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規劃做法及心得
時間:2022-08-20 09:32:13
導語:衛生規劃做法及心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衛生發展理論的研究,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一個課題。區域衛生規劃是當代國際先進的衛生管理思想,也是各國衛生事業發展的趨勢,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實行了區域衛生規劃,合理配置衛生資源,提高衛生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現象。就我市衛生工作現狀來看,近年來,衛生事業有較大的發展,各項衛生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對照我市提前5年達到小康水平和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衛生工作還不適應全市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保健需求。根據我市社會經濟條件和衛生工作現狀,發展我市衛生事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衛生改革,逐步走區域化發展和全行業管理的道路。為了加強全市醫療衛生工作的宏觀管理,充分合理地利用衛生資源,解決條塊分割,醫療機構布局、發展失控和資源浪費的狀況,根據全市人民對預防、醫療、保健的要求,制定符合本市實際情況的區域衛生發展規劃,是當前我市衛生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具體來說,一是科學管理的需要。按照區域衛生規劃發展我市衛生事業,減少了發展中的主觀性、隨意性和盲目性,強化了宏觀調控。二是合理利用衛生資源的需要。針對我市衛生資源不足而綜合利用效率又不高的問題,通過區域衛生規劃可以使現有衛生資源利用合理化,提高綜合利用效率。三是推行醫院分級管理的需要。區域衛生發展規劃是醫院分級管理的基礎。醫院的設置、功能與分級要在區域衛生規劃原則下統一確定。四是“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需要。按照區域衛生規劃,均衡的發展衛生事業,才能保證各項初級衛生保健指標的如期實現。五是逐步實現衛生全行業管理的需要。通過區域衛生規劃的實施,將區域范圍內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實行業務統一管理,解決各自為政、部「〕所有的弊端,提高本地區衛生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有效利用,更好地發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業務職能。六是衛生行政部門轉變職能的需要。衛生行政機構要通過區域規劃,加強衛生事業的宏觀調控,從以直接管理為主轉向以間接管理為主,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做到宏觀管住,微觀放開。
二、制定“區域衛生規劃”的做法與體
1991年6月我局成立了由局長、局辦公室、計財科、醫政科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區域衛生規劃領導小組”,下設局規劃辦公室,并要求全市各區(縣)衛生局和市屬各醫療衛生單位也都成立衛生規劃班子,全面展開了我市區域衛生規劃的制定工作。為了制定好我市的區域衛生規劃,我們結合本市的實情,以衛生部“八五”計劃和2000年規劃設想及“本市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綱要”作為制定規劃的基本依據。為使區域衛生規劃與全市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協調一致.我們向市政府、市計委、財政、規劃、國土等有關部門多次請示匯報,征求意見,以便取得這些部門的支持與幫助。制定規劃過程大體分為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和起草規劃三個階段。19引年8月至12月為調查研究摸底階段。一是采用印發調查表逐級填報;二是走下去,深入市、區(縣)、鄉(鎮)各級衛生部門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內容包括機構現狀、群眾醫療需求、現有衛生資源利用情況、發展規劃設想等等;三是請上來,召開有經驗的衛生管理干部、業務技術專家座談會,征求他們對制定衛生規劃的意見。以上這些調研形式,對制定規劃提供了大量寶貴的基礎材料。第二階段為分析問題。在前段調查研究掌握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對全市各級各類衛生單位進行全面分析(主要分析地域特點、群眾需求、業務技術人員結構、床位、地方財力、大型醫療器械和基本建設現狀等),根據現實情況,找出問題與優勢,分析主觀與客觀因素。從當地疾病譜的變化和群眾醫療衛生需求出發,分別確定“規劃”中發展的重點、一般和調整的內容。起草規劃為第三階段。我們先起草了《淄博市區域衛生發展規劃綱要分,歷經10個月時間,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反復論證,6易其稿,于1992年4月由市政府正式印發全市實施。“規劃綱要”的印發對全市衛生事業發展從宏觀上開始實行了控制,如基本建設立項、大型醫療設備購置和醫院分級管理等級申報等,均按“規劃綱要”原則確定。“規劃綱要”是一個概略性規劃,還不能涉及比較全面的、具體的管理內容,因此,在“綱要”指導下我們又制定了10個專題規劃,即婦幼衛生、疾病監測與疾病預防、醫院與醫療服務、急診醫療、康復醫療、農村衛生、中醫事業、藥品監督與設備管理、醫學科教和愛國衛生規劃。在起草與出臺每一個專題規劃過程中,都打印分發給各級醫療衛生單位,并報市計委、財政等有關部門,廣泛征求意見,并利用局辦公會、專門座談會等形式,對每個專題規劃進行充分討論與修改后定稿,到1992年日月.“淄博市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包括“綱要”和10個專題規劃)印發全市實施。
三、我市區域衛生規劃的出臺與啟動實施情況
在“規劃綱要”的指導下,全市各區(縣)、市屬各醫療衛生單位都分別制定了規劃.通過市衛生局規劃辦公室的統一協調,各地區各單位的規劃做到條塊結合、市衛生行政部門堅持宏觀管好,微觀放開,有i一十劃地均衡發展全市衛生事業。要求各區(縣)的規劃由當地政府印發實施,對市屬醫療衛生單位的規劃要求做到有文字規劃、有規劃圖和規劃模型(或砂型),并經本單位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和市計委、規劃局、衛生局蓋章認可.使“規劃”既有權威性又有可操作性,還可避免單位發展中的主觀性和隨意性。今后即使單位領導人更迭,也都要執行已確定的’.規劃”。截止1992年底,全市5區3縣和16個市屬醫療衛生單位,按上述要求完成規劃的區(縣)單位占80%以上。今年各區(縣)、各單位的年度計劃即是按照全市區域衛生規劃總目標分期實施的具體計劃.因此,可以認為,我市區域衛生規劃已經開始實施了。四、制定“區域衛生規劃”的體會
(一)首先要解放思想,統一對制定區域衛生規劃的認識。在制定規劃工作的開始,在我市衛生系統就有部分同志對制定規劃缺乏正確的認識,對要不要搞規劃,規劃能否執行等問題缺乏信心。我們認為制定與推行區域衛生規劃是衛生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今后衛生事業管理發展的方向,也是轉變政府職能,做好“規劃、協調、監督、服務”四方面工作之一。這是一項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措施,其本身就是衛生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推行區域衛生發展規劃,由衛生主管部門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手段,通過規劃的實施,逐步實現衛生全行業宏觀管理,提高區域范圍內衛生服務的整體效能。至于規劃能否執行,主要取決于領導的重視和認識的統一。因此,在衛生系統會議上,局領導多次要求各級領導要以改革的姿態,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切實抓好規劃的制定工作,并以規劃指導衛生事業的發展。
(二)制定區域衛生規劃,要積極爭取政府領導的支持和有關部門的配合,這是制定規劃與實施規劃的基本保證。我們起草規劃之前和規劃制定過程中,多次向市政府領導匯報制定規劃的意義,啟發領導對衛生規劃的認識,并主動征求計劃、財政、城市規劃和國土規劃等部門的意見。在“規劃”的6易其稿中,每一稿都送市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征求意見,如規劃中提出增加衛生投入,到1995年市、區(縣)級衛生經費達到年度財政支出的8%,經過與計劃、財政部門多次協商才取得共識。衛生機構的發展與建設規劃必須得到計劃、城建部門的認可,否則是難以實現的。
(三)加強領導,采取措施,保證’‘規劃”制定工作的順利進行。制定規劃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我局要求區(縣)衛生局和市屬各醫療衛生單位行政一把手要親自抓,黨組織積極參與領導、支持、保證。凡未完成制定規劃的單位,對其基本建設項目和大型醫療設備購置一律暫緩審批;凡開展醫院分級管理的單位,不制定規劃不予試評;凡不制定規劃的單位,不能推行院(站、所)長負責制,以此促進區域衛生規劃的盡快完成。實踐證明,通過一系列措施大大促進了規劃工作的進程,基本上按原定計劃分期分批完成了市、區(縣〕和市屬醫療衛生單位的規劃。
(四)制定規劃與實施規劃還有一定的距離。規劃必然涉及某些單位的發展與調整,被列入發展的單位與項目容易被人接受,而列入合并、關停和限制發展的單位或項目,規劃的實施就會遇到阻力,如不下決心,規劃是難以實施的。有些醫療衛生單位的領導存在貪大求洋思想,不從實際需要出發,基本建設項目計劃越搞越大,大型醫療設備競相攀比,如不按規劃宏觀控制.勢必加劇衛生資源新的浪費。我市的“區域衛生規劃”剛剛出臺,目前正在試運行和實施中,因此,規劃實施過程中還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還需要在今后的實施過程中進行定期總結、評價、不斷調整、充實和完善。
- 上一篇:社會風險管理審計調查報告
- 下一篇:衛生規劃定制實踐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