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的應用分析
時間:2022-06-17 11:26:34
導語: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的應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與藥學分析。方法選取我院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并出現不良藥物反應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阿奇霉素不良反應患兒年齡分布:2~3歲患兒占比高于其他年齡段患兒;用藥方式對比:靜脈滴注不良反應高(P<0.05);藥品劑型對比:主要為注射劑;不良反應系統分布主要為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與皮膚系統;藥物不良反應嚴重程度對比:輕度54.44%、中度27.78%、重度17.78%。結論阿奇霉素在臨床使用中易與部分藥物產生不良反應,對患兒神經系統、皮膚系統以及消化系統造成影響。醫(yī)院因當加強對用藥過程中的安全監(jiān)督,積極做好藥學研究工作。
關鍵詞:阿奇霉素;不良反應;藥學分析
阿奇霉素是臨床中較為常用的抗生素,該藥物屬于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通常被用于兒科患兒肺炎支原體與皮膚軟組織損傷等疾病的治療。由于阿奇霉素的用藥范圍較廣,因此在藥物使用中,部分患兒出現了嚴重的不良反應[1-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取我院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并出現不良藥物反應患兒為觀察對象,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齡5個月至14歲,平均(7.35±3.12)歲。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因接受阿奇霉素治療而引起不良反應;患兒臨床資料保存完整。排除標準:患有先天性疾病患兒。1.2方法。對90例患兒臨床資料采用回顧性分析,對患兒的性別、年齡、藥品劑型、給藥途徑、不良反應累及系統及嚴重程度進行歸納,并總結患兒臨床中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的藥學理論要點。1.3觀察指標。觀察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的年齡分布情況;觀察阿奇霉素藥物不良反應的用藥方式;觀察阿奇霉素藥物不良反應的藥品劑型;觀察阿奇霉素藥物不良反應的系統分布;觀察阿奇霉素藥物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
2結果
2.1觀察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的年齡分布情況。阿奇霉素不良反應患兒年齡分布,2~3歲患兒占比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患兒,見表1。2.2觀察阿奇霉素藥物不良反應的用藥方式。用藥方式對比,靜脈滴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口服用藥發(fā)生率(P<0.05),見表2。2.3觀察阿奇霉素藥物不良反應的藥品劑型藥品劑型對比,造成不良反應的藥品主要為注射劑,占比47.78%,見表3。2.4觀察阿奇霉素藥物不良反應的累及系統分布。不良反應系統分布主要為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與皮膚系統,見表4。2.5觀察阿奇霉素藥物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藥物不良反應嚴重程度對比:輕度54.44%、中度27.78%、重度17.78%,見表5。
3討論
在兒科的臨床研究中,阿奇霉素是較為常用的抗生素類藥物,通常被用于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與皮膚軟組織損傷等疾病。該藥物具有較好的抑菌效果,能夠有效抑制病原菌轉肽過程,被廣泛運用于對患兒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3-4]。阿奇霉素在對患兒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療效,但在使用中與部分藥物出現不良反應,特別是在對兒童的治療中,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高。本次研究中針對我院90例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出現不良反應的患兒進行分析,取得以下結果:阿奇霉素不良反應患兒年齡分布:2~3歲患兒占比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患兒;用藥方式對比:靜脈滴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口服用藥發(fā)生率(P<0.05);藥品劑型對比:造成不良反應的藥品主要為注射劑;不良反應系統分布主要為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與皮膚系統;藥物不良反應嚴重程度對比:輕度54.44%、中度27.78%、重度17.78%。因此,我們認為,在對患兒的治療中,2~3歲年齡段為主要不良反應發(fā)生群體,且主要因靜脈滴注藥劑而造成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本次研究中所取得的結果與阿奇霉素不良反應相關研究結果相似[5-6]。通過對阿奇霉素藥物研究得知,阿奇霉素在對患者的治療中,會導致患者胃腸道菌群出現失調的情況發(fā)生,從而引起患者胃腸道平滑肌劇烈收縮,加快胃腸道蠕動,從而導致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因此可以認為,對患兒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進行阿奇霉素藥物治療存在較大的治療風險。建議對患兒采用口服阿奇霉素的方式進行治療[7-8]。為了提高阿奇霉素對患兒的療效,在對患兒進行阿奇霉素治療時應當嚴格遵守藥學監(jiān)護工作,包括以下幾點:(1)對阿奇霉素藥物的適用條件進行嚴格規(guī)定:對患兒采用阿奇霉素藥物治療前,需要對患兒行藥敏實驗、細菌培養(yǎng),并對患兒是否存在過敏史進行確定,并且在對患兒的治療中,對藥物的選擇需要慎重進行。(2)對藥物的使用方式進行監(jiān)督:通過研究得知,阿奇霉素最安全的使用方式為口服治療,而對藥品的劑型選擇盡可能采用干混懸劑。在患兒進行藥物服用時,將干混懸劑加水后充分搖勻,隨后進行口服治療,這種方式更方便對藥劑量進行掌握[9-10]。
綜上所述,通過阿奇霉素對患兒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行分析,從而積累對患兒采用阿奇霉素進行治療的經驗,在治療時盡可能避免采用造成不良反應風險較大的方式對患兒進行治療,為加強阿奇霉素治療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參考。
作者:李嶸波 單位: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大連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