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健康教育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18 06:43:00
導語:糖尿病腎病健康教育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據統計,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發展為糖尿病腎病(DN)分別為25%~40%和5%~40%[1],微量白蛋白尿(MA)發生率約39%[2]。在ESRD透析患者中,DN約占1/3。導致MA的主要危險因素是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壓、吸煙和肥胖脂代謝紊亂等。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可預防延緩DN的發生和發展。
1.健康教育
(1)DN進展速度取決于患者對預防工作的態度、依從性及對病癥相關知識的具備程度。責任護士對于新入院的患者應熱情接待的,使患者盡快熟悉環境,主動與患者溝通和交流,從而對患者進行評估。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形式
①書面教育:運用科普科知識,科室內編寫一些資料,發放圖片,用宣傳欄形式供患者及家屬閱讀。
②小講課:每個月由護士長組織一次關于糖尿病知識系列小講課。
③隨機教育:有疑問時,立即給予糾正或解答。
④電話咨詢教育:患者出院后的情況用電話定期隨訪。
⑤趣味課題:患者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探討,開展有獎答疑。
⑥大型義診:聘請上級醫院知名教授授課、義診、咨詢和答疑。
2.預防及護理干預
(1)飲食護理
①控制每日總熱量:教會病人飲食的計算方法,三餐應定時、定量,不要隨意添加飲食量。
②指導患者蛋白質的攝入:許多臨床研究發現,高蛋白飲食可增加腎小球的高灌注和高過濾,引起腎臟肥大,使腎單位的工作負擔增加和結構損壞,還可以促進殘余腎單位腎小管高代謝;但過量限制蛋白攝入可引起低蛋白血癥、肌肉消瘦或營養不良。每日蛋白的攝入應根據患者腎功能的水平、營養狀況、攝食和消化能力以及飲食習慣等方面的情況而定。正常成人飲食蛋白的生理需要量最低限度為0.6g/(kg·d)。尿蛋白正常者一般在1.0~1.2g/(kg·d);早期腎病的患者,一般在0.8~1.0g/(kg·d);對臨床糖尿病腎病的應為0.6~0.8/g(kg·d);對尿毒癥肌苷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蛋白質攝入量應為0.6g/(kg·d)效果較好。有嚴重的低蛋白血癥時,白蛋白及必需氨基酸靜注是十分有利的。
③鈉鹽及電解質攝入:尿少血鉀高者應限制含鉀高的蔬菜水果;浮腫、尿少伴高血壓心力衰竭者嚴格限制鹽分和水量。(2)運動指導適當運動可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組織對糖的作用,改善血糖、血脂代謝,防治心血管并發癥。急性期患者必須臥床休息,注意勞逸結合、氣候變化,防止受冷,以免病情加重或復發,控制好血壓。
(3)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始終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長期病痛和治療給患者帶來了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患者產生悲觀失望等情緒。良好的社會支持能提高患者適應性行為,保持樂觀情緒。關心體貼病人,其明白經合理的治療和護理,早期是可以逆轉的。
(4)控制血壓MA增高的患者,存在腎小球高灌注、高過濾狀態。須嚴格控制血壓在正常水平。首選ACEI,必要時聯合用藥以延緩腎小球硬化的發生與發展。
(5)控制血糖血糖通過血流動力學作用、廣泛的糖基化作用、多元醇途徑、氧化應激及生長因子途徑等引起腎組織損害。嚴格控制血糖對延緩腎臟損害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6)控制血脂異常早在1982年,Moorhead[3]就提出脂類聚集可以導致慢性的腎損傷,近30年來多項的動物試驗和臨床研究都證明脂代謝紊亂還能促發腎小球硬化和緊小管間質損傷,與慢性腎臟疾病的發展有關,降脂治療可以減少腎損傷,保護殘余腎功能。
(7)個人衛生指導糖尿病患者易發生皮膚、口腔、泌尿系等感染,囑患者加強個人衛生,勤剪指、趾甲,保持口腔清潔衛生,保持皮膚完整和泌尿系、生殖系的潔凈。
(8)透析患者的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對年老、反應較差者床邊監護,注意血糖的變化,采用碳酸鹽透析液,高鈉續貫低溫透析。同時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注意休息,保證睡眠,預防感染,提高免疫力。
參考文獻
1.RossingP.Diabeticnephropathy:worldwideepidemicandeffectslfcurrecttrdatmentonnaturalhistoryCurrDiabRep2006;Dec,6(6):479-83.
2.ThonasMC,AtkinsRC.Bloodpressurelowering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diabetickidneydisease.Drugs2006;66(17)2213-34.
3.MoorheadJF,ChanMK,EI-NahasM,etal.Lipidnephrotoxicityinchronicprogressiveglomerularandtubulo-interstitialdisease.Lancet1982;2:1309-1311.
- 上一篇:民族醫藥發展管理論文
- 下一篇:網通局先進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