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與啟發綜合教學探討
時間:2022-07-07 09:18:02
導語:導入與啟發綜合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藥學是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功效和臨床應用的一門學科。它是中醫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的重要環節,是中醫專業的基礎學科之一,也是高等中醫藥院校各專業的必修課程。但由于中藥學內容復雜,涉及面廣,給中藥學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學生普遍反映藥味眾多,容易混淆,難以記憶,很多同學因此產生了畏難情緒,降低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導入”指各種知識點及學習方法的輸入,以教師為教學主體。而“啟發”則是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思維擴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潛力。隨著現代教學理念的不斷進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越來越為大家所接受,各種教學手段也逐步應用于教學之中。通過多年中藥學的教學,筆者感覺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導入知識與啟發思維相結合,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其學習主動性,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和習慣,對中藥學的教學大有益處。
1課堂教學中承前啟后,全程注重知識點的導入
在中藥學的教學中,由于藥物眾多,記憶量大,在每節課開始時,可先對上節課的主要內容進行小結,再開始新知識點的講解,以幫助學生鞏固記憶。在每節課臨近結束時,先對本次課中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消化,同時導入下一次課程的主要內容,督促學生進行預習。在授課過程中,注意對前面相關知識點的復習,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在知識點的導入過程中,盡量避免教師直述,而以問題開始,誘導同學進行思考,找出答案。比如在解表藥概述中,有關解表藥藥性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剛剛總論中學習的四氣、五味、歸經的內容,自己推論出解表藥物多以辛味為主,歸經多為肺經,而根據寒熱藥性不同,可以用于不同的表證。在知識點的導入過程中,還要注意形式的多樣,以免平輔直敘,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如每講解一個新藥前,以飲片標本或圖片導入,以增加學生對藥物的感性認識。應用與中藥相關的詩文典故、醫案醫話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同學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以視頻、聲頻、影像、動畫的方式展現藥物的特點及病證特點,通過直觀的場景,加深同學對知識點的記憶。
2注重學習方法導入
在中藥學的教學中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在課堂中盡可能多地將知識點傳輸給學生,造成學生的被動學習,卻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教師應該在課程之初就注意學習方法的導入,適時引導學生應用各種方法,靈活地進行學習。常用的學習方法如:歸納法(包括縱向歸納、橫向歸納)、比較法、推理法、聯想法等。如對于功效相似的藥物,可采用比較法,求同存異,在記憶相同功效的基礎上,再記憶藥物的各自特點。在同一章節中的藥物也可先記憶其共同功效,然后再突出每個藥物的不同之處。對于同學普遍反映的中藥功效較多,主治病證繁雜的問題,可選用推理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導入功效與主治病證之間聯系,讓學生具有根據功效推導主治病證,或根據主治病證推導功效的能力。比如在活血化瘀藥的講解時,在概述部分可先分析瘀血形成的原因,繼而介紹瘀血會導致的常見病證,重點突出活血化瘀的作用特點,讓學生掌握功效與適應證之間的推導關系。在具體藥物講解的時候再不斷鞏固有關活血化瘀功效與主治病證的相關內容,這樣不用每個藥的適應病證都去記憶,只要是活血化瘀藥學生就會聯系到瘀血所致的病證,簡化了記憶內容。同時也應注意,因為學生的個人特點不同,在各種學習方法的選取上也會有差異。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必千人一面。
3突出重點,抓大放小,啟發學生自主學習
中藥學的知識點較多,包括來源、性能、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課堂講授時如果面面俱到,無主次之分,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教師的教學重點應放在重要概念的闡述及學習方法的傳授上。對于難點和重點,應予突出,反復講授,務必使學生充分理解。而對于較好理解的內容,可以給學生自學的空間,但也應經常以習題或課堂提問等反饋信息的方式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教師應該轉變全盤灌輸知識的觀念,相信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如:改變每一章藥物結束后教師列表對本章藥物進行歸納的形式,將方法教給學生后讓學生自己進行比較總結,發現問題后再予以指導。學生通過思考加深了對藥物的認識,鍛煉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記憶,效率大大提高。
4課內課外相結合,互動中得到提高
傳統的教育往往注重課堂,而對學生課外的學習指導較少。特別是大學教育中,存在著老師上課一言堂,下課后也不注意與學生交流的情況。這樣的教學使教師不能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需求,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內容。因此,在課內課外的教學互動顯得非常重要。在課堂上,除教師講授教學內容外,還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如教師提問、學生提問、師生共同討論問題等。在課后,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在每章藥物結束之后,給學生布置一些復習思考題及基本練習題,以鞏固上課所學知識,并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發現其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以便今后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此外,充分利用博物館中藥標本室及藥物園的資源,帶領同學參觀,并可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復習鞏固,同時增加感性認識。在教學中,適時舉行中藥知識競賽,題目可從中藥基礎知識到臨床比較用藥、配伍應用等,還可讓同學自己出題,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5導入選題討論,啟發學生思維
中藥學是一門基礎學科,重點在基本概念的掌握,但同時也不應忽略學生的思維拓展及能力的培養。導入選題討論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課程學習之初,對學生進行分組。在總論的中藥基本理論學習結束之后,學生對于中藥有了基本的認識,即可讓各組學生在眾多選題中選擇有興趣嘗試并有能力完成的簡單課題。各組自行收集資料,組織討論,完成簡單論文,并提前預約課堂時間,選出代表進行課堂陳述,由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在此過程中,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尋找自己有興趣的切入點,對所查閱的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既完成了對課內知識的鞏固,同時又從課本中走出去,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選題方向。如中醫學專業的學生以臨床辨證用藥為主,中藥專業的學生則以藥物功用特性為主,護理、康復、營養等專業的學生則結合各自的專業特點,避免了中藥學教學在各專業教學中千篇一律的情況。通過以上導入與啟發相結合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快地掌握和應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找到興趣,從教材繁多的內容中解放出來,執簡馭繁地學好中藥學。也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教學,更注重授課的條理化、系統化。在教與學的互動中傳授知識、溝通思想、教學相長,使中藥學這門基礎學科真正為學生所接受,并受益于其中。
- 上一篇:摻偽麝香中藥學分辨方式
- 下一篇:中藥學人才培育體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