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多處骨折治療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18 05:11:00
導語:肢體多處骨折治療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多發骨折;早期;內固定
[論文摘要]目的:報道多發骨折內固定治療的優點。方法:系統回顧2000~2006年早期手術治療的60例多發骨折,分析了不同時間、不同內固定方法的優缺點。結果:60例中,58例療效優良,2例療效差(1例因血管吻合失敗而截肢,1例骨髓炎)。結論:早期有效的內固定手術對多發骨折病例療效確切,并發癥少。
隨著社會的進步,交通運輸和機器的發展,創傷日漸增多且嚴重而復雜。多發性骨關節損傷的發生率逐漸升高,四肢骨折尤為常見,本文回顧性分析了2000~2006年手術治療的60例肢體多發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認為早期內固定治療肢體多發性骨折具有療程短、功能恢復好、并發癥少的優點。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43例,女17例。年齡11~68歲,平均31.5歲。其中20~50歲45例,占75%。致傷原因:交通傷43例(71.7%),壓砸傷12例(20.0%),墜落傷5例(8.3%)。其中開放性骨折40例(55處),占66.7%,關節內骨折15例(20處),占25.0%。60例骨折共130處,平均每人2.17處。其中失血性休克12例,顱腦損傷15例,內臟損傷5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5例6處,合并主要血管損傷5例5處。
1.2治療方法
130處骨折中118處行內固定術,其中急診手術52處(44.1%),1周內手術60處(50.9%),3周內手術6處(5.0%)。手術方法有切開直視下復位,鋼板鏍釘固定,克氏針、斯氏針固定,外固定架固定,髓內針及交鎖髓內釘固定等。術后行早期功能鍛煉。
2結果
2.1治療結果
60例均獲隨訪6個月~3年,平均18.6個月。根據疼痛、骨折愈合、畸形、負重功能及關節活動度等指標判定治療結果,優良58例,差2例。
2.2并發癥
下肢高位截肢1例,系吻合血管失敗致肢體壞死所致;1例并發骨髓炎;畸形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3例(二次手術植骨后愈合);鋼板取出再骨折1例;關節功能差2例;術后并發肺炎2例,應激性潰瘍1例;無壓瘡及典型脂肪栓塞綜合征、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發生。
3討論
多發損傷具有致傷能量大、機制復雜、傷情重、并發癥多、死亡率高、護理難等特點。受傷者多為青壯年勞動者(本組20~50歲者占75%)。因此,多發骨折的及時診斷、早期正確處理,對挽救生命、減少并發癥、降低致殘率及病死率均顯得非常重要。
3.1診斷與治療應同時進行
多發骨關節損傷患者的特點是病情急且重,損傷部位多,開放傷與閉合傷并存,不同臟器損傷的癥狀、體征混在一起,患者又常主述不清,醫護人員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開放傷、明顯傷上,加之患者病情變化快,所以臨床上需邊搶救邊診斷,邊診斷邊治療,故可能出現誤診和漏診。而單側肢體多發骨折脫位更為明顯,這就要求接診醫生細心認真、責任心強、經驗豐富。正確處理好“急救、診斷、治療”三者關系,做到急救與診斷相配合,診斷和治療良性重復,全身系統檢查與局部重點檢查相結合,減少誤診,降低醫原性失誤。
3.2內固定的時機越早越好
只要病情允許,手術應早期進行,爭取一次多處骨折的穩定固定,利于防止骨折端出血、器官衰竭、感染等并發癥,便于護理和早期康復治療。本組60例均在3周內手術,其中1周內手術55例,無嚴重并發癥出現,證實了多發骨折早期內固定的優點。
3.3內固定方式的選擇應個體化
多發骨折內固定方式選擇除考慮骨折部位、類型外,還需考慮患者的一般情況、年齡、肢體的軟組織情況。只要能同時滿足骨折固定穩固,軟組織及骨折部位血運損傷小、操作簡單且手術時間短這三個要求的內固定材料和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療效。分析本組臨床資料筆者體會到鄰近關節或涉及關節處的骨折病情復雜,復位固定要求高。內固定材料的選擇要根據骨折類型和傷情的具體情況而定,決不能刻意追求某一種方式的固定。長管狀骨骨干的內固定理念已被公認為要強調保留局部軟組織血運、骨折處解剖復位和相對穩定的生物力學原則。鋼板接骨術具有直接復位、固定牢固、早期關節活動的優點,曾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但在大范圍臨床應用的同時出現了如應力遮擋、血運障礙及直接愈合難等缺陷。所以對粉碎性骨折,切開復位及鋼板內固定手術創傷大、破壞骨折塊血運,不宜采用。但只要適應證選擇得當,術中避免大范圍骨膜下剝離,盡量保留骨折塊血運,鋼板固定仍有確切療效,本組多例股骨、脛骨骨折用鋼板固定也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梅花針固定也存在骨折旋轉、分離、易斷針等問題。帶鎖髓內釘固定具有適用范圍廣、創傷小、固定牢固、并發癥少的特點,但靠近長骨遠端且裂隙延伸至關節處時、缺乏軟組織保護的脛骨開放骨折、兒童股骨干骨折及青少年骨干骨折仍是帶鎖髓內釘固定的相對禁忌證,而適用于外固定器或鋼板固定。
3.4軟組織損傷的正確處理
多發骨折常伴有軟組織損傷,對開放性骨折初期的清創處理非常重要,是預防感染、保障骨折愈合、恢復肢體功能的重要條件之一。外露骨質用健康的軟組織覆蓋,應避免張力較大的一期絕對閉合創口,根據病情選擇一、二期創口閉合。術前、術中、術后全身及局部抗生素的合理應用和正確的創口引流是保障創面愈合、減少感染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陸裕樸.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1.
[2]于建華,張鐵良.同側股骨干股骨頸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2002,22(5):304.
[3]蔡汝賓.對多發骨折脫位幾個問題的探討[J].中華骨科雜志,1991,11(3):181.
- 上一篇: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分析論文
- 下一篇: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1肢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