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治未病工作要素

時間:2022-04-28 10:24:00

導語:開展治未病工作要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展治未病工作要素

“治未病”詞語見于《內經》多篇論文,是指采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是中醫治則學說的基本法則,是中醫藥學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醫預防保健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準則。國家提出了從“治療疾病”向“預防疾病”重點轉變的“前移戰略”,這種健康維護理念的變化與中醫治未病的主導思想息息相關。2011年共下鄉開展“治未病”工作64次,人群涉及教師、公司員工、退休人員、社區群眾等共5000余人次。

一、遇到困難

1對“治未病”觀念茫然:溝通存在問題。現代人難以理解“未病”這個詞。什么叫未病?是未來的病?是沒有發生的病?還是即將要發生的病?還是治“胃病”?為了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中醫、使用中醫、享受中醫。我們用最近衛生部長陳竺在講話中強調:“長期以來中醫理論無法用現代語言描述,中醫的“未病”,可以用“亞疾病”來代替,這就是中醫的現代“話”。亞疾病就是,在健康和疾病之間,自我感覺到不舒服、難受,出現種種還不能確診為疾病的癥狀,這個階段就稱之為“亞疾病”?!皝喖膊±碚摗笔侵嗅t的辨證施治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研究成果。通過在亞疾病階段人體的各種癥狀表現,進行定性定量的數據結果,確定出中醫的病名(證候名),然后用藥食同源的無毒副作用的中草藥進行個性化的對癥調理,達到消除癥狀、恢復健康的目的。

2社會上不良風氣對開展“治朱病”帶來不忘影響2010年一段時間非常出名的張悟本,在媒體上宣稱“所有的毛病都是吃出來的,把吃出來的毛病吃回去”陪同交流15分鐘,收費2000元,還要預約掛號排隊到2012年,一天要吃一斤綠豆等各種荒謬理論,經中央電視臺曝光后,民眾發現張悟本純屬招搖撞騙,騙取錢財,一度對我們專家下鄉開展“治未病”工作極力反感,但是我們發現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上當呢?這一現象說明群眾對自身健康的渴求,對保健知識的缺乏,也說明我們中醫醫療行業送醫下鄉力度不夠,中醫醫療行業應該把科學可信的健康信息定期下鄉科普教育應作為一項職責。

二、方法

1找準下鄉開展“治未病”工作的切入點確定目標人群:今年開展“治未病”工作的首批人群是到我院健康體檢的客戶,首要任務是宣傳“治未病”理念,每一單位員工健康體檢結束后,配置健康體檢報告解答這項工作,順其自然切入到講“治未病”理論,授課結束后開展辯識中醫中藥體質工作委派專家:我院委派一名在本區內有一定影響力的中醫正主任專家,持有上海市健康教育大講壇資格的專家之一,又有本區科委任命的健康教育專家證書。

2堅持公益性堅持公益性,就要排除商業趨利性的干擾,我院開展的“治未病”工作堅持拒絕任何公司企業的贊助和拒絕協同任何公司推銷藥品和保健品,工作人員僅有醫院內適當給予補貼,因為任何帶有商業性質的活動都會對授課群眾帶有抵觸情緒甚至充滿警惕和反感。

3用心演講。目標明確,有的放失中醫養身方面的知識浩若煙海,針對不同人群授予不同內容,比如社區群眾,知識層次不是太高,一般不適合用普通話演講,就用當地俗語,主要講一些健康先天給的因素僅占20%、環境因素15%、醫生保健15%,50%自己身體要保養、疾病要靠預防,絕大多數病可防可治,灌輸人生平時心態要好,有錢不一定快樂等家和萬事興等理念,以便調整社區群眾的心理狀態;而針對一些教師、企業員工等知識份子,必須開課前認真準備好PPT在授課的同時給予演示,材料中配以一些圖片、視頻以增加授課者的記}乙力,今年治未病授課的演示稿有《中醫養生》、《冬令進補》、《中醫治未病理念概論》、《人體臟腑功能和調養》堅持互動。務求實效每次下鄉人企業開展“治未病”工作后必留1小時,與在場人員互相溝通,內容包括征求對授課講師是否滿意、內容是否需要等,對每位在場人群進行辯識體質工作,通過調查問卷,望、聞、問、切工作確定是九種中醫體質中哪種體質,送上所屬體質的飲食注意事項、經常免費開中醫調養處方總之,對于一所二甲中醫醫院來說開展“治未病”工作任道重遠,但是我們作為一名中醫醫務工作者必須用自身的行動從頭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漸開展“治未病”工作,送醫下鄉,幫助社會人群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樹立正確的中醫養生秘訣,人人樹立均衡合理的飲食,養成運動的習慣,按時睡眠,保持心情愉快和培養高抗壓能力,以便更好適應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