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藥師藥學監護探討

時間:2022-08-08 09:17:10

導語:臨床藥師藥學監護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藥師藥學監護探討

【摘要】目的科學合理地應用調節血脂藥,探討對血脂異常患者藥學監護的效果。方法選擇內科門診高脂血癥患者164例,隨機分為監護組82例和對照組82例,監護組由臨床藥師進行為期3個月的藥學監護,對照組則不接受相關干預。比較兩組監護前后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用藥依從性、藥物不良事件(ADE)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的變化。結果與監護前比較,經監護兩組的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ADE發生率均顯著降低(P<0.05),且監護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用藥依從性、患者滿意度得到顯著提高(P<0.05),且監護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藥學監護對于血脂代謝的控制有一定效果。

【關健詞】血脂異常;臨床藥師;藥學監護;效果

高脂血癥是指血脂代謝發生紊亂、脂肪代謝或轉運異常,血中總膽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1]。在該病的治療過程中發現,治療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多、較復雜,因此,臨床藥師應做好相關監護工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心內科專家門診就診的164例血脂異常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73例,男91例;年齡48~75歲。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82例)和監護組(82例),對照組中女34例,男48例,年齡49~75歲;監護組中女39例,男43例,年齡48~7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監護方法。藥學監護目的在于通過監督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命質量[2]。對照組不接受相關干預,監護組由臨床藥師進行為期3個月的藥學監護,具體如下。1.2.1建立高血脂患者檔案。記錄患者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藥物過敏史、家族史、既往史、飲食及運動、文化程度、各項檢驗學檢查結果、對藥物的認知情況、用藥方案、用藥依從性、并發癥情況及近3個月藥物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等一般情況。1.2.2高血脂健康知識教育。監護組患者采用多種形式的健康知識教育,通過發放血脂異常知識手冊了解治療目的,了解LDL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3]。1.2.3降脂藥物的選擇和使用降脂藥物包括他汀類、膽酸清除劑、煙酸、苯氧酸衍生物、中成藥等。目前臨床提倡不同作用途徑調脂藥的聯合用藥。為規避調節血脂藥物同時服用而致的血漿峰期同步,貝丁酸類藥晨起服用而他汀類藥晚上服用,或隔日分別交替服用[4]。1.2.4日常飲食干預。血脂異常病人的膳食控制在冠心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議采用低脂、高膳食纖維飲食。1.2.5降脂藥物的藥學監護。審查治療方案是否存在藥物配伍禁忌,查看藥品質量、保存方法及服用時間和方法。臨床藥師應結合實際病例向患者進行積極的用藥教育,特別是使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消除患者對藥物的疑慮,提高依從性;同時加大對用藥的監護,確保安全降脂。1.3評價指標。考察指標包括患者的用藥依從性、ADE發生率、患者滿意度。用藥依從性的調查方法主要采用患者自我報告的用藥依從情況[5],分別從數量依從性和時間依從性兩個方面來考察。用藥依從性好的評判標準為90%以上的用藥日數可按照醫囑用藥,反之評定為用藥依從性差。患者對藥學服務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可以、較差、很差幾個檔次,根據患者對于服務的評價對比分析。

2結果

與監護前比較,兩組的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均顯著降低(P<0.05),且監護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用藥依從性、患者滿意度得到顯著提高(P<0.05),且監護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討論

藥師應用藥學專業知識向公眾提供與藥物使用有關的、負責任的、直接的服務,以期提高藥物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與經濟性。血脂異常患者在接受藥學監護的同時通過規律運動、低飽和脂肪、高膳食纖維的飲食降低血TG、VLDL-C,繼而使非HDL-C下降。對患者提供專業的藥學服務,可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義[6-7]。針對血脂異常患者實施藥學監護,關注藥物治療問題,可以提高血脂異常患者的治療效果,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促進藥物合理使用。

作者:朱先林 單位:江蘇大學職工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