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中醫藥發展現狀分析

時間:2022-07-14 11:26:11

導語:民間中醫藥發展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間中醫藥發展現狀分析

【摘要】近十年來,中醫藥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民間中醫藥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的源頭活水,一直受到政府和民眾的廣泛關注。文章通過檢索近十年來民間中醫藥相關的網站、公開數據庫等信息,分析民間中醫藥的政策、機構以及科研情況,探索民間中醫藥發展存在問題,并提出有關建議,冀望民間中醫藥能夠更好地發揮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和增強民眾健康的作用。

【關鍵詞】民間醫藥;現狀分析;建議

民間醫藥是民間醫藥工作者在數千年發展中積累的豐富經驗的結晶,是中醫藥不斷發展的重要資源。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民間醫藥工作受到了國家、行業以及民眾的高度重視,民間醫藥生存環境不斷改善,但仍存在很多困難,部分民間醫藥技術后繼乏人。為推動民間醫藥發展,現將近年來民間中醫藥的政策、機構以及科研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尋找薄弱點,為促進民間醫藥更好的服務中醫藥事業發展和民眾健康提供參考。

1國家高度重視民間醫藥工作

近十年來,國家了若干民間醫藥政策,出臺了指導民間醫藥工作的專門文件。2009年《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2號)中要求“挖掘整理民間醫藥知識和技術,加以總結和利用”[1]。2011年《關于加強民間醫藥工作的意見》(國中醫藥醫政發[2011]35號)中,提出了推進民間醫藥發展的總體方針和思路,要求“堅持挖掘整理與總結利用并重,傳承保護與開發推廣結合,政府扶持引導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并舉”[2]。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挖掘民間診療技術和方藥,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3]。同年12月25日《中醫藥法》正式,要求采取措施支持民間中醫藥技術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并設立了相關條款,給予了民間醫生可能具備從業資格的發展空間。2019年《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意見》中明確提出“收集篩選民間中醫藥驗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開發和利益分享機制”[4]。由上可見,對民間中醫藥發展政策的關鍵詞主要為挖掘、整理、篩選、評價、開發、利用和利益分享,涵蓋了民間中醫藥可持續發展的全過程。

2建立專門機構開展民間醫藥工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面負責民間中醫藥的工作,承擔保護中醫診療技術等責任,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協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展部分民間醫藥、受理無償捐獻等日常管理工作。

2.1成立民間醫藥社會團體

民間中醫藥社會團體是民間中醫藥技術持有人、有關醫療和科研機構、企業之間交流與合作的橋梁,是推進民間醫藥發展的平臺。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專門開展民間醫藥工作的一級學術組織,近年來,以開展學術活動和標準化工作[5]為抓手,推進了民間醫藥的發展。2008年9月,中華中醫藥學會成立民間傳統診療技術與驗方整理分會,該學會與廣東省中醫院合作,開展杏林尋寶活動[6],產生了很大的影響。2008年10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成立中醫特色診療研究專業委員會,集中有志于中醫特色診療技術的專家和學者的力量,研究和發展民間中醫特色診療技術,并利用國際平臺展示中醫特色診療技術。除了上述國家級學術團體外,部分地方學術團體也設立了相關部門開展民間醫藥的有關工作,如南陽張仲景傳統醫藥研究會成立民間中醫藥科研開發服務中心,對仲景故里民間方藥進行分析、歸類、整理和總結,去偽存真,對療效好的驗方、秘方進行細化研究,促進民間“簡、便、廉、驗”的方藥走近人們的生活[7]。

2.2設立民間醫藥科研機構

加大力度開展民間醫藥科學研究,是推進民間醫藥有序發展的護航者。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設立民間醫藥研究中心,開展民間醫藥的搜集、整理、挖掘和轉化等工作,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中心正式成立,掛靠該所,同時,在吉林、安徽、山東、廣東、貴州、甘肅6個省份,依托中醫藥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設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分中心,搶救性調查、挖掘和整理基層、民間中醫藥傳統知識。南京中醫藥大學和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合作成立民間醫藥研究所,該所主要從文獻研究角度出發,開展民間醫藥文獻整理工作,調研民間醫藥的現況,包括分析優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為國家出臺民間醫藥有關政策提供基礎和建議。此外,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要求,北京、山西等部分省市依托有關單位或部門,成立了專門的民間醫藥機構,開展民間醫藥技術篩選評價研究。

2.3醫療機構引進確有療效民間技術

民間醫藥服務百姓健康的場所主要存在于基層,如個人診所等。部分大型中醫醫院也引入了確有療效的民間醫藥技術,開展了醫療服務,如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設立傳統療法中心,采用針刺、艾灸、推拿、中藥外治、雷火灸等中醫特色療法40余種,治療內、外、婦、兒、骨傷科等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干部保健科有2000余平方米傳統中醫藥特色治療中心,采用中醫特色療法開展中醫常見病種的診療。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道合肛腸醫院采用民間技術荊氏療法無痛治療肛腸疾病,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立為“中醫絕技”示范基地[8]。

3開展民間醫藥科學研究

在國內公開的電子數據庫中,檢索已有的民間醫藥相關文獻發現,整體來說,民間醫藥研究的文獻量相對較少,排除部分理論探討文獻,真正對民間醫藥收集整理、篩選評價方法學研究以及療效評價研究更少。

3.1開展民間醫藥的收集整理

收集整理已有的民間醫藥,是開展民間醫藥研究的源頭和重中之重。201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門設立公益性行業專項,重點開展民間中醫藥傳統知識的調查、挖掘和整理工作。此外,安徽、廣東、陜西、北京、廣西等部分省市也開展了民間醫技的收集整理工作。如安徽通過面上線索全面調查、重點線索現場實地調查,以縣市為單位,不僅對散落在民間的單驗方、秘方和傳統療法進行搜集,同時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使用的中醫藥特色方藥、技法也進行了調查和搜集[9]。

3.2研究民間醫藥篩查評價方法

黃蘭英[10]為了探索評價民間診療技術的核心要素,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全國6個地區201位不同專業的中醫專家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評價民間診療技術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安全性、療效、技術穩定性、社會效益、推廣應用前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性。李洪皎[11]研究提出采用現場調研與注冊登記相結合的方法篩選中醫獨特技術,建議根據中醫獨特技術自身的特點及已有的研究基礎,建立階梯遞進的評價模式。趙晨等[12]提出采用敘事醫學和循證醫學相結合,群體化和個體化相結合的方法,對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的臨床診療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評價。

3.3調查民間醫藥技術持有人現況

上海中醫藥大學曙光醫院黃蘭英[13]在前期研究基礎上,制定了民間中醫藥人員現狀調查問卷,包含個人生活、工作狀況、醫療價值、社會需求、個人愿景等指標維度,采用德爾菲法,對上海地區45位民間醫藥人員進行了調查,分析民間醫藥人員的從醫背景、從醫現狀、技術傳承、自我提升意愿等情況。

3.4開展民間醫藥的療效觀察

一項好的臨床研究的實施需要一個專業團隊開展,由于民間醫藥成長環境的特殊性,文獻中關于療效觀察的高質量文章多為比較成熟的民間醫藥技術。如虞彬艷等[14]觀察了粗針平刺神道穴這一技術對面神經炎患者的有效性,結果顯示與普通針刺和西藥組相比,粗針療法可有效改善面神經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及不同損傷節段患者的瞬目反射引出率。雷純海等[15]研究了旴江謝氏針刀刺營療法干預急性扁桃體炎辨證屬于風熱型患者的臨床療效,發現針刀刺營組總有效率高于口服阿莫西林膠囊對照組。上述兩種技術均為較為成熟的技術,被2015年中醫藥行業專項列入研究對象開展了大樣本的臨床研究,為其推廣應用提供循證證據。

4民間醫藥工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

重視民間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搶救、挖掘、整理、篩選、評價、保護、推廣其中確有療效的民間方藥和技術,是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的必要途徑。近十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民間醫藥,先后出臺若干政策文件,在《中醫藥法》中進行了法律條文的規定,并且設立公益性行業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開展民間醫藥的研究工作。在中醫藥整體形勢向好的大背景下,民間醫藥的發展也穩步推進,然而,與整個中醫藥的發展相比,民間醫藥發展的問題比較突出和集中,需要進行重點攻關。民間醫藥工作面臨著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民間醫藥存在精華與糟粕混雜的局面[16],急需建立從魚龍混雜的民間醫藥中篩選出確有療效的民間醫藥技術;二是大多數民間醫藥技術持有人對技術的關注點集中在醫藥技術的操作層面,理論基礎、操作規范的提取、療效的驗證等均缺少深入研究,民間醫藥技術的傳承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傳統性,嚴重影響了民間醫藥技術的發展;三是許多深受民眾歡迎的民間醫藥技術,缺少嚴謹的頂層設計、系統的發展規劃、科學規范的研究,對民間醫藥技術的適用范圍缺少凝練,對療效的判斷缺少現代醫學認為的高質量證據,限制了民間醫藥技術的廣泛應用;四是缺少有效保護民間醫藥技術持有人知識產權的手段,民間醫藥技術持有人不愿意捐獻確有“真東西”的民間醫藥技術,更不用提及廣泛推廣和應用。合理開發民間醫藥技術,調動和發揮民間醫藥從業者活力,推動民間醫藥更多更廣泛的服務于人類健康,這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程,需要全面、深刻認識當前民間醫藥發展現狀,認準民間醫藥發展與大健康服務之間的關鍵環節,創新思路,協作攻關。要建立民間醫藥技術的信息采集-價值挖掘-成果轉化的發展模式,加強人才培養,建立一支長期從事民間醫藥工作的隊伍;建立民間醫藥從挖掘、整理、篩選、評價、驗證到廣泛推廣應用的方法學,以標準作為固定民間醫藥技術方法的手段,制定民間醫藥技術操作規范和篩選評價方法指南;要建設民間醫藥技術信息化平臺,融合多終端信息采集系統及數據庫、民間醫藥技術評價功能以及宣傳、培訓、經驗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科學研究及轉化應用的一體化平臺;要調研民間技術傳承人現狀、發展中的困難等,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技術傳承人激勵和扶持機制、技術傳承人認定辦法。

作者:王麗穎 陳仁波 趙學堯 王燕平 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