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及建議

時間:2022-07-08 11:39:17

導語: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及建議

摘要: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爆發,中醫藥的治療效果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評價,國際上多個國家和組織邀請中國專家分享中醫治療方案,中醫藥“走出去”步伐加快,在全球疫情防控的推動下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中醫藥走向世界是時代需求,也是世界范圍內對中醫藥的迫切需求。然而,中醫藥國際化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圍繞如何加快推進中醫藥國際化發展這一課題,從政策保障、中醫藥科研合作、服務貿易、教育培養培訓和技術合作、醫療合作、文化傳播和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面總結當前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現狀,進一步分析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中醫藥宣傳、推動中醫學理論“走出去”、積極鼓勵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增強創新驅動力、加快推進中醫藥科研“走出去”、著力發展壯大中醫藥產業、加強國際化中醫藥產業平臺的建立、著力深化中醫藥文化國際交流合作、拓寬中醫藥“走出去”的通道、提高“走出去”的實效、加強中醫藥國際化人才培養等建議,讓中醫藥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務,同時提升中醫藥的國際競爭力,推進中醫藥繁榮創新發展。通過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結論:新時代為中醫藥“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拓寬中醫藥“走出去”路徑,提高中醫藥“走出去”的實效是加快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中醫藥;國際化;“走出去”;發展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憑借著獨特的臨床療效優勢、資源優勢、文化優勢、產業發展優勢等,從古至今在中國對外交流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不但為維護中國人民的健康發揮著獨特的優勢和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而且為全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當今世界范圍內,病毒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甚至失控,我國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世界衛生組織高度贊揚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借鑒,中國的古老醫學文明在當今世界現代文明中又一次發出耀眼的光芒。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進中醫藥“走出去”,但中醫藥國際化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如: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的合作渠道多集中在官方交流層面,需多方發力,拓展非官方層面的合作渠道和交流途徑;中醫藥理論體系尚未被世界廣泛理解和接受,需進一步加強中醫藥理念和文化宣傳;中藥產品出口仍以中藥材、中藥飲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類產品為主,中藥產業海外市場占比低;等等。筆者通過總結目前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推進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建議,在新時代加快助力中醫藥“走出去”,讓中醫藥為世界人民健康服務,使其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1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現狀

1.1政策保障方面

自2015年3月國務院授權《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醫藥也乘借“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加快國際化發展,國家出臺了《關于推進中醫藥海外惠僑計劃的戰略合作協議》《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明確支持中醫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創中醫藥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1.2中醫藥合作方面

目前,中醫藥已經走入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與外國政府、地區和國際組織簽訂了86個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1],為開展“一帶一路”中醫藥合作搭建了更為廣闊的交流平臺。

1.3中醫藥服務貿易方面

近10年,中醫藥產品出口總額整體呈上升趨勢,2010年中醫藥產品出口總額17.1億美元,2019年中醫藥產品出口總額40.19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23億美元,其中對中藥產品需求較大的國家大多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2]。此外,我國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19個自貿協定,其中絕大多數包含中醫藥內容[3]。

1.4中醫藥教育培訓與技術合作方面

自2015年至今,國家已批復181項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涵蓋“一帶一路”海外中醫藥中心建設、“一帶一路”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建設、中醫藥國際標準體系建設、中醫藥國際文化傳播、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國際化建設、中醫藥抗疫外宣項目等[4-6]。國內高校與國外多所機構建立海外中醫學院、中醫中心、中醫孔子學院等,目前國內外已合作成立11所中醫孔子學院,共建41個海外中醫藥中心,如:南京中醫藥大學在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建立中醫孔子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分別在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德國建立美國中醫中心、俄羅斯圣彼得堡中醫中心、澳大利亞中醫藥中心、德國魁茨汀中醫藥中心;清華大學在莫斯科國立交通大學建立“中醫教學推廣示范基地”,在迪拜健康城建立中醫中心;甘肅中醫藥大學在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法國、匈牙利等國建立了8個“岐黃中醫學院”、6個“中醫中心”,并開設“中醫藥國際研修班”;河南中醫藥大學與馬來西亞管理與科學大學合作建立“河南中醫藥大學馬來西亞仲景學院”,與意大利錫耶納大學合作舉辦護理學本科教育項目,在葡萄牙開辦了“河南中醫藥大學葡萄牙仲景學院”和“國際自然療法診療中心”等。

1.5中醫藥醫療合作方面

中國中醫科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與國外醫療機構、療養公司等合作建立“中醫康復中心”“針灸中心”等,并有“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與國內醫院、高校在海外共建中醫醫院,開展中醫醫療合作。此外,自1963年我國援外醫療工作開展以來,中醫藥援外醫療服務的內容和項目不斷擴大,通過示范教學、專題講座、培訓、學術交流等方式積極向當地醫務人員講授培訓中醫學的針灸、推拿、保健等中醫藥知識和技術。

1.6中醫藥文化傳播和國際學術交流方面

在中醫藥傳播的國家和地區開辦各種中醫健康講座、養生講座,舉辦了“一帶一路”尼泊爾健康行、世界中醫藥大會暨“一帶一路”中醫藥文化周、首屆世界中醫藥大會夏季峰會暨“一帶一路”中醫藥發展國際研討會、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等活動和學術交流會議。盡管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已經取得了較大成績,但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如: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制度建設、政策法規、文化信仰、醫療需求等差異使中醫藥如何因地制宜融入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仍然面臨很大挑戰,而在未承認中醫藥合法地位國家的發展和傳播更為困難;傳統醫藥在大多數國家處于補充和替代地位,中醫藥理論體系尚未被世界廣泛理解和接受,進入主流醫學地位仍面臨多重考驗;中藥產品貿易面臨諸多政策法規、技術壁壘;中醫藥國際教育模式有待創新發展;國際化中醫藥科技創新和產業平臺的建設發展不足等。

2加快推進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建議

2.1加強中醫藥宣傳,推動中醫學理論“走出去”

中醫學理論是數千年中醫實踐經驗的智慧結晶,《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醫籍中的經典理論一直延續至今,經久不衰,無論是其中的理法方藥還是總結的生命規律都在臨床實踐中起著養生防病治病的指導作用。要加強中醫藥宣傳,用現代化的語言體系、思維方式闡釋中醫學理論,通過多種方式使中醫學理論通俗化,讓更多的國外人學習中醫藥理論、理解中醫藥理論。療效是中醫藥的生命力,通過療效宣傳中醫藥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徑。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醫療衛生合作,將更多簡便高效的中醫藥技術展示出來,積極主動地向當地人民介紹中醫療效。在介紹療效時,用當地人民聽得懂的方式傳播中醫藥理論、理念和文化知識。

2.2積極鼓勵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中醫藥的形成發展基于不斷汲取當時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最先進的成果,不斷創立新的理論學說。當今時代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飛速發展,只有站在當代科技的前沿制高點,才能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中醫藥的國際化進程。第一,積極鼓勵國際學術交流合作,加強傳承創新驅動力。要拓寬中醫藥國際學術交流途徑,鼓勵科研人員、教師、研究生等走出去,多參加高層次高水平的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學習新理論、新思路、新技術、新方法;加強與國外知名實驗室、高校開展深入的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加快推進在中醫藥、針灸防治重大疾病、中藥新藥研制等方面取得創新性突破。第二,加強中醫藥國際化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利用大數據技術使中醫藥與大數據進行更深層次地融合發展。目前,中醫藥大數據發展主要在健康管理、線上醫療、產品服務這些方面。西醫大數據建立標本庫,進行大樣本臨床檢測,以發現疾病發生與發展規律。而中醫藥在這一方面做得遠遠不夠。中醫藥古代、現代醫籍中均有著大量的臨床寶貴經驗,需要大數據技術挖掘其中的精華,整合中醫藥臨床療效的確切證據,推進中醫藥理論創新與發展。

2.3增強創新驅動力,加快推進中醫藥科研“走出去”

病毒肺炎疫情的發生為中醫藥“走出去”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但其治療疾病的理論內涵、有效作用機制等還需要借助和引進現代技術手段加強研究,用更多的循證醫學證據為中醫藥療效發聲,使中醫藥研究成果得到廣泛認同,走向國際。第一,國際上有很多既對中醫藥感興趣又站在科學前沿的科研機構和團隊,要加強與國外著名研究機構、高校的中醫藥基礎研究的合作,建立中醫藥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際聯合實驗室,為中醫藥科研創新發展提供高新技術平臺[7]。第二,增加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專項基金的財政預算,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企業根據自身特色優勢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保健等方面搭建多元化的合作交流平臺,宣傳中醫藥療效。

2.4著力發展壯大中醫藥產業,加強國際化中醫藥產業平臺的建立

第一,中醫藥產品走出去,需在提質增效、產品研發、品牌打造、形成規模上重點發力。要用好全國綜合醫改試點地區中藥飲片產業集群等現有條件,大力實施優質中藥材生產工程,實施中藥標準化項目,推進規范化種植養殖,構建中成藥大品種和常用中藥飲片全鏈條質量保障體系。第二,目前中藥產品以藥品名義較難出口,可以轉變出口方向,以容易出口的膳食補充劑、保健食品研發中藥新產品,要抓住當前疫情防控下中醫藥走出去的機遇,以無毒副作用的藥食同源藥材研制增加免疫力、養心、保肝等功效的多功能茶飲、中藥香囊、中藥膏方等產品,打造系列產品品牌,拓展產品市場,推動中醫藥產品走出去。第三,多途徑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中醫藥合作專項。加強政策溝通,注重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計劃的銜接與溝通[8],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同的資源情況、地理位置、民眾需求等,支持聯合開展中藥材種植與深加工、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中醫“治未病”健康管理等項目開發。

2.5著力深化中醫藥文化國際交流合作

中醫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涉及生命、疾病、健康等內容的文化體系,著力深化中醫文化國際交流合作,對于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的國際影響力和中華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第一,設立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基金和研究項目,充分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古絲綢之路中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借助孔子學院、中醫孔子學院、海外中醫中心等平臺,建立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發展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提升中醫藥文化國際交流和傳播的實效。第二,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等新技術,將多部門和媒體聯合拍攝的《本草中國》《大道本草》《中醫藥民族醫藥探秘》等中醫藥紀錄片制作成國際版本向海外推廣,向國外民眾講好中醫藥故事、傳播中醫藥文化、普及中醫藥理念,使國外民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2.6拓寬中醫藥

“走出去”的通道,提高走出去的實效中醫藥“走出去”既可通過政府部門,又可通過民間組織;既可通過國內人員,又可通過海外華僑華人;既可通過援外救助、醫療服務、國際教育、文化傳播、中藥貿易,又可通過科研合作、學術交流、療效宣傳、健康旅游等途徑。要拓寬中醫藥“走出去”的通道,提高“走出去”的實效。第一,通過科研和學術影響加快推進中醫藥“走出去”。如:張仲景醫藥是河南最響亮的品牌,應擴大張仲景醫學學術影響,形成更多的國際張仲景醫學中心,培養張仲景醫學國際化人才,舉辦國際張仲景學術研討會,加強張仲景醫學理論研究,提高方藥技術水平,研發生產“走出去”的品牌中藥、治未病技術產品等,唱響仲景國際醫藥品牌。第二,加快中醫強身保健技術“走出去”。少林武術、太極拳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強身健體運動項目,國內不同地方都有更多的中醫傳統自我健身項目、推拿保健技術,加快針灸、火罐、推拿、正骨等中醫強身保健技術“走出去”,讓國外民眾在共享中醫神奇療效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優秀文化的影響。第三,充分發揮中醫藥技術和療效優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醫養結合、老年健康、職業健康等領域的項目合作、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合作,打造“健康絲綢之路”。

2.7加強中醫藥國際化人才培養

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推進中醫藥“走出去”,必須加強中醫藥國際化人才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第一,政府部門和高等中醫院校要把培養國際化發展人才作為中醫藥教育體系的重要目標之一,明確中醫藥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中醫藥國際化課程體系,豐富國際交流模式,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培養能夠推動、引領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專業人才或復合型人才。第二,支持中醫藥高等院校、中醫醫院、科研院所、中醫藥相關企業等多途徑加強中醫藥“走出去”高層次人才培養。第三,培育華人華僑子弟學習中醫。在中醫藥院校設立華人華僑子弟學習中醫項目和學歷教育,設立教育基金,實行申請制,培養落地生根的中醫藥人才,傳播中醫藥技術、文化,惠及世界人民。

3小結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發展時機,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醫藥“走出去”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當前病毒肺炎疫情仍在全球不斷蔓延,中醫藥在抗擊病毒肺炎疫情中展現出的醫療救治的特色和優勢讓世界對中醫藥有了新的認識。當前中醫藥雖然已走入世界183個國家,但中醫藥“走出去”還存在自身發展和國際認可的一些問題和挑戰。筆者通過總結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一些問題,從中醫藥科研、學術交流、產業、文化、人才培養、“走出去”路徑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進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對策和建議。總體而言,新時代為中醫藥“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從多方面拓寬中醫藥國際化發展路徑,提高中醫藥“走出去”的實效,是加快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基礎。

作者:司富春 高燕 單位: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省中醫方證信號傳導重點實驗室 河南中醫藥大學計劃財務處