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鄉村醫療衛生資源狀況研究
時間:2022-08-28 09:37:19
導語:地方鄉村醫療衛生資源狀況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也相應提高,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與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探索醫療資源區域布局的合理性是目前醫療改革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1]。為此,我們對河南省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現狀進行研究,以期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促進農村地區醫療衛生資源合理配置,進而實現衛生事業協調發展。
1資料來源
所用數據主要來源于:2006年“河南省衛生人力資源普查報告”;2006年河南省新農合運行狀況調查數據;2007年《河南省統計年鑒》;2009年2月課題組調查數據。內容主要包括全省城鄉醫療機構數、床位數、衛生人力數,重點關注人員與床位數據;按照社會人口和經濟水平的不同,選取具代表性的舞鋼、臨潁、平橋、尉氏、泌陽等五個樣本縣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現狀數據。
2研究方法
2.1文獻研究查詢學術期刊和報刊、雜志、圖以及國內專家對農村醫療衛生資源現狀及資源配置的觀點;部分地區對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實踐介紹及評價。
2.2問卷調查按照社會經濟和衛生發展狀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舞鋼市、臨潁縣、信陽市平橋區、尉氏縣、泌陽縣五地作為樣本,對其農村醫療資源現狀進行調查。
2.3專家訪談以河南省衛生廳醫政處和河南省醫院管理協會為平臺,對省內外部分衛生事業管理和醫院管理專家進行訪談,聽取他們對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看法和建議。
3結果與分析
3.1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差距過大我省醫療衛生資源的分布十分不平衡,呈向城市集中狀態。2007年,我省城市擁有衛生人員總數為210171人,縣以下為164753人,城市是農村的1.28倍;城市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是4.82人,縣以下1.99人,城市是農村的2.42倍。城市人口擁有總床位數為12732張,每千人口床位數為3.69張,而縣以下人口擁有床位總數為84915張,每千農業人口衛生院床位數只有1.26張,城市人口擁有床位總數是農村的1.5倍,城市每千人口擁有床位數是農村的2.93倍。城市人均衛生費用是1136.40元,農村是352.80元,城市是農村的3.45倍。同時,農村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和醫療機構床位數均低于全國2.17、1.49的平均水平。由表1可知,河南省不同級別醫療機構人員學歷構成懸殊,其中高學歷人員構成比由省級到鄉村逐級遞減,中專及無學歷人員構成比隨級別降低逐級升高。省級醫療機構擁有本科以上人員比例最高為38.39%,村衛生室最低僅為0.11%;擁有中專及無學歷人員構成比最低僅為30.15%,村衛生室最高為96.17%。
3.2農村三級醫療網內部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衡(1)床位方面: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除舞鋼外普遍超編;鄉鎮衛生院除泌陽縣、平橋區實際開放床位略超出編制床位外,其余三地鄉鎮衛生院開放床位總數均未達到編制床位數,城鎮擁有床位數遠高于農村。(2)人員方面: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實際職工人數均超出核定編制人數,其中泌陽縣最為嚴重,實際職工人數是核定編制數的1.87倍。鄉鎮衛生院除泌陽縣外,其余四縣的實際職工數均未達到編制數,人員總數較為缺乏。(3)業務收入與設備方面:五縣縣級醫療衛生機構職工人均毛收入遠高于鄉鎮衛生院,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擁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數量遠高于鄉鎮衛生院。(4)人員學歷方面:五縣農村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學歷分布也不平衡。①本科學歷:縣級除臨潁外,均高于2006年全省9.87%的平均水平。而鄉鎮衛生院除平橋區外均低于2006年河南省1.42%的平均水平。鄉村醫生擁有本科學歷者僅平橋區1人。②專科學歷:縣級只有舞鋼、尉氏與2006年全省36.42%平均水平接近,其余三地均與省均水平相差較大。鄉鎮衛生院平橋區為23.46%,高于2006年全省19.58%的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鄉村醫生均低于2006年全省3.72%的平均水平。③中專及無學歷情況:縣級比例最高者泌陽縣為62.97%,與2006年全省53.91%的平均水平相比,僅舞鋼、尉氏兩地較好。鄉鎮衛生院僅平橋區低于2006年全省79.02%的平均水平。鄉村醫生五縣均高于2006年全省96.17%的平均水平(見表3)。(5)衛生經費投入情況:五縣縣級醫療衛生機構2008年共得到人員經費財政投入1377.92萬元,81家鄉鎮衛生院共得到人員經費投入803.3萬元,縣級醫療機構人均投入0.35萬元,鄉鎮衛生院人均投入0.21萬元,其中臨潁縣與尉氏縣鄉鎮衛生院2008年未得到財政人員經費投入。專項經費投入方面,僅舞鋼、平橋、尉氏獲得資金,資金缺額較大。
3.3農村三級醫療網絡內部有限的醫療資源過于分散受現行體制條塊分割的影響,我省現有醫療衛生資源分散于各個行業、各級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中,既有橫向的不同部門分散,也有縱向不同層級的部門分散。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首先是縱向醫療資源分散:縣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名義上是三級醫療網,應互相協作,分級收治病人;實際上各自獨立,既不存在醫務人員的雙向流動,也沒有病人的雙向轉診,且均收治常見病、多發病病人,形成三級醫療機構市場競爭的局面,區域內不同醫療機構重復購買醫療設備,造成資源浪費。
3.4農村縣鄉醫療機構不能適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求2008年我省有7249.07萬農民參加新農合,參合率在90%以上,按照政策設計,新農合報銷比例由鄉鎮往上逐級遞減以引導農民利用基層衛生醫療資源。但是,根據田慶豐等[2]調查發現,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后,與實施前及未實施縣醫療機構相比,門診病人由村衛生室和縣醫院流向鄉鎮衛生院,部分住院病人流向市級以上醫院;農村三級醫療網中高級別醫療機構收益比低級別醫療機構收益大,新農合促使較大部分住院病人流出三級醫療網,農村現有三級醫療網資源缺乏與分散的現狀影響新農合制度效用的發揮。
4討論與建議
4.1明確政府責任,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按照2009年3月《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按照分級負擔的原則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衛生投入責任,地方政府承擔主要責任,中央政府主要對公共衛生、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以及有關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等給予補助,加大中央、省級財政對困難地區的專項轉移支付力度”的要求,河南省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衛生事業尤其是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把農村衛生事業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并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政府在政策上、財政投入上的大力支持,健全農村三級醫療網絡,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診療環境[3],為農村居民提供安全、可及、有效、價廉的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最大程度上滿足農村居民對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
4.2加強對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宏觀規劃和調整如何使農村現有的衛生資源發揮最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比單純強調加大醫療衛生投入更加重要和實際。政府應站在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整體高度,加強對農村醫療衛生資源的宏觀調控和監管力度,重新規劃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對現有醫療衛生資源進行優化組合,避免設備重復購置和無序競爭。充分利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機遇,從解決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和服務農村居民健康的落腳點出發,引導農民形成健康合理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觀念,實現病人的合理分流,避免城市資源過度利用和農村醫療衛生資源的浪費,提高農村衛生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4.3加強對衛生技術人員的培訓和人才引進,提高衛生技術人員整體素質農村醫療衛生人力資源是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提供服務的基礎,其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農村醫療衛生的服務水平和質量,關系到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針對河南省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高學歷人才的缺乏,應配合河南省衛生廳“51111”工程和國家“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的政策機遇,一方面積極爭取省市三級醫院和醫學院校為鄉鎮衛生院培訓人才,提高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的學歷層次,另一方面爭取城市醫師服務基層,盡可能吸納部分城市醫師到各鄉鎮衛生院進行支農服務,以解決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短缺的問題。同時,嚴把衛生技術人員準入關,嚴格執行醫師、護士準入制度,嚴格控制非衛生技術人員進入衛生技術崗位[4]。
4.4探索區域醫療集團和雙向轉診模式通過探索建立以縣級醫院為中心、以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干的醫療集團,形成縣鄉利益共同體,集團的整體利益關系到各個子系統的利益,同樣各個子系統的利益也會影響到整個集團的利益[5],合理規劃、調控醫療資源,達到提高衛生資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使集團內部有序競爭、百姓受益[6]。同時,由于改變現行醫療體制條塊分割現狀,消除上下級醫院分利局面,可以大力推行雙向轉診制度,一方面可以促使上級醫院將病情穩定的病人轉至下級醫院治療,提高鄉鎮衛生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另一方面,借助河南省所有鄉鎮都與縣城開通公交的便利交通條件,采取報銷車費等形式,促進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病人轉至上級醫院治療,穩定病源,既實現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資源有效利用的目的,又保證了農村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合理滿足。
4.5探索大型醫療設備共享模式為提高大型醫療設備使用效率及解決農村地區醫療設備缺乏的境況,應探索大型醫療設備共享模式,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衛生行政部門加強對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的宏觀調控和規劃,支持醫療集團對內部資源的整合、調配[7],打破大型設備各家各用的格局,使大型醫療設備得以共享,有效減少醫院對大型設備的誘導需求,由于實現集團化管理,可以保證檢查結果的一致性,避免重復檢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8]。
- 上一篇:鄉村醫療衛生人才狀況與措施
- 下一篇: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需要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