂,朱立,等.室內污染檢測與控制.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5.
3LanceWallace.SurprisingResultsfromanewwayofMeasuringpollutants.EPAJournal,1987,13(5):15~16.
4孫勝龍.居室污染與人體健康知識問答.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2.
5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室內環境與健康.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10):90~92.
6賈克琳.室內裝修材料中甲醛釋放規律研究進展.環境與職業醫學,2004,21(6):493~494.
7王凱雄,朱杏冬.烹調油煙的成分及其分析方法.上海環境科學,1999,18(11):526~528.
8方明,陳澤強,郭志剛,等.PM2.5氣溶膠的化學特性及對健康的影響.上海環境科學,2002,(12):81~83.
9秦鈺慧.室內空氣污染的研究.環境與健康雜志,1991,8(3):100~101.
10何興舟.室內空氣污染的健康效應.環境與健康雜志,1991,8(1):17.
11崔九思.室內空氣污染檢測方法.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11:70~71.
12孫勝龍.居室污染與人體健康知識問答.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2):51.
13MumfordJL,ChapmanRS,HarrisDB,etal.IndoorairexposuretocoalandwoodcombustionemissionassociatedwithahighlungcancerrateinXuanWeiinChina.Environ.Intern.1989,15(1~6):315~320.
14歐小蘭,杜應秀.家庭主婦肺癌與生活用煤的關系.環境與健康雜志,1989,(1):4~6.
15高玉堂.上海市672例女性肺癌病例對照研究.腫瘤,1986,7(5):194~197.
16高紅霞,張艷淑,高云霞,等.空氣污染對兒童部分免疫及肺通氣功能的因素分析.環境與健康雜志,2002,19(3):204~205.
17席淑華,孫文娟,葉麗杰,等.大氣污染致兒童免疫功能損害效應的研究.中國學校衛生,2003,24(5):447~449.
18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室內環境與健康.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10):90~92.
19猶學筠譯,顧祖維校.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最新公布的對人體致癌性總評價表(2).勞動醫學,1999,16(3):196.
20.孫曉東,柴憶歡,鄧海貞,等.兒童白血病發病因素調查研究.中國航天醫藥雜志,2003,5(6):1~3.
21于秋英.沈陽市地下室氡氣濃度及所致人體輻射劑量地調查.中國公共衛生學,1991,10(3):143~144.
22EdelbertBischoff.Sourseofpollutionofindoorairbymite-allergen-containinghousedust.EnvironIntern.,1989,15(1~6):181~192.
23崔九思.室內空氣污染監測方法.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11.
24徐文華,韓華.空調系統對室內空氣品質的影響及改進對策.上海環境科學,1999,18(5):208~209.
- 上一篇:深究色彩語言在影視創作中的情感傳達
- 下一篇:談論初中法制學習功能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